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镇女孩散文
小镇女孩散文
假如有一天对方向你提出分手,或许是因为你的爱情栽了跟头。别人对爱情栽了跟头,有很多次机会补救,而我不一样,我的爱情走在天上,踩在云朵上,经不起跟头。不管我爱得多一点,还是爱得少一点,我都会像天空上的鸟儿,在蓝天上折断了翅膀,从白云深处悠悠掉落。
县城小镇虽然有些破旧,却依然颇有古风,虽说21世纪,可这里的人们,还依旧保留老思想生活着。
我和她从小就定了娃娃亲,虽然我一直很反对,这一个我曾未见过的女孩。可母亲却说,我和她小时候和她一起玩耍,还在她家住过一段时间,她的妈妈很喜欢我。
或许母亲说的这些,都是我一两岁的事吧。我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那一年我清楚的记得,父亲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告诉我他要去进集市买菜,让我一个人在这里玩,还告诉旁边的阿姨好好照顾我。
我抓着爸爸的衣角躲在他身后,透过父亲的裤子,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也和我一样,抓着她妈妈的衣角,两只大眼睛偷偷看我。
父亲安慰我几句就匆匆离去了,只记得那个阿姨对我很好,还让那个小女孩拿东西给我吃。好像她给我吃的就是一枚咸鸭蛋,可我记得那个味道却是甜的。或许是时间太久了,连我都记不得是梦还是现实。
我曾找过她两次,第一次是我刚满14岁。母亲告诉我地址让我去她家,拜访她和她的妈妈。母亲一直对我比较严厉,很多事都让我一个人面对,我从小就很听她话,从来不敢反对,在我眼里母亲的骂,比我挨打还要难受。
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一个人走了一上午的山路,终于到了母亲口中所说的清河镇。一条清澈的河水围绕了整个镇子,并没有几条船,桥却很多这里的房子也有些古怪。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前门和后门,前门基本上都是直通出镇的大路,而后门都是在河边,还有个小道可以联通整个镇子。
按照母亲给的地址,我一步步向前走去。当我上了一座小桥时,却听到了一阵阵悦耳的小曲声,那声音并不是太柔和,却很清澈震在耳边,仿佛在耳朵里面荡漾。我趴在桥上向旁边望去,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她扎着马尾,蓝色的衬衣袖口卷起,露出白白细细的手臂,穿着一双蓝白相交的帆布鞋小脚蹲在河边洗衣服。口中还哼着小曲。
我慢慢走下桥,她也感觉到了我向她走去,开口就对我说:“喂,我哼的歌好听吗?”
我点了点头说:“特好听,就像是小鸟在叫一样。”
她扭着头冲着我笑了笑,刘海划了下来遮住她的眼睛。她用手拨了拨就指着旁边的一个石墩说:“坐吧,你知道吗,这些歌曲都是我在邻村理发店里听的,他和我一样都喜欢听这首歌曲。他人特好,每一次我去找他,他都不会觉得烦,还会逗我开心……”
仿佛我和她并不像陌生人,或许她性格比较开朗吧。总感觉和她交流有一种默契,仿佛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她见我不说话就停止,在我面前提起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她盯着我看了看说:“你不是镇子里的人?”
我一脸纳闷心里想着,我就长的那么像空气,让你到现在才看出来我不是这里的人。
“是啊,我第一次来这里。对了,你知道清河镇,二道15号在哪里吗?”我望着一脸茫然她说道。
她停下手中的衣服扭着头对我说:“咦,你找我家干嘛?”
这一次我算彻底明白了,就笑了笑说:“没事,随口问问。”
她点了点头并没有多疑,继续洗她的衣服。我和她闲聊了几个小时我才起身离开,从她口中套出,她很喜欢理发店那个男孩。我问过她是否订过亲,她只是说:“好像我妈妈有提起过,只是我听说男方的妈妈很凶,很凶。”
我回去的时候已经晚上7点钟了,母亲着急我的安全,早就在门外等候。见我回来了急忙问我找到女孩家没有,我笑了笑说:“没有,可能搬走了吧。”
母亲并没怀疑,点了点头就对我说:“吃饭去吧,你爸还在等你。”
转眼我已经18岁了,第二次相遇,她已经和那个男孩在一起了,她们正式的谈恋爱,光明正大的接吻。再一次的相遇,她一眼就认出我了,还主动找我聊天。她只是说:“多亏那个男孩悔婚了,我才不用嫁过去。”
我笑了笑望着她的样子不说话,四年时光已经把她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美女,从蓝色帆布鞋到魅力高跟鞋,从清纯的牛仔裤到了性感的裙子,从可爱的马尾辫到了有女人味的沙宣。而我呢?什么都没变,依然是那个傻小子,望着她们在夜晚下接吻,那种幸福或许对我来说遥不可及。唯一能做的就是,借着残月的微光,偷偷在来的小路走回。
第2篇:小镇时光散文
小镇时光散文
1.小镇槐香
五月,又到了槐花绽放的季节,芳香又沁满了这个小镇。
不用费心去考究小镇的名字——“孤岛”的来历,那条弯曲的黄河老故道若即若离地缠绕着它,可能是在逝去的久远时光里,它就是把小镇这块土地隔成孤立的。如今,这个荒凉的名字在小镇对外四通八达的交通映衬下,反而有点脱俗雅致了,人们开始络绎不绝的从四面八方涌来,领略似蛮荒又如何“不孤”的魅力了。
小镇还是很朴素的,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宗武脉,浑浊的黄河水曾经在此留下几道悠远的痕迹,沉淀下了丰韵的漫漫黄沙地。扎根此地的人们围着小镇栽植下了广袤的槐林,如今到处一片葱茏。再加上濒临海滨,宜人湿润的气候,朴实的人们便守着这块厚地,流淌着辛勤的汗水,孕育着各种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几场春雨过后,天渐渐的热了,小镇空气里多了一种香气,那是周围的槐树林的槐花如雪般地开放了。从小镇的街道延伸到不远处,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槐林,小镇的人不用刻意想着远方如诗如画的风景胜地,只要饭后简单的几步,眼前的美景就让你如愿以偿了。
槐树林如墨的林荫遮住了夏天的燥闷,掩起了小镇的模样,置于槐林之中,小镇这时倒应了它的名字。五月的天在小镇显得异常的清新和明朗,它也许是为槐花开放的时节预留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偶得闲暇,相约一起,走出小镇,走入槐林。一簇簇、一串串,点缀在茂密的绿叶间,它翘翘的,如同飞蝶展翅般的白得耀眼,繁得热闹,既无忸怩之态,又无需人工雕琢,整个槐林整个小镇都弥漫着它那清新淡雅、直入心肺的香气。人花相恋成趣,高高低低的槐树枝叶间,串串花絮低垂着,微微拂在人们脸上,人们则扬起脸倾心地闻着花香。
时见蜜蜂在空中飞舞,穿梭于花丛之间,这可人的精灵最引起人们关注的目光,不用费力寻找,那通往槐林的各个小路上码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蜂箱。其间,养蜂人或全副武装,头戴网罩,穿梭蜂箱,以几根树枝轻轻驱逐与他亲密无间的蜜蜂,顿时,无数的蜂儿倾巢而出,密密麻麻地萦绕着他,他依然从容地取出一个个结了厚厚一层花蜜的蜂框……再或闲暇下来,躺在小木房前的空地上的躺椅上,即使蜂群来回穿梭的嗡嗡声擂动了耳膜,他依然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羡煞旁人。这儿的养蜂人整天浸在沉静的槐林之中,早就没了游徙养蜂的辛苦和烦躁,小镇从春到秋都是花香怡人,给了养蜂人厚报。不用过多的交流,养蜂人会大方给路人送上一瓶晶莹透亮的蜂蜜。
都知道孤岛的早晨更美,小镇此刻没了喧杂,异常的宁静,人们都舒展了心态,悠然漫步,无需寻觅,这儿处处都是宜人的景致。马路平直畅阔,路两旁花树成行,红楼绿瓦点缀在绿荫丛中,分外别致迷人。这种心情会一直延续到小镇外的大片槐树林,槐林深处,心情到了极致。槐花更是惹人,蘸满晨露,晶莹的如刚出浴一般淡雅,迎着旭日舒展芳姿。提一小蓝,伸手就能触及缀满串串珠玉的槐枝,轻轻一撸,洁白的瓣,粉红的萼,飘然篮中。不一会篮满了,没有贪心的,这满树的槐花是小镇居民每天饭桌上必备的心致,不用多,槐花丁点的清香甘醇就醉了每个人的心情。
美啊!如此雅致的小镇,掩映在如此美轮美奂的槐林中,槐花孤岛,芳香小镇。
2.小镇朗润
居于渤海岸边不起眼的一个小镇,虽不土得掉渣,但始终也没有过多的名气,又加之偏僻遥远,外人很少问津此处,于是,小镇也就出奇得平淡无奇。小镇上的人们也异常的平静,街道上朴实的喧哗也不显得吵闹。
小镇位于海岸边的陡弯处,于是有几条算有点名气的人工开挖的`河流由此汇集于海,再加上这儿地势平坦,水流就有点随意了,所以从小镇往北,望向大海,遍地的沟沟汊汊。
说起小镇的春天,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倒不是那么精彩,但也少不了或多或少的韵致。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徐徐的春风夹带着料峭的春寒,虽有点缓慢,但撩拨在脸上,照样是刺骨的疼痛。沟汊河流的冰已经酥骨了,水滴不停地从其中渗出,渐渐消融成了渣状,随之,不停地跌落,在水面上搅闹出腥白的泡沫。
海边居住的渔民只要等开春的讯息走来的时候,就不会再沉浸在春节、元宵两节的喜庆欢乐中,赶紧收拾家什,下到河沟里,把晒了一冬的船底再刷一遍桐油,等桐油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浸入船底的材质里后,人们便齐动手把不大也不小的船“划”(渔民非常忌讳“翻”这个字的)过来,推入河水中,挂上发动机,嘟嘟地从每个河汊里驶向不远处的大海。在波光荡漾的海面上撒下一张张希冀的大网,起获的是满仓的肥肥的梭鱼。
春天冰融后的梭鱼叫“开凌梭”,极其好吃,肉质鲜美,对一冬尝不到海鲜味的人们,其诱惑力自然是不可估量的。再加上那满肚子里,经过一冬的冬眠,已是空空如也的肠子,其滋味更是妙不可言,切上点葱花和干辣椒,放在笼屉里一蒸,端出来用馒头轻轻一蘸,放在嘴里慢慢一嚼,如果你定力不足的话,会立刻晕倒。
小镇靠近海边气候变化得让人捉摸不透。开春的缓风没吹几天,便强劲起来。也怪,小镇上的风一刮起来,就异常地狂躁,卯足了劲,一刻也不停。土地上的颗粒经过寒冬的摧残,已脆弱不堪,不像以前那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变得柔软疏松,在春天干燥的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开始躁动不安起来。狂劲的西北风裹挟着海洋上苦涩咸腥的味道,鞭打起地面上的土粒,席卷上天空,便成了漫天的昏黄,让人看不清东西南北。走在路上,使劲躲进衣襟里,那些小颗粒仍肆意地钻进口腔和鼻腔里,满嘴得苦不堪言。
狂风卯足劲刮上半个多月后,天会突然变得晴朗起来,风也歇了,人们也兴高采烈起来,街上的三五成群的人多了起来。仅仅几天,风又会起来,不过不是那种强劲的西北风,而是换了风向,变成了暖洋洋的柔柔的西南风。这样的风不用刮很长时间,只有三天,你就会发现,天地顿时变了模样,已被嫩绿润色起来,枯黄的地面变得赏心悦目起来,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新绿开始盎然枝头,柳絮飘洒满地……人们脱下了棉衣,换上了薄衣,挎上篮子,漫地遍野地去搜寻各种各样的野菜。傍晚,回家团坐在饭桌旁,一盘野菜端放在其间,野菜经过清水的浸润,更加清新鲜嫩。端上一小盘甜酱,蘸上几下,有滋有味地吃上几口,一家人便胃口大开。
小镇的春天平淡,没有过多的争奇斗艳,只是被小镇的人们打理得朗润起来……
第3篇:江畔小镇散文
江畔小镇散文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放了学,约上布兴小学的老师一起组队出游。学生走后,我匆忙吃过饭,驾起车沿着弯曲的山涧小路向学校后面的大山驶去。因近年来退耕还林效果显著,苍茫的大山被浅绿的牧草覆盖,偶尔有一片低矮的碎米花,像似给大山的绿裙子点缀一丁点儿花边。延绵不断的大山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浅绿色牧草。三两个牧羊人聚在一起,聊着天、抽着旱烟,喝着集镇上打来的散装包谷酒,羊群在他们不远处的四周悠闲地啃着青草。一条简易的山间公路穿过牧区,伸向远方。我愉快地驾着车,缓缓地行驶在这被雨水冲刷而变成千沟万壑的路上。后面卷起一条昏黄色的灰尘长龙。在这离天最近的群山里,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视野变得开阔了,眼前没有高楼林立,没有机器轰鸣。唯一能证明现代文明的是一排由远到近,再向远方的电线杆和一座矗立在山头上的手机
第4篇:描写小镇散文
描写小镇散文
踏在潮湿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屋檐下摇曳着红色的灯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描写小镇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描写小镇散文
金秋十月,江南的小雨依然不紧不慢,扬扬洒洒,如烟如雾。放下工作的紧张与繁忙,走进烟雨江南的诗情画意,就像走进梦里。十月的江南是美丽和宁静的,而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更是一派古朴幽静,唐风孑遗,宋水依依,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浓郁的吴地文化。
伫立于小桥之上,看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柳条儿随风飘荡,夹杂中丝丝萧条,倒映在淡绿的河水里,小镇如身着盛装的江南少妇,在秋色里安然恬静地展示着她独特的韵味。桥下河水潺潺,看往来穿梭的船只在飞花细雨中匆匆而过,这匆匆的游船就是河巷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船顶搭着深蓝色布棚的乌棚船,在波光粼粼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