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雁字回时-随笔
雁字回时-随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词里很喜欢这首,反到胜过《如梦令》,更略去了《声声慢》。
刚接触这首词时,正是通常说的“情窦初开”。把玩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放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始终拿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放不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飞翔的大雁或呈“一”字,或呈“人”字,故称雁字。
所有书上的解释,都是这样。
或许,是我太固执,一口咬定这句定有深意。
雁,成“一”、“人”;“雁字”,即为“一人”;那么“雁字回时”,岂非“一人回时”?
这说得通吗?
通常认为,这是词人为丈夫而写的`。两地分居之情由鸿雁锦书来托,无可厚非。只是,书中似乎都没有分析过“云中谁寄锦书来”,与下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衔接,似乎没有那么顺畅。
可如果是“一人回时”,我们便可这样理解:赵官人人未至,信先发,书托鸿雁,告知归期。李词人便知其(一人)回时,将是月半清晨(月满西楼)。
这只是我少女情怀无处宣泄,故弄一些玄虚,也好作为闲来无事的消遣,断不可称为研究,或是盖上什么其他的帽子。
仅为博君一笑!
第2篇:雁字回时四年级作文
雁字回时四年级作文
天色渐暗的时候,一轮明月已照在公园意犹未尽的秋色之中,随意零挂枝头的叶子黄炎炎、红殷殷,月色朦胧树影婆娑。行走在红砖铺成的小道上,头顶是法桐垂下的枝叶与海棠相交错,一个魁梧高大,一个娇小柔媚,仿佛一对情侣。不由得想起舒婷的《致橡树》,想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由衷的觉得能在一席沃土里根连根、相触相望,经历一样的雪雨风霜、一样的寒露雾霭,在同一片阳光里生长,在同一缕风里相互挥手致意,守着春夏秋冬、守着时光漫漫也是一种幸福!
一切都太匆匆,仿佛梧桐的翠意浓浓、海棠的繁华烂漫还是昨天的事情,那日也同样行走其下,在明媚春光里漫无目的`的走,信马由缰的想一些事情。风吹来有粉色花瓣飘在头顶、落在脚下,蜜蜂枝头嘤嘤嗡嗡,花香从未鼻旁散去,路旁、树下早已积雪似的粉粉嫩嫩的一层,幻若童话般的世界,连阴郁的心情也变的大好起来。记忆犹新,可不觉间已撇远了春天,隔断了夏天,穿越了秋天。时光真如白驹过隙一样飞快,感觉很年轻的一些人,猛然间已见华发斑斑!
穿过这条小道,轻轻拾阶而上,身旁仍是那片小竹林,鸟儿仍叽叽喳喳鸣个不停,听不懂它们抑扬顿挫的语言,但仍能感受竹林之中的其乐融融,我想起父母乡邻也爱在这个时候,盛一碗热饭走到大门口,一群人围坐一起,边吃饭、边七嘴八舌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竟感觉这里这样的亲切,走近却不愿烦扰它们的安然息息。或许他们有的在相拥同看一轮明月,有的在一缕寒风中等待,有的在期盼晚归的回者。我想自然界的动物也许和人类一样,在上帝的主宰下,有着一样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
台阶尽头的高处便是河堤上的路,走在上面,借着路灯柔和的光,放眼可以看尽前方,这里是城的一角,对面高楼的灯光点点灿若繁星,傍晚的六点多钟,那一盏盏灯光里一定是碗筷叮叮、饭香扑鼻,也一定举家欢乐、甜蜜幸福,感动和羡慕齐齐涌上心头。
夜幕低垂,路旁的一棵棵梧桐已抛在了身后,走至河堤路的最前端,广场上舞曲响了起来,能听出是前不久罗飞站长填词的小苹果嵩县版《大嵩县》,铿锵有力的歌词,欢快热烈的节奏,舞者忘情的扭动着腰肢,踏着娴熟的舞步,轻盈而又快活,生命彷佛也有力起来,日子也欢喜起来。
挪着轻慢的步子从这里走过。那一轮明月穿过树梢、透过枝叶,点点片片打落地面,居民楼里橘色的光垂落柔美温暖,夜美极了、心静极了!
第3篇:雁字回时诗歌欣赏
雁字回时诗歌欣赏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字回时诗歌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词里很喜欢这首,反到胜过《如梦令》,更略去了《声声慢》。
刚接触这首词时,正是通常说的“情窦初开”。把玩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放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始终拿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放不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飞翔的大雁或呈“一”字,或呈“人”字
第4篇:雁字回时高中作文
雁字回时高中作文
一天闲逛,归来和衣斜靠在床上,疲惫不知的拥书而眠。小梦起,但见着一身素衣,将一摞书捂进怀中,宝贝似的喊着:“这是我的书,书是灵魂,我要走了,也要带它们走”
多么像那天的别离,一件件整理用物,从洗漱用品到工装证件再到一本本的书,翼翼小心的将它们从柜里取出,衣袖轻轻拭去表面的浮尘,慢慢放进提前准备好的大收纳盒,看着里边的.物品一层层叠加,直到满当当的一盒,盖上盖子的那一刻竟有将过往剥离的感觉,粘合最紧的部分一阵撕裂的疼痛,内心泛起一阵如触电的抽搐,拱拱手鞠躬尽礼,这儿、这八年的时光就此别过!
一纸公书白纸黑字突然的呈在眼前,对于人生有时过往来不及依依惜别,前方来不及目送,顺其自然的来坦坦然然的走。对于众人浮心背后波浪起伏,人言岌岌。思虑、分析、论证,如一盘棋接近尾声,成败将成往事,然而
第5篇:手机那些事作者雁字回时
手机那些事作者雁字回时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食物、空气、水一样和世人密不可分,那一天缺失了,心慌、胸闷、孤独寂寞各种难受便随之而来。而各种品牌的手机也像衣服、鞋子、包包一样象征着身份地位,小牌的平民消费,大牌的受人追崇,有人喜欢高端大气上档次,有人喜欢低调奢华有内涵。娇宠和痴迷有人说它胜过夫妻、赛过父母、强过儿子、近过朋友,离得了一时就像失恋一样痛苦,如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无助,像丢了儿子一样焦虑,如没有朋友一样的孤独。
说起人对手机的痴迷、娇宠和普及式的被玩弄于股掌,最重要还是有功于微信及微信朋友圈。公园里、道路上、市场人群中时不时冒出那么一两个痴情男女,呆呆的正对着微信说着话,傻傻的刷着屏,咚的一声就和你撞了个满怀,气之、愤之、怒之,赔礼道歉不了了之。
朋友圈的风靡
第6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意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两句的意思是: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其中称“雁字”是因为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
扩展资料
出处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两句出自于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词讲述的是词人与丈夫于清秋时节离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的.场景。全词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朝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视角独特,女词人抒发了作为女子的独特感受,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感情细腻的心理共性。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体现出清秋时节的现象与悲欢离合的人
第7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初二作文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初二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初二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倚栏杆,红颜瘦,广寒宫里叹悲愁。
低语诉霓裳,一曲笙歌作,燃眉不解相思苦,千年一梦曾记否?
可怜悲寂寥,蹉跎百年伤。三生石上寄风光,奈何旧时模样!
——弱水
思念像南国的红豆,北国的月亮。当你的背影穿梭在不同的城市,在忙忙碌碌中游走,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景色。平凡的.世界,来来回回何处是尽头?诗人总是用风花雪月的辞藻去描写他们眼里的故乡,可是渐渐地发现所谓的故乡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事态苍凉,一切早已变了。景依然是当年的景,人却不是当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