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紫藤萝瀑布课件
紫藤萝瀑布课件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紫藤萝瀑布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作者及介绍,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材分析 :
《紫藤萝瀑布》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性散文。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在如画的紫藤萝画面前,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出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竞争打擂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作者情感;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学习准备:
1、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2、认真预习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部完成以下问题)
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迸溅( ) 伶仃( ) 盘虬( )卧龙
仙露琼( )浆 酒酿( )
2、 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2)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三、研读与赏析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课文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3、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4、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5、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课文第2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2、课文第3-7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3、课文8、9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4、 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5、 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当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迸溅( ) 伶仃( ) 盘虬卧龙( ) 仙露琼浆( )
酒酿( ) 伫立( ) 挑逗( ) 凝望( ) 忍俊不禁( )
2、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进溅:
挑逗:
忍俊不禁:
伫立:
仙露琼浆:
伶仃:
察言观色:
盘虬卧龙:
3、《紫藤萝瀑布》中写道: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作者赞美藤萝顽强的 ,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文章运用的是
的写法。
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仿写:
反馈矫正
1、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 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4、有人评论说《紫藤萝瀑布》既是一幅精致的画,又是一首深沉的歌,这两方面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回答。
第2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课件
紫藤萝瀑布教学课件
《紫藤萝瀑布》一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紫藤萝瀑布教学课件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紫藤萝瀑布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紫藤萝瀑布》一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为: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尽量做好三个衔接:
1.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小学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目标。
2.情感与态度的衔接:通过朗读给学生的理解搭建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实现本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⑴花多(课文是“繁盛”),⑵由“株”、“穗”、“朵”组成,⑶每一穗上的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⑷每一朵花的颜色是“上浅下深”。等)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今天,我们来共同地读宗璞的文章《紫藤萝瀑布》,看看宗璞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交流探讨
1.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明确:学生有可能回答:
⑴课文写了紫藤萝的花瓣和花蒂,图片上看不清楚;
⑵课文写的是一大棵紫藤萝树,图片上的只是一棵小树,也可能是一根树枝;
⑶课文写了花的香味,图片上闻不到;
⑷课文中的紫藤萝是立体的,动的,图片上的则是静止的,平面的;
⑸课文还写了从前的紫藤萝,并与眼前的进行了对比,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文章中,作者对紫藤萝进行了详尽地描写,你喜欢宗璞描写紫藤萝的语言吗?(学生答喜欢)请举例并讲明理由与大家分享!
3.那么,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花而描写花吗?为什么?
(特别点拨:人的感情变化有时流露在表情神态上,有时则表现在言谈或动作上)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被深深感动了。在充分地接触了作者的感情世界后,请大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看谁概括地好!
明确:“赏花忆花,感悟生命。”
5.学生可能提出来的难懂的其他问题。
(1)“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生死迷、手足情’到底怎样理解才正确?”
明确: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症,死于1982年10月,这篇文章写于当年5月。弟弟病危,人们常常会悲痛欲绝,而作者在文中只用了六个字一带而过,毫不矫情,由此可见,作者的性格非常坚强,这就是她的为文风格。
(2)你了解宗璞这个名字的涵义吗?
明确:“宗”表示动作,它的意思是效法、学习、师从、崇尚等意思。“璞”是包着玉的石头,又指没有雕琢的玉。玉石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品位很高的石头;当然它又不是完美的玉。可以理解为天然的,本真的,不矫揉造作的那样一种高雅、高尚、高贵的品位。连起来讲,“宗璞”的涵义就是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高雅境界。
教师总结:由作者的笔名,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收获。在大家的启发下,我真正感觉到了“宗璞”意谓的'丰厚,它不仅揭示了作者高品位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知道了她喜欢什么,而且感到了作者在精神深处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明白了她是怎样做的。同学们,我们这次简直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是了不起呀!这次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篇好文章,还认识了它的作者,拜访了作者的心灵。
6. 倾心美读,交流感受。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请同学们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
A. 生,就是美。
B. 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C.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 走向低谷,再创新高。
F. 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G. 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等等。
教师总结语: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成长。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吧。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祝同学们早日成功!
布置作业
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执教感言:
暮色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身子,最后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作者从这番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让他一生受用。我在指导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头脑里一直萦绕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句话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似乎也是一种启示。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总是广受诟病,这种境遇从“满堂灌”时期一直持续到“满堂问”时期,现今到了“满堂说”的新时期,满意率似乎也未见上升多少。目前,在主流视线关注下的中学语文课堂,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里,师生的课堂行为大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发生和进行。但是,如实地说,即便是从那些经过反复演排并精炼出来的课例里面,我们在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短暂欣喜之后,仍不免有“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慨。
我相信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据我十分有限的课堂阅历看来,教师的教学姿势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快,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才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想,这也正是我教学本课的收获吧!
第3篇:紫藤萝瀑布课文课件
紫藤萝瀑布课文课件
紫藤萝瀑布课文课件是怎样的呢,包括了哪些的内容的呢,从下面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迸溅、繁密、伶仃、忍俊不禁、蜂围蝶阵、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掌握生动的词汇。
2、能力目标
⑴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⑵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学重点】
1、诵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及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写景细腻富有层次且思想隽永,通过恰当的语调
第4篇:《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
《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
紫藤萝亦称“紫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赞美青松的高洁,有人讴歌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学习目标
1、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5篇:紫藤萝瀑布说课课件
紫藤萝瀑布说课课件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小编收集了紫藤萝瀑布说课课件,欢迎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紫藤萝瀑布》。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看到一大棵盛开的紫藤萝花后,内心有焦虑悲痛化为宁静喜悦并感悟到生命真谛的事。语言优美、意味隽永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本文的写作背景也较为特殊,是十年期间的故事,特殊的背景造成了时空上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有较大距离,所以基于以上考虑,我把这篇文章定位在“写景的美文”“励志的散文”两点上,围绕这两点就把整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读-赏-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