《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3 08:04: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满怀理想的新生将要踏入大学的校园。初入大学,懵懂的新生会问:我是否应该加入团学(这里团学包括:班委,团委,学生会,社团)工作?结合《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关于社团的部分,我提出三个问题,来谈一下自己的浅见,希望对即将进入大学校园并且想加入团学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我真的做好思想准备了吗?

盲目从众。一部分同学加入团学不是主观意愿,他们有些是陪同学去面试,自己顺便一试,或者又看到周围同学都去面试,唯独自己不去又怕被瞧不起。甚至有些人就是去凑热闹的。对这部分同学来说,能不能加入团学都无关紧要。进了自然是好,没进也没什么影响。所以,即使最后这些人被招进去了,因为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做得事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感。加上团学的工作本来就琐碎繁杂,他们当然也就更呆不下了。

缺少自信。诚然如秋叶老师所说:一个人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或的环境,就会发现很多新东西,新知识乃至新压力,这些新东西会驱使我们去付出。但是对于缺少自信的同学,尤其是自我认识不足的同学来说,这种新压力会让他退缩或者萎靡不前,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诸多怀疑,这些怀疑累积起来得不到疏导的话,便会让这个人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很多团学人员中途退出的原因。

如果你说上面的三种情况我都不存在,那么你加入团学便只缺一个理由。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加入团学工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就是那几条:

为同学服务;安慰死者家属的话

培养兴趣;

扩展人脉;

充实就业履历;

积累工作能力;

有助专业学习;

有助评奖学金;

有助成绩加分;

有助入党;

所以在决定去面试之前,你能否说出你想加入团学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当然,我希望你的理由是前面6项。如果一切都准备好了,那么一旦决定了,就不要在以后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后悔。因为后悔曾经的选择是最没有意义的事。

我真的只是来打杂的吗?

但是,很多同学做不到这一点。随着在团学的日子越来越久,你会发现团学里的工作非常琐碎繁杂,被当做免费劳动力使唤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甚至隔三岔五的被叫去打酱油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开始抱怨和后悔。觉得在团学里一点除了多认识了几个人外什么东西也学不到。

但我想说的是,学不到东西不是团学的错,而是你自己不会总结,不会思考。

在我的学校,抛开打酱油不说,抱怨最多是搬桌子这个问题。有同学说,在团学工作,就是搬桌子。大一当干事被搬桌子,大二当部长指挥并且搬桌子,大三当主席看着搬桌子(偶尔也要搬)。搬桌子就如团学人的恶梦一般。但这个问题不可能避免得了!因为开展活动桌子必须要有人搬。

在团学的日子里,打酱油和搬桌子也是我不喜欢做得事情。不过在我看了《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拉横幅问题过后,我也试着对搬桌子提出一些问题,不知道看完之后是否能对你们是否也能有所帮助:

1。搞这个活动为什么要搬桌子?你需要多少张桌子?

2。这种搞活动用的桌子该从哪儿借?在哪里搬?

3。什么时间要搬好?

4。究竟该怎么搬才能省时又省力?

5。需要的桌子太多,你该找哪个兄弟部门帮忙?怎么样别人才肯帮你?

6。假如你是部长,你的干事就因为搬了太多的桌子对你不爽,你怎么解决?

7。活动开展完后,还有没有人去搬?要不要提前安排好?

你如果以这种态度来看的话,搬桌子并不只是一件简单的苦力活。它也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考验。并且桌子也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搬,你有一群同甘共苦的朋友!但是我却经常看见一些有趣的事情,当有些男生因为搬桌子逃跑的时候,一些弱女子正独自扛着一张桌子响当当的迈进!我希望你不是这种男子汉

如果要说的更深一点,搬桌子就是一种服务意识。这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身边同学服务。这不是没有回报的,当有一天你大四了,坐在双选会招聘现场的时候,你该知道你面前的桌子是哪儿来的我真的没有时间了吗?

很多同学,社团工作一旦投入了,慢慢会发现工作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最后发现社团工作和学业产生冲突,时间不够用了,严重影响学习。

很遗憾,这个问题我没有自己的见解。因为这也是我头痛的问题之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长,都告诉我们要处理好工作、生活、学习的问题,做到互不干扰。但是他们从来不告诉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我相信即使他们也处理不好。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涉及到时间管理的问题。

那么不妨大家和我一起学学秋叶老师所说的碎片化学习方法。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大块工作。认真思考你认为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工作,看看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无论是写文章,作策划,写总结还是做ppt,动手是最后一步,关键是思考。定主题,拟题纲,攒灵感,这些都可以在坐公交,搬桌子,听一些无意义的讲座时候实现。等到思路理顺的时候,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段一口气便能完成了。

以前我是最头痛写文章的,因为我拿着笔就想写,但是又不知道写什么,憋了很久也憋不出几个字儿,但是我试着学习秋叶老师的方法,感觉轻松的多了,并且还爱上写长文了。

所以,空余的时候不妨按照秋叶老师说的做:为一个单位碎片时间找到3--5种有价值的用途,比如像3分钟,5分钟,10分钟这样的时间,在不同的场合如教室,寝室,公交等地方能做些什么,把它们做成一张表格。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度越高,从而在团时间内完成不同工作。

我想这样子的话,你就不会抱怨团学工作占据太多时间了。当然,如果你只是嫌回宿舍撸啊撸的时间太少的话,我也就不能说什么了。但如果确实还是不能兼顾,那么请弃卒保车、壮士断腕,优先保护学业吧。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其实在团学组织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真想学到东西,你可以结合关于时间管理、沟通销售话术、实习生/职场新人指南等书籍和文章等来培养出时间管理能力、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的工作态度。

第2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是一个比较没有主见的人,遇事比较犹豫,会很难抉择。因此在高考结束后,看到自己的成绩无法企及理想的大学时,我选择了像往常一样,听妈妈的话。也因此,在没有特殊特别大的变化下,毕业以后我就是一名公务员。

对于公务员,我可能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枯燥乏味平淡,在我看来未尝不是一种平稳人生的选择。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不怎么喜欢经历大风大浪的人。但即使我对公务员不厌烦,来到这里,我依然很迷茫。

书里讲到了对专业的选择,但我没有选择,而且我所面对的是我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我该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是很了解。也许有人会说,你就跟着大家一起,大家怎样就怎样呗。但是我内心深处又不想这样,我认为大学,应该对自己有明确地把握,但我自己又不知道该怎样做,这是我最大的迷茫。尤其是当初来这个学校,只是为了公务员,好像专业和学习不是很重要,但是当我来了,发现老师们都在反复强调我们专业和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现在认为我应该逐步去了解,逐步产生喜爱。

但是书里谈到的种种积极又正确的方式让我有了很坚定的信念,我一定不能浪费我这四年。当然这个念头是在我高中时就已经想好的,我要让自己内心充实起来,变得有内涵。特别是他谈到的“总结”,我发现总结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当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当我们接触了什么新事物,只要当自己稍稍回想,稍稍总结,那么它就能在我们的脑海里存很长时间,并且为我们所用。就像我初中学物理的思维导图,高中的数学总结笔记,都让我在这两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打算把这种方式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总结,乐于总结。

初来乍到,可能我现在还不是很会利用时间,对自己的生活管理不到位,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规划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四年该怎样度过。

高中数学老师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要做的事情就要马上立刻去做,别给我说什么以后什么下次”。

希望我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坚定且无所畏惧的向前走。

第3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谁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只能通过锁定选择的专业来实现?专业、选择、兴趣,这些都只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座桥梁而已。大学专业是人在职业领域的初步定位,并不能完全决定你未来的就业选择。

在大学,读什么专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把知识转变成个人的能力。书籍推荐: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

很多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通过关键词找到这个行业的网站,再找到这个行业的期刊报纸,然后通过期刊报纸上的曝光率找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名人,加入他们的虚拟社区,结识可以沟通互动的草根网友,了解圈子内的文化后慢慢通过社交媒体找到和行业内强人互动的渠道。这样的方法,不只是可以用在分析大学专业上,还可以通过这个训练学到一点高效搜索和整合情报的方法

真正的梦想是经过现实无情打击后,却依然愿意去相信、去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笔记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笔记

1、如何分析你的专业

很多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通过关键词找到这个行业的网站,再找到这个行业的期刊报纸,然后通过期刊报纸上的曝光率找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名人,加入他们的虚拟社区,结识可以沟通互动的草根网友,了解圈子内的文化后慢慢通过社交媒体找到和行业内强人互动的渠道。这样的方法,不只是可以用在分析大学专业上,还可以通过这个训练学到一点高效搜索和整合情报的方法

2. 但是我要提醒大学生朋友,在换专业前需冷静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你了解自己的专业吗?

第二,你了解自己想调换的专业吗?

第三,你想过10年后社会更需要哪种人才吗?

3、会读书的人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不会读书的人记住别人思考的结论。

4、学习一个思考框架要经过“摸索→模仿→记录→表达→复用→优化”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精选7篇)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精选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篇1

大学毕业了,可成长远远没有毕业。

这本书就是一剂催化剂,加速你的成长,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看顿悟时间早晚,也要看自己的领悟和执行能力,就像作者说的“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有效的思考;一本书只让一个人陷入思考是不够的,还的让他开始采取行动。”

拿到书,几天之内把它用心读了一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如乔治奥威尔《1984》中写的“最好的书,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告诉你”。毕竟经历过大学,所以对这些话题也都似曾相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答疑篇》读后感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答疑篇》读后感

第一次把一本书一点一点有用的记录下来,把一点点感想记下来,来写书评。因为,秋叶大叔在我眼里是个引导者,他带动了很多人前进,我也在前进,所以开始认真对待阅读这件小事儿。

这本书在社团和实践、友情和人际、暧昧和爱情、考研和就业等11个章节中,用大家的问题和大叔们的答案让我明白,我们的人生并不孤独,我们都一样在经历着,或者经历过这些事情。对于大三的我来说,可以看到一些过去自己身上的影子,可以看到现在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局限,也可以明白一些切实可行的行动密码。

书中还有一些小伙伴们的分享我要行动篇,从这些篇目中,才明白别人都开始了,我还在干嘛?看到了所谓的差距。比如有关社团的那篇我要行动·如何更好地收获成长,小伙伴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协会工作分成了基本素养和工作习惯、工作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