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优化问题设计研讨活动总结
优化问题设计研讨活动总结
沂南二小于3月23日—5月20日举行了“自主发展课堂”——之“优化问题设计策略研究”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历时两个月,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覆盖各学科共讲课77节,完成现场录像课近70节。并且在活动期间还穿插了“一师一优课”、“达标课”、“二小—高里校际交流”等活动,使得这次活动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自2013年“自主课堂”每学期一主题研讨活动实施以来,每次的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以此为契机,引导老师们通过听、讲、评、思、悟等做一下深度的思考,让自己对自主课堂有了更深度的理解与思考,在思考中让老师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作进一步的对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往前迈进了一步。本次课堂体验活动就是在以往的课堂展示中我们发现学生思维不够清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够清晰合理,老师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的凌乱,优化问题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关键,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师的优化问题设计上下大力气。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明明白白想问题、清清楚楚说想法。
本次活动经历了五轮的听课,两轮研讨交流,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两轮讲课结束之后,课题组发现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及时调整安排于5月7日—10日停讲一周分学科做了第一轮研讨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更明确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任务,使课堂任务更加明确,交流中高主任从上课教师如何预设问题、观课教师如何看课、评课教师如何评课三个维度与老师们交流了如何让这次活动体现出它的最高价值,另外还布置了一项任务:每位教师好整理好课堂实录、反思性说课、主评一节课,活动结束后一并上交整理成册。
此次活动,教师们积极备课,认真组织教学,执教的每位教师都把自主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完整具体的展示出来。这次“优化问题设计策略研讨”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对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把握能力,促进了自主发展课堂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小组合作进一步优化。
在之前的多次课堂主题活动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上一次的活动要求在下一次中会得到完美的体现,本次活动也不例外,在课堂上学习小组合作起来非常和谐,小助手能够很好的组织课堂,有的班级小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很多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的组织很有序,展示环节重在整体展示,用了较少的时间展示了大部分学生;小组交流的语言以及评价都比较成熟。
2.核心问题设计明确、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上课老师课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注重了核心问题的最优化设计,把一些无用的问题省略,把一些小问题进行整合,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效的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把核心问题和小组合作要求用大屏幕出示出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的更加具体,这也是这次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序高效的最主要因素。
3.课堂展示更趋于完美。
我们的课堂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小组交流和课堂展示,本次的课堂展示由于有上次小组交流优化作支撑,再加上本次问题优化做支点,小组交流时无论从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还是集体展示汇报都更有看头。主要体现在学习小组展示时不再是展示个人学习成果,而是集体上台展示,在本环节中学生已不再只甘愿做一个倾听者,更愿意做一名参与者,反倒是老师开始尝试着做一个倾听者,如此看来我们老师和学生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共同成长,越来越成熟了。
尽管我们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着,但不可否认的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一点始终提着小板凳走在听课路上的徐校长观察的更到位,关于问题他指出以下四点:1、问题过碎,怕不完美,面面俱到,问答是无效问题多。2、问题过大,没理解之前先抛出问题。3、问题过难,设计没有坡度。4、被课件制约,建议课件宜粗不宜细。
在学科研讨交流时提出一个问题即兴研讨:你怎么理解问题的有效性中的“有效性”?如何做到有效性?老师们都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徐校长对问题的有效性作了总结:1、问题要有探究性;2、问题要有层次性、代表性;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让学生提出问题;4、问题要有导向性,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
最后还谈了几点体会:应该以学生的思路选择教学,不要以老师的思路选择学生。要求老师们:1、认真备课。2、抛出问题后以学生思路选择教学。3、懂得取舍。4、问题设计要有坡度。5、语文怎么教,简简单单教语文;数学要做到线型教学,即数学课堂要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
第2篇:《优化问题》教学设计
《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懂得在同一时间内,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态度:
1、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常规训练:口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题:请看大屏幕:
1只小猫吃1条小鱼需要1分钟,那么5只小猫吃5条小鱼需要几分钟? 师:谁愿意说一说?(生:可能回答:5分钟或1分钟)师:为什么是1分钟?(生:5只小猫同时吃只需要1分钟。)
2、揭示课题:师:能同时进行,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同时进行呢?
3、课件出示。(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读书。(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小丽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门铃声)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主题图)(生:来客人了)
2、师: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
3、师出示教材104页例1.请同学们用讲故事的方法,对这个课件演示加以说明。哪个同学愿意尝试一下。
生:(小明的妈妈在和李阿姨聊天,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去给客人沏茶)4.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课件出示工序图)
烧水:8分钟 洗水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1分钟 5.学生猜测需要多长时间。6.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生:小组合作交流 7.汇报交流: 生展示。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算式:1+2+1+8+1+1=14(分钟)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算式:1+1+8+1=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比较合理并且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为什么? 生:第②种方案,因为第②用的时间最少。
师:那你知道这个方案为什么用的时间最少吗? 简单介绍流程图。8.揭示课题板书:优化
9.介绍数学家华罗庚:(出示课件)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
1.小红感冒了,要吃药休息,需要做: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量体温(5分钟)
师:请你在作业纸上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一共用多长时间? 全班交流
2.我在做家务,需要做: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扫地(10分钟)整理书桌(10分钟)晾衣服(5分钟)请帮我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一共用多长时间?
师:他这样帮我安排你们同意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流程图)
四、课堂总结:
第3篇: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研讨
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研讨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果不加以思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得过且过”就会出现如下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低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
第4篇:问题研讨
问题研讨
1.六(1)班有7名班委(其中小明是班长),要从这7名班委中随机选出1人主持迎奥运主题班会,选到小明的可能性是多少?
2.六(1)班有7名班委(其中小明是正班长、小丽是副班长),要从这7名班委中随机选出2人主持迎奥运主题班会,选到小明和小丽的可能性是多少?
3.六(1)班有40人,其中有7名班委(小明是班长、小丽不是班委),要从中随机选出1名班委和1名非班委的其他同学共同主持迎奥运主题班会,选到小明和小丽的可能性是多少?
4.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在剩下的52张牌中任意抽出2张牌。
(1)抽到“黑桃A”和“红桃A”的可能性是多少?
(2)抽到的两张牌都是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
(3)抽到一张黑桃、一张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
第5篇:优化问题《沏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 闫海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数学广角——优化例1。
教材分析:例1沏茶的实际问题,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沏茶的各环节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也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浓厚,也初步具备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沏茶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优化的思想,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
第6篇: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据说上海市有关部门曾采用五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量表,对全市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结果令人瞠目。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具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竟达60%之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成为一项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何谓心理障碍?它是指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通俗地讲,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如果心理流动遇到某种阻塞,就称为心理障碍。青少年学生处于发育第二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概括地说,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观上家庭、学
第7篇: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
浅谈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一项政策性强、投资量、地域分布广、涉及面宽、工程程序多、群众参与度高的宏大生态建设工程。根据研究以往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的经验,分析其在退耕还林建设过程的主要问题,对于指导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退耕还林;规划设计;优化对策
0.引言
至从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本文通过系统总结退耕还林工程的经验,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政策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优化。
1.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的效益
通过大力推广退耕还林,生态系
第8篇: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总结
目 录
目 录................................................................................................................................................1 1.优化设计基础...........................................................................................................................2
1.1 优化设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