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与教学后记
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与教学后记
采用标准的“总——分——总”叙述结构介绍地方风情:
总写特色 地理位置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概括景点特色 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分述景观 浅水湾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海洋公园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铜锣湾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灯的海洋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总赞点题 东方之珠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排比铺陈,语言简洁优美:
写人们舒心惬意 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
写海豚、海狮精彩表演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写铜锣湾的繁荣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港湾灯火独具特色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另一启示:
同学们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达独特观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读。
1、借图激趣。同学们,你们到过香港吗?看过香港的美景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香港去看一看。
2、展示电脑课件①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香港位置,简要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情况。②出示香港夜景录象。③提问。看了这些片段,听了介绍,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自由表达,加深对香港“美”的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学习。因此,语文老师每堂课都要讲究开场的艺术。教学过程中课件的播放,为学习课文创设了一种情境,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架起了教路、学路与作者思路之间的桥梁。三个步骤的设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诱发其情感,引发其探索的兴趣,为随后学生的“敢问、乐问、善问”作好了铺垫。)
二、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
生:“为什么要以‘东方之珠’为题目?”
师:这些问题提得真好!针对课题质疑,有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还可以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提出疑问。(课件出示:“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生齐读,自由读。)
师:读着这句话,你想弄明白什么?
生: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你是个会思考,会提问的孩子,掌声送给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香港的沙滩是迷人的?
(师板书:沙滩 迷人)
生:为什么香港的公园是著名的?
(师板书:公园 著名)
生:为什么香港的街市是繁华的?
(师板书:街市 繁华)
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板书旁边依次加上三个“?”
师:同学们的心中有很多疑问,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紧扣课题、中心句质疑问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发现的问题,层层递进,虽然水平各异,但因为他们是自己生疑,点燃思维的火花,自然为下面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研读释疑,读中感悟。
师: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呢?请同学们反复阅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课件,自由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指出香港的地理位置,体会“南大门”,然后课件再出示香港浅水湾的沙滩,海洋公园,铜锣湾景色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体会到香港很美。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重读“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重凭借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突出自主性,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读说结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见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师:读得多好啊!为什么香港的沙滩是如此迷人,香港的公园是如此著名,香港的街市是如此繁华?请同学们自由反复读课文2~5自然段,自由选择一个地方,用笔划出表现这个地方美的词语、句子,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自由合作,进行探究。
(生圈圈画画,评评议议,并写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着眼点是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1、讨论交流“迷人的沙滩”的学习结果。
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漫步”“沐浴”“倾听”“舒服”等词语中体会到浅水湾的迷人和人们在浅水湾旅游、度假时,沙滩、海风、海浪给人带来的舒服美好的感受。
(师板书: 浅水湾 浪平沙细 阳光和煦 漫步、沐浴、倾听)
师:理解得好!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它的美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继续讨论其他句子。方法基本同上。
……
(教师重视阅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理解后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 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讨论交流“著名的公园”的学习结果。
师:作者又是如何介绍“著名的公园”的?在这一部分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最喜欢“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这些句子。
师课件出示这一部分的.录象,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
(凭借课件,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讨论交流“繁华的街市”的学习结果。
师:香港街市的繁华又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出示课件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灯的海洋”“闪光的长河”理解铜锣湾的热闹和夜香港的繁华。课件再出示夜香港录象,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一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一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反复朗读两句比喻句“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同学听。 (进行比喻句的品味,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师:大家交流了很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当一回小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学生主动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中,同时在组内交流、评议。
(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的潜力估计更是不足,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自学常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了3~5自然段后,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当中来,打破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回归整体,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无比璀璨”,回放录象,板书“东方之珠”,体会香港的美丽,如璀璨的明珠,产生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四、自由练说,培养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按以下的句式说话,课件出示“香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美啊!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当一回小导游,发挥想象,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小组再派一名同学汇报。
2、课件出示香港“九龙”的景色图,要求用以上的句式,发挥想象,再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说一段话。
3、把你说的写在本子上。
(引导学生顺着课文延伸想象,拓展画面。通过当小导游的形式,有效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造想象,学生的自主性再次被调动起来,形成情感的高潮。)
教学后的思考:
苏教版第五册第19课《“东方之珠”》,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共有六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设计本课的教案时,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以疑导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三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3、读中感悟。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4、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着眼点师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习三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自由合作,进行探究的要求,交流“繁华的街市”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中,同时在组内交流、评议。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第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东方之珠专题站
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单机进入专题站)
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主机操作、联机状态)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学生利用东方之珠专题站了解97香港回归。
(单机进入专题站)
3、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学习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第3篇:东方之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香港的。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指哪里?
2、请你试着说一句话,用上这两个词。
(“东方之珠”是我国的香港。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听说这句。)
3、检查分节读课文。
在昨天的学习中,大家已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谁有兴趣来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来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先请默读第一节。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3、细读课文2-4节,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
第4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分析: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香港的的秀丽风光,赞美了香港的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通过对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文章图画美,文字也美,是精读课文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