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9 08:02: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为认真的人,始终都有自己严谨的看法。那个只是手捋着胡子,像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的人就是庄子了,因为庄子没那么认真了。

最后,从语言也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在庄子说完后脱口而出,看得出惠子比较在意事物的表面,认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偏向于理性思维的人,就像龚老师说的是个“理工男”。而庄子在一见到鱼后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说明庄子比较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文艺男”的风格。

从上面的分析看得出庄子与惠子的不同,庄子像是一个随心派,想到啥就做啥,而惠子是一个思考派,对于事物都分析得符合客观实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牵连到认识论的问题。其实,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异类之间无法相通,无法交流感情,鱼有鱼的欢乐,人有人的悲伤。然而,庄子推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我思故我在,心即理,心即物,心即事,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可以通过事物的表情状态,移情同感,看出它的喜、怒、哀、乐的。所以,庄子认为“鱼之乐”,是通过“鯈鱼出游从容”的动作情状而获知的。其实,这是一种感悟观赏的.方式,这是他把自己的愉悦心境投射到鱼身上的结果,这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偏重逻辑推理、事理分析,一即一,二即二,缺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就是文学与科学的本质区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实即使是鱼,也不见得会知道做鱼的乐趣。且看世间芸芸众生,岂有多少人懂得做人的乐趣呢?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第2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500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500字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为认真的人,始终都有自己严谨的'看法。那个只是手捋着胡子,像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的人就是庄子了,因为庄子没那么认真了。

最后,从语言也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在庄子说完后脱口而出,看得出惠子比较在意事物的表面,认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偏向于理性思维的人,就像龚老师说的是个“理工男”。而庄子在一见到鱼后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说明庄子比较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文艺男”的风格。

从上面的分析看得出庄子与惠子的不同,庄子像是一个随心派,想到啥就做啥,而惠子是一个思考派,对于事物都分析得符合客观实际。

第3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范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范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扩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扩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扩写1

这一天晴空万里,于是庄子和惠子相约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两人并排行走,惠子手里拄着一根竹杖,眉头紧皱,嘴巴紧闭,一面往前走,一面仿佛思考着什么哲学难题。庄子则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微仰着脸,享受着和煦的风带来的惬意愉快。他悠哉悠哉一低头,就看见了在水中缓缓摆尾游动的鲦鱼。

庄子走到河边,俯下身来,手搭着河边怪石,感叹到:鲦鱼在河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见庄子不走了也停下来,站在河边斜眼望着鲦鱼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微微一笑,似乎早料到他会如此较真,便也据理力争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抬起左手捋了捋胡须,脱口而出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庄子看鱼的目光一顿,感觉不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

庄子〔先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醉翁亭记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矣fl,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春秋战国 庄子(庄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