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导读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2 08:02: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元稹诗导读

元稹诗导读

引导语:元稹著述颇丰,生前曾多次自编诗文集,后总汇为《元氏长庆集》一百卷。今天我们就元稹的诗进行分析解读。

贞元十五年(799)冬,21岁的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然而贞元十九年在长安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后,与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成之)结婚,蒲城女子遂被抛弃。婚后六载,韦丛病故。不到两年,纳妾安氏。后又续娶裴淑(柔之)。他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体验,写作了一些爱情诗和悼亡诗,现存八十余首。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微之自编诗集,以悼亡诗与艳诗分归两类。其悼亡诗即为元配韦丛而作。其艳诗则多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情感,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可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第四章《艳诗及悼亡诗》)。的确,在元稹以前,中国正统文人的诗歌较少写自己的爱情。爱情诗往往出自民歌,如《诗经》的“风”诗,两汉、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在唐代,元稹是李商隐之前唯一一位大量写作爱情诗的诗人,也是唐代唯一一位既大胆写自己的恋爱生活,又写夫妻爱情及悼亡之情的`诗人。然而后人对其爱情、婚姻生活与其爱情作品的关系问题,也多有批评。

古艳诗二首①

春来频到宋家东②,垂袖开怀待好风③。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④。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⑤。

①此即《莺莺传》中所谓“立缀《春词》二首”。言“古艳”者,有所讳也。②宋家东: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此以宋玉东邻之女喻双文之美貌多情。③垂袖句:暗寓“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召南·野有死麕》)之意。④莺藏两句:言双文幽居深闺,独处孤寂。而春花已放,青春已至,奈何沉默不语?⑤等闲两句:《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中,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道迷入山,见一杯流出,有胡麻饭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容绝妙,遂留半年,怀土求归。既出至家,亲旧零落,邑屋更变,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唐、宋诗词中多用此典故,或称刘郎、阮郎,或合称刘阮。以喻男女遇合之事。则刘郎、阮郎遂为情郎之谓。

此微之与双文交往之初,调情试探之作。故用男女风情之故事,并暗语、暗示之法以启之。可知元稹之工于心计,善弄机巧,且无庄重之意。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论其“巧宦”、“巧婚”,实不枉也。盖元氏亦巧于情者。

莺莺诗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①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月②,牡丹经雨泣残阳。

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频动横波娇不语③,等闲教见小儿郎④。

①取次:犹云随便,或草草。白居易诗“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②月:《才调集》作日。③频动横波:频频送目之意。④等闲:无端,随便。此谓令“小儿郎”情不自禁地凝眸眷恋。

此诗言夜间男女幽欢情景。

赠双文①

艳时翻含态②,怜多转自娇。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③,春酥见欲销④。何因肯垂手⑤?不敢望回腰⑥。

①双文:即元稹在蒲城所恋崔氏少女之名。②翻:反而,此谓更加。③行:将要。④春酥:或喻双文面色之红晕。如《离思》其一“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酥旋欲融”,《杂忆》其五“忆得双文衫子里,钿头云映褪红酥”可参。⑤垂手:《乐府题解》:“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⑥回腰:《西京杂记》: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后汉书》:梁冀妻孙寿善为妖态,作折腰步。可知“垂手”、“回腰”皆指一种舞姿。此喻双文之美姿。

此诗描写幽会之时,双文之美色,表达艳羡之情。

关于他早年的恋情,流传最广的是《会真诗三十韵》。该诗是小说《莺莺传》的一部分,表面是写小说中张生与崔莺莺幽会,实则抒写作者当年蒲城恋爱之事。兹录于下供参读:

会真诗三十韵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襱。宝钗行彩凤,罗披掩丹虹。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遇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瞳瞳。乘骛还归洛,吹萧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幕幕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明怨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以上皆热恋之作。

以下《古决绝词三首》三首叙二人分手之事,陈寅恪云:“双文非负微之,微之实先负之。而微之所以敢言之无忌惮者,当时社会不以弃绝此类妇人如双文者为非,所谓‘一梦何足惜’者也。……呜呼!微之之薄情多疑,无待论矣”(《元白诗笺证稿》)。兹录于下供参读:

古决绝词三首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如?春风撩乱伯劳语,部况是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亦参差。借如生死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有美一人,于焉旷绝,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若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余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曙色渐曈曈,华星欲明灭。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天公隔是妒相连,何不便教相决绝!

以下诸诗为离别相思或追忆旧情之作,皆关乎双文者: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①,除却巫山不是云②。取次花丛懒回顾③,半缘修道半缘君。

①《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②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上两句引喻言情,极言所爱之女如沧海、巫山之美,风情万种,无与伦比;而其爱恋之情亦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深沉绵邈,幻化多姿,人世间亦无与伦比者。③取次:随便,草率地。此谓漫不经心,了无心绪的样子。花丛:喻群女云集之处。此言除此所爱之人外,再也没有能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而“曾经”,则谓所爱已成过去,欢情难再,唯此时心已如死灰难以复燃。

此为元稹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但对此诗意旨的理解却大有不同。一说此为回忆蒲城之恋而作,“半缘修道半缘君”句,“君”即双文。陈寅恪认为此诗乃“微之自言眷念双文之意,形之于诗者”(《元白诗笺证稿》)。若是,则此诗当是与双文分手不久,尚未识韦时所作,则立意在写爱之深挚专一。一说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君”乃韦丛。则立意在伤逝悼亡。而“半缘修道半缘君”句,是含蓄的说法,其实“修道”也缘于失“君”。总之是因所爱至深,失爱之伤感亦深,故而无心他顾矣。

无论此“君”为谁,诗之情感与生活中之情感终有不同。元稹先恋双文,又娶成之,丧妻未几即纳妾,又续娶裴氏柔之,可见其并非用情专一之人,诗之所言,行未必然。然而不专未必不真,“其于韦氏,亦如其于双文,两者俱受一时情感之激动”(陈寅恪语),亦缘自真实。

并附《离思》之一、二、三、五如下以便参读: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云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酥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着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才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枝叶度残春。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娃(女换作犬)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此追忆二十年前蒲城恋爱之诗,即《莺莺传》中所述初欢情景及后幽会之情事:“有倾,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自是复客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娃(女换作犬旁)儿:小黄狗。《才调集》作“娃”,陈寅恪辨其误。

第2篇:元稹:二十四节气诗

元稹:二十四节气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芒种、夏至........就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元稹做了一组《二十四节气诗》,指将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名,依次嵌入诗中,联缀成篇,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二十四节气更容易熟读背诵,你会背吗?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元稹二十四节气诗

立春正月节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冰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春分二月中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樑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清明三月节

清明来向晚,山淥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寧愁雨穀赊。

谷雨三月中

穀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鳩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立夏四月节

欲知春与夏,仲吕啟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瓜自合生。

帘蚕呈(上尔下虫)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小满四月中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釤,錋(□爪)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為?

芒种五月节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鷃鸟往来声。

淥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夏至五月中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淥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小暑六月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靄,阶庭长绿苔。

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絳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立秋七月节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处暑七月中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白露八月节

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鬢毛。

养羞因野鸟,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秋分八月中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霜降九月中

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立冬十月节

霜降向人寒,轻冰淥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小雪十月中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淥醑,犹自歛愁眉。

大雪十一月节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絳帷。

黄鐘随气改,鷃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暉。

冬至十一月中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綺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小寒十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遶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藂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下载元稹诗导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稹诗导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