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7 08:08: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是扫墓的时节,有的要进关内来祭祖,有的是到陕西去上坟,或则激论沸天,或则欢声动地,真好像上坟可以亡国,也可以救国似的。

坟有这么大关系,那么,掘坟当然是要不得的了。元朝的国师八合思巴罢,他就深相信掘坟的利害。他掘开宋陵,要把人骨和猪狗骨同埋在一起,以使宋室倒楣。后来幸而给一位义士盗走了,没有达到目的,然而宋朝还是亡。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他的儿子却做了皇帝,自己竟被谥为“武帝”,好不威风。这样看来,死人的安危,和生人的祸福,又仿佛没有关系似的。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于是后之诗人曰:“遍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于是后之论者又曰:阿瞒老奸巨猾,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乎。真是没有法子想。

阿瞒虽是老奸巨猾,想,疑冢之流倒未必安排的.,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冢中人的主名,的确者也很少,洛阳邙山,清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大约并非原没有贵重的殉葬品,乃是早经有人掘过,拿走了,什么时候呢,无从知道。总之是葬后以至清末的偷掘那一天之间罢。

至于墓中人究竟是什么人,非掘后往往不知道。即使有相传的主名的,也大抵靠不住。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上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

如果扫墓的确可以救国,那么,扫就要扫得真确,要扫文武周公的陵,不要扫着别人的土包子,还得查考自己是否周朝的子孙。于是乎要有考古的工作,就是掘开坟来,看看有无葬着文王武王周公旦的证据,如果有遗骨,还可照《洗冤录》的方法来滴血。但是,这又和扫墓救国说相反,很伤孝子顺孙的心了。不得已,就只好闭了,硬着头皮,乱拜一阵。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单是扫墓救国术没有灵验,还不过是一个小笑话而已。

四月二十六日。

第2篇: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清明时节春天的美景,并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2、回忆清明祭奠先辈的经历,培养学生缅怀先辈的感情。

3、学生了解关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受到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

观赏美景,缅怀先辈,了解清明节。

教学难点:

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受到感恩教育,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打算: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先说后写,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诗《清明》,学生诵读,入情入境。

二、观赏美景,生动描述。

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梨花春雨,大地一派春意盎然,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学生观赏春天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春风春雨等不同方面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三、讨论交流,了解习俗。

1、讨论:清明节到了,我们这里都有哪些习俗?学生观看课件图片,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清明时节,我们祭奠逝去的亲人,缅怀革命烈士,感恩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想一想自己忘不了的是那位亲人,自己最敬佩的是哪位革命烈士,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了解清明节的来历。

刚才我们欣赏了清明时节美丽的景色,了解了清明节的习俗,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学生观看有关清明节来历的视频资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故事的主要情节。

五、教师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概述要点,帮助学生理清习作的思路,教师读自己写的习作范文,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美景、想到的先辈和听到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要求做到表达清楚明白,有条理,有重点。

六、板书设计:

点题

美景春雨 花草树木

清明时节习俗春游踏青 祭奠亲人 缅怀烈士

来历两千多年前 晋国 重耳 介子推

学会感恩

下载清明时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明时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