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1、教师激情渲染: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知道了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并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素有“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之称的秦兵马俑的风采吧!
2、播放《秦兵马俑》纪录片,并配合纪录片中的音乐进行朗读。
(点评: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兵马俑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厚重历史色彩的画面和音乐,以及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立即将学生领进了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亲眼看着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亲耳聆听着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真情赞美,学生岂能不砰然心动?对兵马俑艺术的钦佩和热爱已悄然发芽、滋长!)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过渡:看着这真实的历史画面,听着这浑厚古雅的音乐,我们一定已心潮起伏!让我们走进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感受课文中所涌动的那一份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
1、引导感悟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⑵ 同桌讨论:
这一自然段是如何让我们感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点评:讨论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中激起对秦兵马俑的惊叹之情。)
⑶ 再读这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①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教师相机导读:
见过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吗?足有50多个篮球场该有多大,做成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多么不易!
②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教师相机导读:
秦始皇是什么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皇朝,他统帅的大军该有多么庞大呀!做成这么巨大阵容的兵马俑,又谈何容易?
(点评:通过打比方和想像表现兵马俑、表达情感,是本篇课文的一个语言特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环节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回忆历史人物的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悟读,在读中重点感悟这两种写作方法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也在读中使刚刚激起的惊叹之情得到深化。)
2、引导感悟课文第4~8自然段:
⑴ 设疑引读:
① 师: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生接“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老师因为课文当中的一个词语而在为兵马俑们感到委屈!找找看,是哪个词语?
② 一一“否定”学生的猜测,如:
生:昂首挺胸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兵马俑是不是昂首挺胸……
⑵ 释疑品读:
① 师:我认为作者不应该用“它们”,能帮老师说说理由吗?
② 师:是啊,它们多像人啊,它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哪些人?你怎么看出来的?再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 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表达观点,如:
我认为将军俑就是将军,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你看他“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批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而且还那样的“神态自若”,他不就是活生生的将军吗?
④ 是啊,那么多种类的兵马俑,一类像一类,那么的鲜明。但,这只能说明一类而已啊!这怎能足以说明它们就是一个个独特的人呢?
⑤ 指名读第8自然段。
⑥ 师:哦,它们不仅有形,更有神。这一自然段写了几种神态?
⑦ 请几位男生分别表演一种神态。学生对照课文语句点评。
⑧ 学生思考:
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神态?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开头用四字词语形容,后面加上“好像……”)。
⑨ 师:是啊,它们怎么能用“它们”呢?它们就是人啊!让我们再想想,作者肯定也知道它们很像人,但为什么还要用“它们”呢?
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点评:本环节以“它们”为突破口,设置“找词语”、“为老师找理由”、“情境表演点评”、“仿造语句”的自主活动,对一个个“猜测”的否定就是品析词语的过程,“为老师找理由”、“情境表演点评”、“仿造语句”更是体悟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品悟、自由表达、自由评点,最后,又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解决了“它们”的问题。此时此刻,一股对于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情,已在学生的心中热烈燃烧。)
三、出文抒情,在心灵倾吐中移情
1、师:是啊,这么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两遍,读出作者对于秦兵马俑、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气概的热情赞美。
2、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海内外,许多杰出人物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名读)
出示:
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时说:“真是气壮山河。秦始皇 这个人气魄不小。”
卢森堡大公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说:“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
3、引导学生变角色倾吐:
⑴ 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欣赏了秦兵马俑,会怎么说?
⑵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通过你简单地介绍吸引游客?
⑶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工作者,你会用什么样的话来劝大家保护秦兵马俑?
⑷ 现在你是一名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面对秦兵马俑,你会怎么说?
(点评:通过视听冲击、语言熏染,本课已使秦兵马俑在规模、类型和个性方面,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使学生浓烈的情感蓄满心池。本环节又通过文本对秦兵马俑的赞美,国内外杰出人物对秦兵马俑的赞美,由文内到文外,由入文到出文,使学生的情感之水不断膨胀,最终通过学生代表不同身份倾吐心声的出口喷涌而出,学生抵达了对秦兵马俑这一艺术瑰宝的真情颠峰。至此,本课以“情”字为楔入口,使学生在课堂里浓烈的情感氛围中,感悟了课文、品味了语言、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提升了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2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师导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生观看视频——全景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2节:
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师补充: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4、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
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先来看看将军俑。
四、学习第4节:
1、生看图(将军俑)
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读第4节
3、自己读课文,体会体会将军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
4、师: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交流:(师评价:威风凛凛、指挥若定)
5、男生齐读
五、学习第5~9节
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生自学
(时间允许:两人交流)
3、第5节
(1)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
(2)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3)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
(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4、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
第6: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第7:车兵俑(忠心耿耿)
第8:弓弩手(箭术高超)
第9:马俑(跃跃欲试)
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生放视频(神态各异)
六、学习第10节
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可邀请伙伴)
师评价:能征善战
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 勇武干练 思乡心切
七、学习第11节
1、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八、课外延伸:
1、师提问: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让我们进入资料室找找答案。介绍资料汇总,举例回复。介绍两个网站。这两个是正规网站,3月11日改版,资料科学可信,还要学会辨别。上网查资料并非解答疑问的唯一途径。
2、还有两个帖子,也可选择回复。
(1)请你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请你看图或观看视频,展开想象,描述你感兴趣的一个秦兵马俑。
3、生浏览资料,回复
4、交流
第3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0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了解“承上启下”“展开联想”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交流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在品味语言文字中了解“承上启下”“展开联想”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来了解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第4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检复导入。
二、讲读第三段。
1、快速浏览课文4-10小节,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类型?浏览后生回答。(板书: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2、重点讲读“将军俑”(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小节。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再读第四小节,讨论交流:为什么将军俑给你这样的印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讨论,师相机引导点拨,可简要介绍秦时著名的将军,如白起、王翦王贲父子、蒙恬等。还可以介绍长平之战,重点感受将军的英勇威猛、经验丰富、运筹帷幄,让学生心里竖起一个鲜活的将军的形象。)
(4)出示将军俑图片,指导朗读,读出将军俑的威武神勇、经验丰富。
3、采用相同的学法自学或选择伙伴合作学习其它几种俑。
组织交流。分别用一
第5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自主查找、筛选、研究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理解课文内容,扩展知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
第6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齐读第3节。
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