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安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安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获悉,省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我省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显著增强。支持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产业不断壮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逐年提升。按照国家部署启动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和评价考核制度基本形成,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为实现主要目标,方案提出八大重点任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能源指标控制,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利用化石能源。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工业领域排放,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增加生态系统碳汇。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加强城乡低碳化建设和管理,加快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区域低碳发展,实施分类指导的碳排放强度控制,深化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支持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强化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加强低碳科技创新,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强化基础能力支撑,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合作,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对话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
第2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和假冒伪劣突出问题,依法惩处犯罪分子,曝光处理违法违规企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当前部分地区和领域仍存在侵权和假冒伪劣问题,一些地方对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重视不够、查处不力,甚至有案不办。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任务仍很艰巨。要着眼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手段、提高执法能力、鼓励公众参与,抓紧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一要继续加强行政执法。针对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资、建材、机电、汽车配件等重点商品和著作权、商标、专利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严格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加强市场巡查,强化口岸执法,规范网络交易和经营秩序。二要强化刑事司法打击。公安机关对侵权和假冒伪劣犯罪要及时立案侦查。行政执法部门发现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及时向司法机关移送。建立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三要落实监管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负总责,相关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监察机关要严格行政监察和问责。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已全部完成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任务,各省级政府机关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地(市)级政府机关要在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四要强化违规失信惩戒。将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建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诚信档案,完善信用信息查询和披露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五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完善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依法将侵权和假冒伪劣案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宣传法律政策,普及识假防骗知识,加强诚信和公德教育,增强公众自觉。六要修订完善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修改刑法,降低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的刑事责任门槛,加大刑事处罚力度;提高罚款数额,建立对营利性故意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侵权人举证责任,切实解决权利人举证难问题。完善检验和鉴定标准,改善检验检测技术条件,提高执法监管能力。七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多双边执法合作机制。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决定设立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
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要求,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落实各项任务。一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开展低碳发展的试验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二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基础统计制度,制定核算指南。三要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节能行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机构要发挥示范作用。落实企业责任,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排放控制标准和要求。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四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经济适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案对目标任务作了分解,明确了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
第3篇:发展中国家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展中国家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检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
加快发展各种新兴经济形态。(1)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高碳经济发展模式
第4篇:植树造林不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部分减缓全球变暖.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少量的树木不会缓解温室效应的 各个国家的科学家一致证实 当气温达到一定温度 树木甚至会保留氧气 排放二氧化碳
科学家正在寻求各种能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其中之一是植树造林,以吸收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然而,一些科学家却认为,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强,仅靠种树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亚马孙河流孕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的生物种群,每年还会吞噬全世界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而素有“地球之肺”的美誉。随着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人们寄希望于“地球之肺”,认为大气中
第5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培训文件
附件一:
一、培训内容
(一)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最新相关法律法规及“十二五”总体思路与目标;
(二)国家实用节能减排技术介绍与分析;
(三)“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思路;
(四)“十二五”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方案介绍;
(五)节能量计算与碳计量、碳认证方法;
(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介绍;
(七)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思路、基本原则及排放预测方法;
(八)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范围、关键排放源、计算原理与方法;
(九)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
(十)温室气体指标分解考核统计体系与常规统计体系的结合;
(十一)清单编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十二)气候变化最新进展与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及案例;
(十三)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民航、森林、建筑、废弃物等行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案
第6篇:施用腐植酸类肥料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施用腐植酸类肥料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候变暖是未来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经济领域和公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此,通过施用腐植酸肥料,贮碳于土壤、生物体,减少土壤碳素挥发损失,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不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贮碳于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现阶段地,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得森林、湿地破坏,耕作退化,破坏了土壤碳循环的平衡,增加了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使土壤呼吸量增加,土壤碳库含量降低。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能达到固碳效果,减少土壤碳素挥发。
施用腐植酸类肥料或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腐殖质的组分和结合形态,贮碳于土,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作者曾采取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1988年建立的蔬菜长期定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