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旗袍韵事的散文
旗袍韵事的散文
江南无事,冷雨敲窗。在这样一个忙碌之余偷来的闲暇里,我喜欢坐在窗前,翻阅一册册带着古典气息的画册,总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在那一袭袭写意着东方美韵的旗袍里,被一个个有着玲珑身段的曼妙身姿所打动。那精致的妆容,那婀娜如柳的体态,还有旗袍自身特有的气质所勾勒出来的冷艳香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服饰都无法超越的美。
女子,因为旗袍的倾情演绎而风情万种,旗袍,因为女子的柔情似水而活色生香。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时候,会为了一袖风而低眉,有时候,会为了一弯月而驻足,而我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那个才子佳人云集,浪漫传奇居多的年代,是为了那一袭集古典与时尚,性感与内敛为一体,将女性的柔美渲染到极致婉约的旗袍而心动不已。
说起旗袍,总会不由自主地记起徐志摩那首清新的小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总觉得唯有那一低头的温柔,才能够释尽旗袍的高贵典雅。也总会不由自主地记起奢靡繁华的十里洋场,那一群群穿着旗袍款款走过的民国女子,总觉得唯有奢靡繁华的大都市,才能够造就旗袍独具魅惑的另一面。也总会不由自主地记起纸醉金迷的旧上海,那个风华绝代的临水照花人,记起她历经沧桑之后,那一句经典的独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旗袍之美,不可言喻。它从大清国的红毯走来,走过民国的烟雨,走过江南的古巷,走过纸醉金迷,走过疯狂的时代,在不同的年轮里,几经变迁,几度浮沉,从倍受青睐的华衣锦服到被人遗弃的封建糟粕,从为人所不耻的资产阶级情调到引人瞩目的国之精粹,旗袍,历经沧桑巨变,站在巨人的肩头,独领风骚,愈久弥香。
一袭旗袍紧裹着玲珑的身段,将女性的高贵、典雅、冷艳、孤傲刻画的淋漓尽致,它,盛开在时光深处,以其独特的秉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结,那种经过时间的打磨所雕琢出来的味道,那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叹为观止的内涵,那种清雅静美,令无数人为之沉醉的东西,如疏影横斜,似暗香浮动,在时光的巷道里,摇曳生姿。
旗袍,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既存在于历史,又活跃于现实,它悄然无语地紧贴在身体的表面,用妥帖的方式讲述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牵念与深情,那一个个流芳的故事,在古典与沉静中展开,如经典的独白,将一丝性感,几许魅惑渲染的恰到好处。轻触时光,抬头仰望,我常常迷失在这缕薰香的风里,分不清到底是在怀想旧时光的味道,还是在怀想那一种现时代已然无法寻觅的典雅。
张爱玲曾经说过:就是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这个才华横溢,被看作旧上海一个文化符号的`奇女子,用一袭华丽的旗袍,演尽了人生的喜与悲,哀与愁,将旷世的才情倾注在字里行间。在她的小说中,旗袍是出镜率最高的道具,在她的苦乐年华中,旗袍是与她肌肤相亲的永不背离。
与胡兰成热恋时,她穿能闻的见香气的桃红单旗袍,相信那一片从心底里开出来的灼灼桃红,让所有懂得她的人都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也读懂得了这个初涉爱河的女子为何甘心情愿把自己低到尘埃。“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的《鹧鸪天》,最符合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可是遇见再美,毕竟也只是春天里的一抹红,经不起时间的拷问,风一吹便零落枝头,雨一落便渺无踪迹,只留下一个人的怅惘在无花的枝头。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仔细想想,这句话当真不假,尤其是对张爱玲这种爱情至上和追寻懂得的女子来说,则更为贴切。为他而喜上眉梢,为他而低到尘埃,为他而才情迸发,为他而竭尽所能,而当所有的期许都化为泡影,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相悦之人时,再精美的旗袍,也只是一堆没有温度的布衣,生不出香来,这朵花注定是要枯萎的。
爱到深处是孤独。再多的深情,也挽不回落花的叹息,再炫耀的身世,也改变不了的命运给她戴上的枷锁,再卑微的姿态,也开不出欢喜的花来,在那个孤寂的秋天,在洛杉矶的公寓,那一袭磨破了衣领的赭红色旗袍,终究还是出卖了她,这个拼命想要摆脱旧时阴影的女子,这个一心想要成就美满婚姻的女子,这个绝顶聪颖深情款款的女子,这个试图用精美的旗袍完美人生的女子,孤独而寂寥地走完了一生。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或许旗袍正是契合了张爱玲这样一种内心的诉求,才会让这个孤绝清高的女子钟情一生,也才会让她在旗袍被打上另类的标签,渐渐退出公众的视线,再不能带给她心里的安慰之时,带着一颗被爱伤透了的心,远走他乡,或许只有离开伤心地,才能让她忘掉刻骨的思念,才能让她躲进一件件写满幽怨的旗袍里,修补已然残缺的灵魂。
旗袍之下,是灵魂。它用极其考究的做工缝制出岁月的甘美与芳醇,将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展现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它用十分挑剔的手法,勾勒出女子玲珑的曲线,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又嫌瘦,轻薄的面料下,包裹着密密麻麻的心事,精制的款式里,写满了层层叠叠的故事。精致的盘扣,小巧的立领,高开的裙衩,精美的镶边,让旗袍的美,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胡兰成说:民国女子是从静中养出来的,临水照花,自有一种风韵,既便艳丽,亦是锦锻上开出的牡丹,底子里还是一团静气。翻开历史,与一个个穿着旗袍的女子邂逅,很多时候,我就象一个痴情的少年,流连张望,在那一团团清艳的静气里,回味着悠远与绵长,回味着青花瓷的爱情,忘记归途。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人生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曾几何时,伦敦的迷雾散去,那个将诗情与浪漫背负于身,令无数佳丽为之倾倒的江南才俊,在一袭旗袍优雅的背影里,泪洒衣襟。尽管他用尽了青春,也得不到心之所向,生命中,那一场春风满座的盛筵,终究与他无缘,只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和一件淡而素雅的旗袍,在他生命的天空,在永远的人间四月。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或许这算不上世间最美的情话,却袒露着一颗赤诚的心。这个一往情深的男子,这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作家,这个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只为想你太苦的男子,用一辈子的真情,写下厚厚的情书,用近乎卑微的姿态,痴爱着那个顽固地不爱他的女子。湘江的水里,一定倒映过三三美丽的倩影,那一袭充满江南韵味的月白色旗袍,一定穿过千山万水,悠然地盘踞在他的心上。
有一种爱,需要时间酝酿而成,正如有一种衣,需要时间来完美呈现。
“这是我的姑娘”,少帅的眼中,何尝不叠印过旗袍的清丽,从16岁的花季到生命的尽头,那一袭温婉的美丽陪伴着他,辗转风雨如晦的日子,从少年到白头,化屈辱为豪迈,多少的苦辣与酸甜,多少的泪水与欢笑,都被深情熨烫平,那一句亲昵的称呼里,有多少常人看不懂的温柔。
是的,旗袍是静的,唯有深到骨子里的静,才能让每一个故事都隽永成生命的传奇,让每一次回眸都有了依依不舍的借口。而在我们的心里,又何尝不珍藏着一件旗袍,无论是丝绒的爽滑,还是织锦的富丽,无论是绸锻的沁凉,还是布衣的棉柔,在不知可否的时光里,与简宁的心一起,期待着时间的宽宥,期待着生命的相逢。
旗袍,婉约成诗,美的惊艳。落在女子的心里,旖旎成梦,落在男人的心间,婉约成诗,它和水墨丹青一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境,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官体验,如江南的小桥流水,细腻温婉,直击人心,而唯一能够与之相呼应的,是茉莉的清香,干净,纯粹,于怀旧的气息里,慢慢飘荡。
生命是一袭袍,总有一款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或明亮,或灰暗,或精致,或褴褛,只待时光来,将答案一一揭晓。
第2篇:旗袍情结散文
旗袍情结散文
一直以来,对旗袍情有独钟,爱恋有余。
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为民国时期中国妇女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其式样从满族妇女的袍子改制而成,因把满族人称为旗人,故称旗袍。
旗袍是一种内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的旧时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意,表现出近代中国女性贤淑、典雅、性感、清丽的外在特点,诠释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性情与气质。
总想拥有一件漂亮的旗袍,以满足自己对旗袍情有独钟的爱美之心。记得三十岁时,老公说要送一件旗袍给我,作为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当时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就兴冲冲地上街转悠。那时物资比较匮乏,转悠了大半天,最后总算在一大型商场看到绝无仅有的两件旗袍。相比之下,我对其中一件纯黑色的平绒旗袍甚是喜爱,可一问价格一百多元。那时工资收入较低,一件旗袍将把一个月的工资全搭上还欠缺。当时的心里可真够矛盾的,买吧,价格又太贵,不买吧,又是那样的恋恋不舍,权衡之下,唯有一声无奈的叹息,只有忍痛割爱,望衣兴叹。
第一次穿旗袍是我三十岁那年,自己上街买的面料亲手制作的,虽然花样款色很简单,但穿在身上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仿若穿在身上的便是七彩霓裳,当时的心境就是那种胜却千般华服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记得那是一个盛夏,我携儿子去妹妹家做客。那时只要出去游玩,公园是必去之地,又何况那还是一个中等城市。记得那天艳阳高照,我们一行几人,冒着酷暑,流连在公园。当走到展览孔雀的景地时,栅栏内外,那只漂亮的绿孔雀总是盯着我,我走到哪它便盯到哪,我驻足时它就立在我对面。我好生奇怪?这只孔雀究竟怎么啦?后来我仔细观察,终于明白了,原来它是在和我媲美啊!因为那天我就是穿着那件孔雀绿上面陈设着黑白相间的图案的朱丽纹旗袍,在耀眼的烈日下,朱丽纹面料便如丝如滑、光泽尽显、靓丽无比,因此,才会吸引那只绿孔雀跟踪。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只听得“扑啦啦”一声,那只孔雀开屏啦!在人们的赞誉声中,它是那样的洋洋自得,这小小的生灵也是如此的爱美。
最使我难忘的,当属四十岁那年,花了几十元做的一件旗袍。淡黄的底色,零散着数朵小小的兰花,间隔着几丛褐色的枝蔓,再用银丝浮雕出山水图案,素雅至极。在四十岁生日晚宴上,姐妹们曾说我怎么着如此素色的妆扮,我莞尔一笑曰:喜欢!
也就是这件旗袍,让我风光无限。那是四十一岁那年,在公司举办的“迎国庆”文艺晚会上,我就穿着它登台。平时在舞台上,只有一曲歌罢才会掌声鹤起,而那次却是个例外,当我站在舞台上刚一亮相,台下便想起雷鸣般的掌声,让我措手不及,激动无比,以至于在演唱时声音都有些发颤。
老公时常发狠,一定要让我穿上一件漂亮的旗袍,风光一下。可现时纵观服装市场,旗袍即使成为时装,也非原汁原味,因此,很难寻觅到古色古香的中意旗袍。
前年,儿子回国探亲,老公的表弟开车送我们去上海迎接。在城隍庙闲逛时,看到那里的旗袍琳琅满目,款式很多。让人目不暇接。在众多的旗袍中,我独爱那件纯黑色,用闪光玑珠镶边的'金丝绒旗袍,高贵典雅,雍容华贵,老公和表弟竭力劝我买,可一问价格近一千五,我还是舍不得。试想一个工薪阶层,平日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又不善交际,花一千多元买一件旗袍,放在家里,看得多穿的少,只能做摆设。再加之金丝绒面料娇贵,需要仔细保养。因我以前曾买过一件紫罗兰金丝绒连衣裙,每次穿后都要悬挂,将倒绒部位洒水,以便恢复原貌。虽已穿十几年,仍很鲜亮。因此,犹豫再三,还是未买。
喜欢古色古香旗袍,喜欢在静谧的夜,聆听春雨在风中飘洒的呢喃,憧憬着润物细无声的洒脱与超然。喜欢在夕阳西下时,遥望落日的余辉带给无边天际的那一抹绯红与嫣然。我喜欢在习习晚风中,仰首凝视苍穹,细数繁星点点,任一轮明月洒下的清辉沐浴身心。喜欢静静地伫立在池塘边,欣赏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唯美,感受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至纯至美。喜欢在音乐殿堂陶醉流连,“兵哥哥”遥寄了曾经的美好与向往,“让我悄悄离去”演绎了伤感落寞的无奈,“可爱的人生”诠释了人生真谛,“乡恋”捎去了以往的青涩和浪漫,一曲“知音”如行云流水,蕴含了多少愁绪和迷惘。我更喜欢徜徉在文山诗海里,品读华美篇章,领略百味人生。警示名言,规范了行为准则,醒世箴言,完善了德行操守。无形的网络,联络着上万颗拳拳之心,温馨的氛围,打造出篇篇美文佳作。在这里,可以无限地汲取琼浆甘露,让疲惫的身心舒展,在这里,可以零距离切磋交融,让飘扬的思绪放飞。一片素笺,几缕墨香,已然深深陶醉,直至永远。
喜欢旗袍。若是退休后尚有闲暇,只要体型不变,还会买件漂亮的旗袍。穿着旗袍,领略自然风光,让中国的传统时装文化在自然风光中成为独特的风景。
第3篇:旗袍的散文
旗袍的散文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着旗袍,她盘起发髻,露出高高的立式旗袍领,布料紧贴着肩部和后背皮肤,每一个部位的线条都美美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服饰。在文化进程中,源于蒙古袍的旗袍诞生了。旗袍两边开衩,不仅体现身体线条,更加的体现了女性婀娜多姿的美,专属于女性的柔美气质也在修身旗袍里完完全全的体现了出来,同时也成了女性从旧时代解放来到了新时代的一个象征。女生们在穿旗袍的时候开始使用法兰西的丝袜,搭配手工的单跟皮鞋,走起路来随风摇曳,
旗袍可以雅致、可以抚媚、可以妖娆!不管是六七岁的小女孩还是花季少女、不管是做了母亲的女生还是儿孙满堂的祖宗太太,都适合穿旗袍,只要一穿上旗袍,整个人就端庄起来,一个淑女模样。
旗袍连接着祖国的传统文明,最常用的面料由麻到了丝再到锦
第4篇:旗袍经典散文
旗袍经典散文
一提起旗袍,第一个冲进人脑子里的就应该是“美人”了吧?就好似一对永远不能够分开的联体儿一样,旗袍和美人一直是联在一起的。旗袍,美人;美人,旗袍。旗袍成就了美人,美人亦成就了旗袍。尽管这样的密不可分,到底旗袍有惟一的感觉,因为美人除了旗袍还有其他的衣服可以选择的,不过能够一直顶着一个“美”字并从不过时的只怕惟有旗袍了,女人,尤其美女人,对旗袍的渴望一直都在那里的,套用那一句流传甚广的诗:“你穿,或者不穿,我就在这里,美丽、诱惑。”
旗袍,中国女人心底里最美丽的诱惑。
旗袍,或者因了它的起源,初兴之时并不能将女子妙曼的体态展示出来,张爱玲就这样说过:“初兴的旗袍是言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张爱玲,众所周知,一个极具审美与观察的女子,极爱标新立异,常常自己设计了衣服样子,将自己弄的“惊世
第5篇:元稹韵事
元稹韵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稹韵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提倡以新题写时事,在诗歌理论以及创作实践上,开时代之先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但对于他的为人,古往今来却存在诸多争议,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陈寅格就认为他是一个“小人、骗子”:“ 综其一生形迹,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
第6篇:旗袍的经典散文
旗袍的经典散文
一直觉得喜欢旗袍的女子,必定是喜欢旗袍特有的风情,或妖娆妩媚,或温婉娴静。妖娆处似一朵开得极盛的牡丹,在枝头顾盼生姿,让你情不自禁地就想要触摸它的身子,而沾染它的芬芳。温婉处则恰似一朵水莲花,开在水中央,在微风中低头颔首,有着不甚凉风般地怯怯娇羞!那是一种让人不忍触碰的美!
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喜欢旗袍,还是因为喜欢那些穿旗袍的女子,我尤喜欢看三十年代的影视剧,看一个个如烟花般璀璨的女子,眼角眉梢处的那点点风情,看她们穿梭在旧时代的风尘里,低吟浅唱,演绎人世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最初对旗袍的喜爱,是源于小时候家中的旧年历上,那一幅幅泛着彩色油墨香,穿着旗袍的各色女子,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韵味和风情,只一味地觉得她们的身姿是那么的柔软,似觉无骨。再后来,我喜欢看小说,读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