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巴东三峡》语文教案
《巴东三峡》语文教案
《巴东三峡》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掌握游记的特点。
2。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1。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生字注音(10分)
浣()袅()崆()秭()壑()
瞿()夔()赴()褐()促()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望险()玲()()崖绝()
三。多音字组词(6分)
四。阅读回答(29分)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用在《巴东三峡》一文开头,作用是。
2。“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后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两旁的高山,笔直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①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字,抓住、、、、等特点。写山突出“”,抓住、、的特点。(9分)
②“险峻”一词的解释为。(2分)
③划“”句子的修辞是。(4分)
④作者用、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4分)
一。huàn,niǎo,kōng,zǐ,hèqūkuífǜhècù
二。凝峻珑悬壁
三。三。略
四。1。民谚渲染三峡悲凉、险恶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①险,窄、急、曲折、多滩;高,笔直、整齐、险峻。
②略
③拟人
④奇险、美丽
第2篇:初二语文教案(巴东三峡)
中学语文组集体
教 案
主备人: 时 间:
《巴东三峡》
(初稿)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
(定稿)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第3篇:《巴东三峡》的语文教案
《巴东三峡》的语文教案
《巴东三峡》的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第4篇:巴东三峡教案
一、设计说明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
第5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东”指四川东部。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