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1 08:07: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 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 欣赏教学:

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 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 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

3. 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 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

设计思路

1. 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 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 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 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 《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 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 《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5. 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 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 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 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第2篇:辽阔的草原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时间:2009-12-27 13:48:54 来源:

作者:

说 课 稿

说教材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范文网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全部来自互联网、百度和由网友提供,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共交流参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第3篇:辽阔的草原

target=“_blank” title=“狗狗娱乐搜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辽阔的草原》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歌曲《牧歌》

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牧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2、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短片(课件)

2、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辽阔草原诗歌赏析

辽阔草原诗歌赏析

蓝宝石般的天空下

飘浮着朵朵白云

轻柔的白云下面

是苍茫辽阔的.草原

呼伦贝尔

我终于贴近你的胸膛

这是上帝御用的绿毡

一望无垠

滚滚向前

直接遥远天际

这是绵绵不绝的青山

起起伏伏

浩浩荡荡

直奔蓝天尽头

额尔古纳

安详地抚过草原

全身心滋润着你

大兴安岭

用厚实宽广的身躯

为你遮挡西伯利亚寒潮

春天浪漫

满地嫩绿

点缀五彩花朵

弥漫绚烂欢乐

夏日清爽

微风吹过

现出洁白羊群

洋溢生机勃勃

秋时璀璨

金黄草垛

结伴滚向远方

翻腾丰收喜庆

冬季纯净

皑皑白雪

尽情覆盖大地

孕育无尽希望

蓝蓝的天空

悠悠的白云

青青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

辽阔的呼伦贝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共16篇)由网友 “粉色信笺”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辽阔的草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说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辽阔的草原教案

独特的民歌风

----辽阔的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和“短调”民歌体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特点,判断“长调”与“短调”歌曲。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鉴赏了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了解这些民族独特的音乐魅力。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首音乐,请大家试着判断它是哪一个民族的?(放音乐)生:蒙古族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乐器、舞蹈、音乐、兴趣爱好等等)。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

蒙古族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光芒,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辽阔的草原教案

教学内容:

1.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欣赏教学:

a.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

3.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

设计思路

1.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