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老屋记叙文
老屋记叙文
老屋是一幢两层砖瓦房,普普通通。
漂泊在异乡的我,独自一人,托着疲惫的身影,在异乡陌生的街头,迷失了方向,起风的夜里,外面又下起雨了。
老屋的桂花树,老屋的爬山虎,知道我在想你吗?破旧的夕阳,照在我走过的路,落叶飘飞在窗前,倦鸟已归巢,又过了一年。外面已是秋风凉,我把揉碎的月亮,挂在想你的夜晚。老屋,许多年以后你还是我牵挂的地方
老屋的桂花树,给了我很多温馨的记忆。在金秋送爽的季节,桂花飘香,空气中洋溢着沁人的芬芳,温暖一季又一季的怀想!每逢八月,在这个特殊的季节,她如一位女子,温雅娴静。刚开始她还是含苞待放,寻不到她的芳踪。不一会儿,便悄然开放了。
记忆中,打我很小的时候起,这里便有了这棵桂花树。桂花树长得很是茂盛,偌大的桂花树,笔直的躯干。桂花树下放着一个大大的磨盘,村子里的人还会聚在这里,拉拉家常,一起见证光阴变换,留下岁月的痕迹。这是老屋的一颗桂花树,不是太壮也不是太高,却算得上是高龄了。我非常喜爱它,桂花树那独特的香气使我神清气爽,流连忘返。它从春天到冬天,就像母亲一般细心地呵护着我们,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不知不觉,季节滑入了春天,春雨绵绵。在这个诗意的季节,我和小朋友们在桂花树下嬉戏、玩耍。翠绿的叶片在阳光的折射之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桂花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是幸福的,在桂花树的陪伴下,我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成长。这株桂花树,见证了我从咿呀学语的幼童,到如今的花季少女成长的痕迹。我在桂花树的呵护下,悄然成长。转眼间,已是数十年的光阴!
一声蝉鸣,宣告夏天的来临,此时的桂花树,已经是全身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衣,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纳凉地。当家里非常闷热时,我们就背着一条椅子或凳子静静地坐在桂花树下纳凉,一片片绿叶遮住了阳光,它还送来了一阵阵清新的空气,我们感觉格外地凉爽。在这个时刻,村子里的老人都会在这里,一起聊聊天。我就坐在旁边,细细地听着,听着大家讲述着这里有关于桂花树的故事。
当到了金色的秋天,这个仅属于桂花的季节。桂花树上有许许多多的花骨朵儿出世了,花儿小小的、黄黄的,花骨朵虽然小,但它特别地香。每当我经过桂花树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匆匆地脚步,停留驻足,只为闻闻那熟悉的一缕幽香。因为,那是老屋的味道。
岁月更迭,季节变换。冬天,桂花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砸在我的脚趾上,生生地疼!一阵寒风吹来,宛若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飘舞,风如果是音乐,那树叶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美丽极了!
桂花不仅芳香扑鼻,还有很多的用处。桂花可以做香包,每当你疲惫的时候,闻一闻香味立刻会精神十足;当然也可以泡茶,你可别小看这一杯茶,这茶可以清热解暑;桂花的果实还可以用来散寒、止咳;桂花的树叶还能净化空气、提供氧气呢!
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幼稚”。奶奶说,那就是夜晚天上月亮里的那棵树哩!而那时天真的我却信以为真,直到知识的海洋浇灌了,我才发现那是错误的。但是这棵在我看来神圣的树啊——却着实地给了我童年那美好的回忆。
那些日子里,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我时不时便拾起窗前那片残枯了半边的落叶,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棵久违了的桂花树。还清晰地记得,当然我摘取了一片桂花树的叶子,夹在书中,当做一枚别致的书签。希望这样,可以把桂花的幽香,和着墨香,温暖心房。
转眼回眸间,八月的桂花又飘香了,我那可爱的家老屋,空气里都是洋溢着桂花的清香!在桂花飘香的季节里行走,安暖漂泊的心房。桂花,仔细品来甜甜的,似乎还带有一股特殊的奶香味儿。童年时代,桂花树下肯定少不了我们这帮淘气孩子的嬉戏的身影。看——我们顶着这一片的橘黄,闻着这丝丝的清香,露出那烂漫的笑容。如今回忆起来,那股幼嫩的孩子气与那丝桂花的`清香互相融合,如此地美妙!
总之,一年四季不会因为桂花的逝去而缺少那一片清香!那快乐、温馨的气息,那种叫做幸福的味道。
起风了,吹飞了我那手中回忆的残叶,夕晖透过繁密的枝叶,鱼鳞斑斑地闪烁着,却不那么耀眼。而我明白这是快乐温馨的桂花,是幸福的味道,在万紫千红之中,我独钟情于桂花。
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我们一群孩子一起在桂花树下嬉戏玩耍。老人们还在树下摘桂花,话家常。一幅温馨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脑海里,那一刻,我笑了,笑得是那么地甜蜜。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老屋的那株桂花树,在光阴无情的刻刀下,不负当年模样!伸出手去触摸,满满的都是伤痕。桂花树早已被白蚁啃得不成样子了,用颤抖的手去抚摸,啃食的桂花树粉末,滑落,朦胧了我的视线。
那一刻,我歇斯底里地呐喊,痛斥岁月的无情,白蚁啃食我心爱的桂花树。现在每次经过村子里桂花树的那个地方,都会停下脚步、驻足,让自己再多看一眼早已凋零的桂花树,再看一眼这位老人,因为或许某一天,老屋的桂花树,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再也不见!
老屋西墙上的爬山虎为我家增添了一丝生机。
从我记事起,就有爬山虎了,可能她的年龄比我大。不知是不是熟视无睹,以前我从不把爬山虎放在心上。可是这种情况在我读三年级时有些改变。那时,我们学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当我读到“那一墙的绿色”、“像蛟龙爪子一样的脚”这些句子时,脑中突然闪现出老屋墙上的爬山虎,于是就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家也有爬山虎!”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我对爬山虎便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每到春天,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爬山虎便开始偷偷地抽枝长叶,日子一天天过去,叶子也从“小手掌”变成“大手掌”。
夏天到了,爬山虎最喜欢的季节来了,它的茎粗了,叶子绿得发亮。密密层层的叶片一顺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微风吹过,那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个季节的爬山虎是自由的,它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它愿意爬上窗子就爬上窗子,想爬上屋顶就爬上屋顶。它若愿意,爬上天去,也没人去管它。多么自由自在的爬山虎啊!多么令人向往的爬山虎。每年放暑假时,淘气的爬山虎就爬到屋顶,又折身下来,挂在我卧室的窗前。我打开窗就能看到它。一伸手就能拉到它。每到此时,我就拉一茎进屋,细看叶片上的脉络,轻闻叶子上的香味。
到了秋天,爬山虎会结出一串串的果子,像未成熟的葡萄。摘下一串,哄骗一下小孩子,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秋风收起,爬山虎的叶子落下来以后,叶子也慢慢枯萎,飘落。此时,那一墙的绿色消失了,只剩下纵横交错的灰褐色的茎,犹如地图一般。
那时,爬山虎的叶子有我的手掌大了,可是我们村要旧村改造,爸爸说老房子马上要拆了。我问爸爸:”爬山虎能留下吗?“”爸爸说,“墙壁推到了,爬山虎怎么爬呀?”我虽然渴望住上新房子,可以想到马上要离开老屋,离开老屋的爬山虎,还真有些舍不得。
每当在外地闻到桂花的芬芳时,总是觉得这芳香没有老屋的桂花那么香,缺乏一种老屋的的元素。老屋的那株桂花树,开出了的桂花,很香。在方圆几里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那一朵朵橘黄,不论今后如何变迁,在我心里,永远飘香......
第2篇:老屋原创记叙文
老屋原创记叙文
忘却,不能,永远不能,只有我失忆。老屋还在,并不健,可是装满我的情怀,也许是“落叶归根”的缘故吧。老屋,瞅着山村里的季节分明,只有自己寂寞,寂寞成蟾蜍的丝线,网状般缠绕在椽檩上,不小心钻入圈套的几只苍蝇,干秕的只剩下两个翅膀。老屋,能收留什么,现在麻雀都嫌空旷,只有,游子的心,在用脚步丈量土地的远方,想着老家的土屋。
老屋有思想,知道进出的门紧锁。偶尔树的枝叶把房顶抚摸,清月的愁思凉着四季,半堵墙的豁豁里,几只猫翻出翻进,自由的畅通无阻。蒿草几乎要越过院墙,一棵杏树偷出在水泥没有打面的院落的空地上,肆无忌惮的张扬,炫耀着自己的能耐。几只麻雀,偶尔站在杏树枝头,活跃了一地的鸟粪。
父亲比老屋先老,父亲走了,老屋还在。风风雨雨里,老屋虫蛀的门窗,仿佛父亲脱落的牙齿,嚼不动一天又一天坚硬的日子。是父亲把老屋的欢笑带进了泥土,可是,老屋支撑着不能再弯的腰,千疮百孔的站立在大山里,烟熏火燎里似乎还有洋芋蛋的味道。
老屋是黄土打的墙,家在黄土高原的人,对于“打墙”都不陌生,黄土墙围起来,那就是咱的家。墙里墙外,家长里短,都是满满家乡的记忆……
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土墙,有的经历千百年风雨依然挺立,它是老屋的主人的主人,勤劳和智慧的产物,是祖先艰苦奋斗的遗迹,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瑰宝。
打墙在人们生活中是一件有关安居的大事,过去的房子多为土木结构,墙是用黄土打起来的。打墙既是个技术活儿,又是力气活儿。
打土墙所需工具一般有:两个比碗口还粗的木夹杆,一个墙头堵梯、八根一模一样的松木椽,石墩子(柱子)四五个,木榔头两三个、绳子若干条。
打墙一般七八个人,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说。墙上一人叫土,绞路一人指挥,其他人挥铁锨,将干湿适度的备土撂往墙上。不要脏土,脏土粘结性差。土太干打不实,垒不起来,土太湿硬度又差,打好的墙容易塌下来。土中加水多少全凭经验。墙上叫土者就是现场指挥。他手中的镢头既是指挥棒又是工具。
土撂够后,人们放下铁锨,马上换杵子上墙打墙。低板通常六人,中板四人,高板二人。墙上地方有限,打墙人提杵子必须两肘夹紧,否则就会影响他人。打墙人还要像打球换场一样,两头换着打,以防用力不均衡造成倒墙。为步调一致,每打一下,都要高声齐喊:“嗨!”这样既叫齐了动作,又赶走了疲劳。
墙根子有三尺宽的,二尺八的,还有二尺六二尺四的,视墙高低而定,越高根子越宽。不管墙高低,墙头都是一尺宽,上窄下宽才容易站稳。打完最后一板,就要收稍子。这时墙高了,土不易上去。劲大了会撂过墙,劲小了又上不去,讲究要“蛤蟆亮脊背”。就是土离锨后,飞上空中翻个过儿,稳稳落在墙头而土不散。这可是一件只有少数人能干的技术活儿。此时杵子不能使猛劲,还要斜着落在土上。打好后再把墙头铲成光滑的鱼脊梁型,以利雨水落下。这一套活路全由墙上叫土者一人完成。
一班子人打墙,还是十分热闹的,边干活边谝闲传,说笑话,干累了就歇,抽根烟,喝口水,再接着干。晌午饭时,主人来叫吃饭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拉家常。吃饱了,也歇好了,接着干活。
老屋显示着远去的背影,也就是山村里的一代又一代人,在土墙里修建着自己的土建筑。现在的土屋,荒凉、孤寂,杂草丛生,不时从里面跳出成群的`地老鼠、野鸡。隐隐的蛤蟆声,还有不知名的昆虫,一个劲地喊叫着,为这个土屋老院增添了一种凄凉。
无论生活多么窘迫,土墙的老屋里曾经有过温馨。而这些回忆,只属于农村人,自幼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会体验过。那是精神上的财富,也代表着勤劳朴实的智慧。
老屋里的墙面上,还贴满我儿子在小学的奖状,这里也是我结婚时的新房。一家几代人生活的地方,在苍老里有过欣喜,更有过欢乐,还有过悲伤和忧愁,盛不下所有的情和爱,老屋里的人各奔西东。
山旮旯里的这个地方,当我用沉重的脚步从远方一步步靠近,那种温暖的气息越来越重,那种熟悉的味道越来越重,那种亲切的感觉越来越重。
从我记事起,土墙围住的老屋里,是泥的墙皮,墙壁已经斑驳,可以看见裸露的土坷垃,房顶的柳木橼,七扭八歪,晚上依稀可以漏下星光点点。屋里有一面坐西朝东的土炕,炕墙上有一个四根榆木见方的小窗子,大人的头也能钻出去。在土炕的旁边有一个只抹了泥皮的土台,是用来放被子闲衣服的,土台上有一个木箱子,这是母亲锁馍馍的地方,姊妹弟兄多,只有分着吃。地下还有一个柜子,是家里装粮食的地方,也算是家里唯一的家具。
那时的炕上,只有一片竹席,有几个地方烧的发黄。入冬,母亲总会用山里铲来的草皮烧炕,炕上温热着一家人的身体。不过温度有时不稳定,有时炕煨的太满,只有屁股底下热,脚底不见热,炕里的灰掏空了,母亲把炕煨的太后,脚底热屁股底下凉,早上起来,屁股上印满竹席的痕迹。
那时一种叫壁虱的东西横行,白天钻到裸露的土坷垃里,一到黑夜吹灯,肆无忌惮的叮咬人,它的叮咬有一种发热的感觉。当你点亮煤油灯,壁虱总是列队而来,好在它们的速度缓慢,父亲就用鞋底在满墙乱抹,抹着壁虱的皮壳炕的边边角角都是,看着壁虱抛尸,没有了那种烧痛,而是被胜利的感觉所代替。
屋子里的老鼠也不是好东西,虽然不咬人,为了偷吃地下柜子里的粮食,在盗窃时吱吱作响,苦了一天的父亲不管母亲的抱怨,只是闷头大睡,就是不肯起身和老鼠一搏。后来,母亲发明了捉老鼠的办法,用纳鞋底的锥把碗边支起,在锥子上扎上杏仁或者馍馍,当老鼠钻进碗里拨动锥子,碗就会把它盖住,这时父亲急忙起身,转动碗边,直到老鼠的尾巴出现,父亲就会抓住尾巴,掀过碗,用摔跘的极刑让老鼠呜呼哀哉。
老屋是我的守望,它和母亲一样,是我心中的至亲。站在老屋的院子里,月夜,如水的月光照着眼前的残痕断臂,我在杂乱的蒿草边,独自拾取留在这里的每一个记忆的碎片:西边的土屋里,土炕依在,应该是母亲煨得暖暖的那座土炕了,我好像和母亲在一起,看母亲纳鞋底,听母亲讲故事;北面的厨房里,被柴烟熏黑的潮湿里,有一种尘封的岁月,我又一次看到母亲从墙角的缸里取出舍不得吃的白面,在锅里烙成了饼子,塞进兄弟姊妹上学的书包里。
山村,老屋,我无法释怀的眷恋,有我的童年,有我的成长。那被熏黑的屋檐,被风雨浸湿得残缺不齐的黄土墙,老屋顶上恍惚飘来的炊烟……似乎,一声长唤,从老屋门前飘来,是母亲又在呼唤我的乳名。
第3篇:老屋_初中记叙文
老屋_初中记叙文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文,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和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什么样的记叙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屋_初中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我再一次站在老屋面前,我意识到一天又要过去了。我抬眼打量着这座我曾经熟悉的房子,可悲地发现自己又和它增加了距离感。曾经的熟悉,现在的遥远――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我犹豫着走开了。
在上放学必经的小路上,似乎每天都要重复着这一幕。走过老屋的时候,轻轻地放慢了步子。老屋不老,它没有布满了苔藓的墙,也没有堆积着烟尘的污秽的角落――它没有悠久的历史,真的谈不上老。但我喜欢叫它老屋,看了它14年了,如今在我眼里就平添了沧桑。
老屋的前任女主人是一个大忙人,但也很洁癖。她总是将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虽
第4篇:老屋优秀记叙文
老屋优秀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那么什么样的记叙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屋优秀记叙文,欢迎大家分享。
老屋优秀记叙文1
打开电视,按着手中的遥控器,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一位老年痴呆的父亲,忘记了自己的儿子是谁,有一次,他儿子带他去饭店吃饭,他吃好后,顺手将剩下的饺子装在口袋里,他的儿子很尴尬,说:“爸,你干什么啊!”父亲说:“这是我儿子最爱吃的,我带回去给我儿子吃。”
这位父亲,即使痴呆了,也没有忘记儿子的最爱,足显父爱的深沉。这则广告很简短,没有刺激人感官的画面和音效,一般人可能很少注意到。但它让我有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我有与之相同的经历。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坐在教
第5篇:我家的老屋记叙文
我家的老屋记叙文
清明时节,很多人回老家给祖先上坟,我呢,出嫁二十几年了从没清明节回去过。奶奶去世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去世了近二十年。在我们老家,有女儿不能去拜祖坟山的风俗,特别是出嫁了的女儿,说是怕女儿将娘家的财气带走了。小时候春节时,父亲总是要我和弟弟们同他一起去拜祖坟,所以我一直以为女孩子是可以去拜山的。直到出嫁后很多年后的一个春节,我回到老家,想去爷爷奶奶的坟头点柱香,婶婶笑着说家里没有香也没有纸钱。到舅舅家,我也想去外公外婆的坟上烧点纸钱,舅舅很委婉地说不用去,那里都是泥巴,不要将我的衣服弄脏了,说是我的这份心外公外婆心领了。回到城里的家,我将这事同父母讲了,父亲笑了,母亲说,那是他们怕你带走了财运。这时我才知道老家的确有女儿在春节和清明节不能拜祖坟的风俗。
我为我的无知感到惭愧,也为我的
第6篇:老屋传优秀记叙文
老屋传优秀记叙文
老屋传优秀记叙文篇一
从我记事开始,我家一共搬了两次,其实差不多就算是一次,因为第一次搬家从新家到旧家的距离骑摩托车用30分钟,而第二搬家从新家到旧家走着也就30秒钟,毕竟两栋房子墙角之间的距离也就三米。
第二次搬家后,我家房子的西南角与第一次搬家后住的那栋老屋的东北角相隔最近,我家房子院子朝南,老屋院子朝西,大小都差不多啦,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老屋的院子中有两棵老杨柳与之作伴,而我家大房子的院中却什么也没有。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喜欢在老屋的院子里待着玩耍。
我们从老屋搬走后,一对姐妹入住成了新主人,年龄和名字都记不清了,毕竟当时的我还在上小学,可我很清楚的记着就算是那个妹妹也比我大一岁,而且姐妹俩都是美丽动人的小姑娘,以至于我冒着暑假作业做不完的风险乐不思蜀的陪着他们玩了一个暑假。
第7篇:寻找老屋-初中记叙文700字
寻找老屋-初中记叙文700字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如何写记叙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寻找老屋-初中记叙文7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屋不见了。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踏上久违的故土,悄悄地唤一声:“老屋?”换来的只有无尽的沉默,和树影婆娑里的低喃。故土作宣,老屋勾勒,流水渲染,芳草点缀。这幅江南水墨画,在眼前蚂蚁般密密麻麻的高楼里消逝。老屋,你在哪?
“来来来,进来看看新房子。”笑脸盈盈的婶婆将洗菜的手,胡乱地在发黄的围裙上抓了一把,留下一道水印。新房的屋檐不再是汇成雨帘的片片灰瓦,而是密实地遮挡缕缕阳光的水泥顶;墙面不再是具有古典韵味的雕梁画栋,而是光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