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公共艺术设计中高科技语言运用与研究论文
公共艺术设计中高科技语言运用与研究论文
在社会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高科技与公共艺术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公共艺术是具有开放性的,它的设计与创作也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中实现的,高科技的应用会使公共艺术的发展速度得到提升,也可以说高科技语言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publicart),就是以人为主体,以城市公共的设施、艺术对对象,创造出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的美感的艺术设计行为。其主要讨论的是人类的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然后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公共艺术体现的是人们群众的需求,并以此吸引人民参与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中去,从而提高环境的观赏性和美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变的越来越丰富多彩,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壁画、装饰物、雕塑、平面设计、公共设施,也可以是节日活动、表演等等。公共艺术不仅要通过多样的公共空间表现一定的文化理念,还要对自身进行塑造,以满足民众视觉和心理上的需求,给环境增加美感。
二、公共艺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提高了物质上的需求,还提高了在精神方面的追求。所以,人们对现在的公共艺术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人们的审美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就使公共艺术的设计出现一些问题[1]。
1、模仿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愈演愈烈
“模仿”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会使公共艺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比如:广告本来是向人们介绍某种产品,使人们认识这种产品,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的一种宣传方式,但是现在的广告大部分是对产品的功效肆意的夸大,只为了能够吸引人们,但是其真正的功效却远远不如宣传的,这就使人们有“上当受骗”的感受。这种现象在房地产销售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这样的公共艺术没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其本身就是一个“骗局”,根本就没有真实性可言。公共艺术的核心是人们的需求,模仿是其变得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也就越来越不被人们喜欢。
2、公共艺术设计渐渐偏离主题
设计的意义在于,将认知信息通过“包装”、美化等方法传达给人们,就是让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能够是处于享受的状态,也就是用愉悦的心情和精神去接受。但是现在的设计已经偏离了公共艺术的`主题,比如,每天都在电视上重复播放劣质的广告,而且广告占用的时间很长;在公交车上张贴医院的宣传单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公共艺术越来越厌恶,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是向人们传达积极的信息,并且通过一些形式让人们享受接受信息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已经渐渐偏离这个主题,这也阻碍了公共艺术的发展。
3、公共艺术设计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
公共艺术的价值能不能得到体现取决于设计者对公共艺术的价值观的认知。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对设计者能力的展示,也表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一般都是先想到人们群众的利益,也就是先考虑到作品的服务性,而不仅仅想到自我表现。但是现在很多艺术家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最先考虑的是如何展示自己,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公共艺术本身的价值。
4、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脱离现实需求
现在有很多艺术家知识沉浸在自己的艺术思想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也都是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走,这就出现艺术家的设计理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久而久之也就会与社会需求脱轨。这也就会造成在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建造成的作品并不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三、公共艺术设计与高科技语言的联系
公共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具体表现,而高科技则是研究物体本身的性质和其可观的发展规律,公共艺术和高科技语言一个侧重感性,一个侧重理性,但是这两者在设计和创作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互补性的[2]。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而城市的不断发展也是对公共艺术的要求不断改革的过程。在高科技语言的推动下,公共艺术的作品的完成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四、公共艺术设计中高科技语言的应用
高科技语言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品的材料、操作方式、两者的结合方式等方面,下面就高科技语言在各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1、公共艺术品的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艺术的设计者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作品的原材料,他们开始考虑对艺术品的原料方面进行创新。现在我们在展览上可以看到很多利用不同材质制成的公共艺术品,设计者在选材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这也就可以从基本的制作材料上吸引人们。但是不同的材质在切割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特别的方法进行切割,那所做成的艺术品就不完美,也不符合设计者的要求。这时高科技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高科技技术被应用到艺术品的创作中,而且设计者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把比较坚硬的材料,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这样以来就帮设计者们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也能提高公共艺术的创作效率,缩短公共艺术品的完成时间。高科技设备在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中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3]。
2、公共艺术的操作方法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是高科技的重要的表现方式,所以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也会有计算机的身影。比如我们生活的房子和所用的家具的最开始的形状就是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来的。计算机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减少公共艺术品模型的制作时间和投入的资金。比如,数码雕塑,也就是雕塑家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雕刻操作,从而设计出比较理想的模型,而且制作过程简单,又不需要投入资金,计算机的模拟操作过程实现了科技与人类意识的完美结合。
3、公共艺术设计与高科技语言的结合方式
现在,高科技与公共艺术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了,所以设计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高科技语言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就现在的形式而言,高科技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高科技的设备在艺术品的制作和设计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高科技和公共艺术设计有效的结合[4]。第一种方式是把公共艺术的语言和意识与高科技语言进行比较完美的结合。因为现在通过平面纸张变现出来的物体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者的需要,设计者最希望的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个比较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高科技语言就是通过动态演示把原本静止的物体展现出来,这样一来设计者的想法和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第二种方式就是把公共艺术和高科技各自的精神相结合。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与高科技语言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展现出现代的美感,让人们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世博会上通过高科技技术将清明上河图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供人们欣赏。
五、高科技语言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科技对公共艺术的影响是很大的,也不仅影响着公共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还推动着艺术风格的发展进程。高科技语言就是一种把人类的意识具体化的工具,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中,这种工具的应用会使整个艺术品变得更完美。高科技语言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对公共艺术而言高科技语言是一种可以使艺术品更完美、艺术品的完成时间更短、资金投入更少的方式;而对于高科技语言来说,公共艺术也完美的实现了它的存在价值。高科技语言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决定了它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六、结束语
公共艺术和高科技的距离正在一步步拉近,高科技语言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推动了公共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它不仅创新了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也使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这也说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高科技语言,为社会的公共场所创造更好更完美的艺术品。
第2篇:科技浪潮下现代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科技浪潮下现代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都发生着里程碑式的变革,传统的有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无形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设计逐渐倾向于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设计,这是设计行业的方法的拓展,使人们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科技;艺术;设计;关系
一、科技、艺术与设计的含义概述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称。广义上认为,科学是所有知识的总称;而技术指的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的过程加快,通常合称为科技。艺术是人们看待世界的特殊方式和角度,融入了人们的情感倾注和丰富的想象力。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审美需求,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念,源于工艺美术行业中,是由英国人威廉莫里斯等人发起的。设计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理解,在动态方面,设计是要素的排列组合和重塑的过程;在静态方面,设计的表现结果可以是一张图纸或模型,也可以是新的产品外观或者是计划报告等。
二、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设计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它来源于自然界,又和自然界的其他部分有着本质的不同。设计的创造物体的过程,看起来是产生或创造物的活动,但是,从哲学关于世界的定义来看,世界包括自然,也包括人类社会,设计也是创造人与具体物质具体关系的过程。设计不论是从动态还是从静态角度来理解,设计的主体都是人类,设计的成果是和人相关的,设计是为人而创造的艺术表现,这是设计的本质所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或生产的需要。自然界的普通动物,其基本需求是满足生存,如食物和栖息之地,就连高等动物大猩猩也不过如此。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简单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不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类的生活更需要一种心理上满足,或者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需求。
三、设计与科技、艺术的关系
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物质方面的功用是设计中占首位的特性,即设计要具有某种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是由科学技术为其提供基础和支持的;而设计精神方面的作用表现在设计要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要给人以某种精神方面的享受,给人以美的感受,达到某种审美愉悦。而这一方面的功能则主要是借助于艺术来实现的。设计是一种造物的艺术,它既不属于艺术又不属于科学,而是两者统合的产物。设计与科技、艺术的关系密切,它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兼具二者的特点而又自成体系。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实用性不可分离。对于设计而言,科技和艺术缺一不可。
1、科学技术是设计的框架。
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基础和支持,是设计的框架,二者在动态平衡中共同发展。设计的本质存在因而具有其物质、精神两大方面的作用。而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最基本的是设计产品要具有实用性,这是设计的第一本质属性。设计的实用性的保证,正是依赖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
2、艺术是设计的灵魂。
如果说科技是设计的骨架,那么艺术就是设计的灵魂。艺术与设计渊源已久,二者就如两株互相缠绕交错、蔓延渗透的藤蔓。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最终必然表现为器、物,要以物化的形式体现,也就是所谓的设计产品。而一旦物化,则必然在视觉上是可见的,也就是它要诉诸于视觉的表现形式,正是艺术这一审美活动为其提供了视觉形式上的指导。设计的欣赏、审美评价也都离不开艺术的指引。所以,任何设计都是在遵循艺术的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审美规律时评判设计合理的标准。设计的次本质属性是精神性,设计的结果既要满足使用的需求,又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设计的产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由视觉感官传导到神经感官上的快感。科学技术让设计的产品使用功能更丰富,体现在设计的产品上是内在的;而艺术给设计的产品以美感,体现在设计的产品上是外在的。科技和艺术在设计的产品上体现的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舒适的使用性能加上美的外观,内容和形式可以说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此乃优良的设计。
四、科技浪潮下的现代设计
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以后,人类历史又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科技的进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到设计的理念,这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从手工作坊到机器大生产,再到信息化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挑战。首先,大机器生产的特点就是流水作业,产品的设计在生产之前就被固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外形千篇一律,很多的产品在流水作业机器的作用下被“复制”了出来,这是所谓速食文化的代表,其结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设计方面毫无特点,设计的品质过于庸俗化。这种粗俗不堪的产品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原材料的耗费,如很多食品的外包装过于复杂,造成了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产品的设计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例如,塑料袋使用过多会造成白色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其次,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导致生产这种材料的机器相继问世,这些机器和工具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促进新的设计不断产生和完善,使艺术语言通过设计的媒介展示在人们面前。设计就是在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借助现成的原材料,依托现实的科学技术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其实是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与表现。新的科技的发展还会造成设计理念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新的材料相继问世,如塑料制品的出现,人造纤维用于生产当中,还有合成橡胶和半导体材料的产生等。人们对于这些新材料的看法随着这些材料的问世而有所变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21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纳米材料、转基因工程以及碳纤维材料等,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那些看似厚重的材料,用起来却很轻巧,看起来很坚硬的材料,摸起来却很柔软。现代艺术的表现主义大师保罗克利对艺术概念做了这样的界定:艺术是把看不见的东西设计并创造出来。新的材料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设计者们探索新的设计的推动力,设计师在解决设计的造型上,可以作出更多的材料的选择,而新的材料又能够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更为新颖的作品和产品来,使艺术的语言有了更多的表现载体。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都发生着里程碑式的变革,传统的有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无形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设计逐渐倾向于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设计,这是设计行业的方法的拓展,使人们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设计不仅仅限于有形的产品的设计,而且逐步涉足基于物质的但又脱离了物质的层面的设计。设计所展示的舞台更加宽广,就会决定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发生的颠覆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审美观的出现。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也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设计师,要抓住当前设计的新理念和前沿趋势,力求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那种只看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品位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狭隘和没有远见的观念。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所耗费的材料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去设计和创造,做到材料的循环利用。即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周期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降低到最小限度,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设计,我们要亲近自然,用心灵去感受,从奇妙的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灵感,追求科技与艺术、自然的完美融合,这是优秀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李砚祖.设计:在艺术与科学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周雅琼.从包豪斯重新认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第3篇:语文教学及语言运用能力研究论文
语文教学及语言运用能力研究论文
【 摘要 】一个人语言文采的好坏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学必须要从整体上进行改革,既要把其重要内容体现出来,又要把语文教学特色充分体现出来。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语文教学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随着人们对变革意识觉悟的提高开始进行越来越多方面的探索。提高效率则是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主要理念,探索以后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去两者的优点,把语文教学的好处体现的淋漓尽致,必须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传播和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进行改进。
【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研究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在日常中充分的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教学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