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童年的记忆爱你的味道散文
童年的记忆爱你的味道散文
夏季的雨很美,夏季的花更美,一场雨下过后,漫山遍野的野花露出更加妖娆的风采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幽静。
雨停后,到村庄屋后的草地上走走,看看绿绿的小草,望望山那头的树林,仿佛一切还在昨天,昨天的你我为梦想和青春的故事而烦忧,今天我们都长大了,一切变成现实的生活,你好吗?愿快乐永远陪伴着你!
下雨了,有很多的想法,也有很多的故事在脑海里浮现,但浮现最多的还是青春的故事和过去的回忆。
采一朵小小花,揪一撮绿绿草,放在怀里,放在心间,让小花的芬芳传遍你的身一体,让小草的气味留在我的怀中。我想保存这童年的味道,也想保留这记忆中的芳一香,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种东西在流淌,那就是一爱一,父母的.一爱一,朋友的一爱一,小妹的一爱一,还有对大自然的一爱一。
采一朵自己心中的花,送给你,也送给自己,不是一爱一你才送给你,也不是因为断背山才送给自己,因为花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礼物,也是表达心中的一爱一最好的言语。
我不知道什么是童年的记忆,但我记住了一爱一你的味道。面对你的照片,面对走过的路,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童年的记忆,也是一爱一你的味道。
第2篇:童年味道散文
童年味道散文
“小锅饭,吃得香,又调胡椒又调姜”。这是妈妈用来形容好饭的俗常话。我的童年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家的堂屋门后有一个像葫芦一样的圆形灶台,灶台上有两口锅,一个直径大概二尺,是用来做粗茶淡饭的,那口被放在小“葫芦把”跟前的直径一尺左右的小铁锅,是专门用来做好饭或是用来炒菜的,我童年最喜欢吃的妈妈做的咸糊粒汤就是从那圆圆小锅飘出了香味,妈妈做的糊粒汤里下了粉条、打了鸡蛋,调了葱花与姜末,那绵长的余香绕着我童年的味蕾,诱惑我的一生,直到吃穿不愁的今天,我仍然喜欢吃妈妈做的咸汤,常常以此追逐岁月的印记。
记得自从记事起,我吃过多次那样的饭,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次。那时好像我六七岁的.样子。记得有一次是初春的一天傍晚,门前的田地里,小麦绿油油的,落日的余晖照在对面的山尖,晚风凉凉地吹着,妈妈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当时我与妹妹正在邻居的前院边玩耍,前院的表舅一家正在吃饭,妈妈喊我回屋吃饭:“快回来吃!赶紧来!马上就凉了,哎呀,今天的饭真好吃!”她总是这样哄我们吃饭的。我拉着妹妹回屋,到锅里一瞅,啥好饭呀?是玉米面汤里煮了很多红薯面块。那红薯面是去年秋天晒的红薯片,因为秋日的连阴雨,红薯片没晒干就发霉了,有些霉变轻的,外面看着白生生的,用手一掰,里面是灰黑的,咬一口尝尝,苦溜溜的。因没有粮食,妈妈又舍不得把它扔掉,就挑捡了一些霉变轻的把它磨成面粉,因为红薯面和面后很粗,擀面常常擀不住,下到锅里会烂成末,再加上因为沤了的红薯面吃起来有苦苦的感觉,妈妈就把红薯面擀成半厘米厚,切成小方块,这样煮着不容易烂,趁热吃时,苦味还不明显,如果凉了,苦味就浓了,不能细嚼,我们就不吃了,夜间肚子饿了又没有什么可吃,只好大嚎小叫,妈妈夜间就别指望睡觉了。所以,她总是趁着饭热,连哄带骗让我们赶紧吃,直到吃饱了她才放心。可是,看着锅里的饭,我愣愣地站在门边,心里抗议:怎么还做苦饭让人吃?妈妈给我舀了半碗让我吃,我不吃,她不想理我,就趁热去喂妹妹吃。怕她嚷,就囫囵吞枣把那半碗饭咽了下去。她要我再吃,我说吃饱了坚决不吃,她没办法只好作罢。妹妹吃完了饭,我们又到前院边耍。这时,我往前沟一看,只见前沟拐弯处的大堰上走来一个人,弓着脊背,走路很慢,很像我外婆。我赶紧喊妈妈:“我外奶来了,外奶来了!”(我们这里都给外婆称外奶),妈妈不相信地问:“到哪儿了?”我让她出来瞅,她一看那就是我外奶,就大口吃了碗里的饭,洗了碗,把小锅灶点了火,赶紧给外奶另外做饭。妈妈手很利索,再加上大堰距我家有一里远,当外婆到我家时,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我在院子里闻到了饭香,跑回去一看,半小锅的麦面汤里有黄黄的鸡蛋片,绿绿的葱花,香香的姜末味,还有粉条。外婆到了,妈妈给外婆舀饭,外婆说:“你舀上大家都吃。”妈妈说:“都吃过了。”“我不信,你们还能吃这么早。”妈妈说:“真吃过了,你不信问她。”妈妈指着我说。外奶确定我们吃过了饭,才端上碗准备吃。她顺手揭开了大锅盖儿,见里面还有红薯面块,就埋怨妈妈:“你锅里就有饭,怎么还另外给我做饭,你知道我来了?我吃大锅里的。”在妈妈的再三劝释与推让下,外婆吃了一碗半。妈妈让她再吃点,因为没有馍,那一碗多稀饭怕顶不到第二天早上。一定是外奶舍不得吃,说已经吃饱了,没有再吃,外奶喊在外面玩耍的我们,我知道一定是让我们回去吃好饭的,妈妈喊:“还想吃汤吗?来,想吃快回来啊。”我和妹妹知道让我们吃好吃的,赶紧跑回去,一人吃了半碗,品着那香香的姜末,稠稠的粉条,还没有吃过瘾,饭就完了,妈妈把锅底与锅边的饭也铲给我吃,咂巴着小嘴,留在嘴里的香味就这样镌刻在了记忆里。
从此,每当饿肚时,我就会站在小锅台前,眼盯着那口圆圆的小锅发愣,总想象那红红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小锅里飘出了缕缕香气,锅里面就有满满的一锅麦面汤。那小锅平时总赋闲,只有到了过年时它才显出身手,妈妈在里面炒菜,炒萝卜粉条、炒豆腐鸡蛋、炒白菜粉条。小锅要忙碌一阵子,我们小孩子就美美地解解馋。
还有一次,记得是妈妈生了弟弟后,外婆来伺候妈妈。一天早上,爸爸到远处教书去了,妈妈给外婆说:“今早上就咱四五个人,不用做两锅饭了,你做咸汤,我们吃一锅饭。记得外婆在大锅里做了半锅咸糊粒汤,里面一样放了姜末、葱花、粉条与鸡蛋。与以往不同的是,外婆这次做饭多,我与妹妹放开肚子吃了个饱,记得都打饱嗝了还想吃,妈妈说:“吃不完,中午再吃,别恁没材料”。不记得外婆吃了多少,也许她舍不得吃,反正我们吃饱了,锅里的饭还没吃完。
童年,记得我的生活是单调的,到能干家务时,拾柴、给猪拽草、放牛,那是常有的事。唯独感觉深刻的是总吃不饱饭。我们常常挖野菜,因爸爸常年外出教书,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几个,家里没有劳力,挣不到工分,总是缺粮户。每到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总要借粮食,挖东墙补西墙。吃肉那更不必说,过年了才能吃到肉,所以,盼着过年,盼着好生活。
今天我已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每每想起最好吃的饭,还是喜欢妈妈做的咸香麦面汤。饿饭最香,那童年的味道一直缭绕脑际,至今余香犹在。那个时候,你问问什么是幸福,吃饱了,穿暖了就是幸福。我相信,那种朴素的幸福,那种单纯却浓郁的香味会绵延下去,缭绕我的一生。
第3篇:味道的记忆散文
味道的记忆散文
行走在人世间的凡俗生活里,总有些东西会恋恋不忘。或人,或事,甚或只是一种味道。
秋天在有些人的心里,是风景,是情绪,是记忆。而于我,秋天的感触则是舌尖心头上的味道。
秋日,果实成熟,可供品尝之物甚多。如葡萄,桔柚,石榴,板栗等等,香甜的味道充盈舌尖,亦满足心的需求。可无论怎样,一到秋日,我便怀想,怀想那一种其貌不扬的果实。它算不算得上水果我无从知晓,但在我心里它就是秋日里最好吃的水果。它长得很丑,状如鸡爪,故名鸡脚爪子。那鸡脚爪子树结出的鸡脚爪子果实,看上去特别寒碜,细而扭曲的形状,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从没见过哪个摊铺上卖过它。
童年时,可吃的水果很少。有时见到人家果树上的果子,难免会生出偷盗之心,亦会付出行动。但任凭我如何像野小子,我都没有去偷过那鸡脚爪子。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一棵鸡
第4篇:散文:过年,味道,记忆
散文:过年,味道,记忆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一年到头,只有过年那几天家里才会见到鸡鸭鱼肉,和一些瓜子小糖。于是,掰着手指头,在一天天地数着日子,盼望着年快些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年终于带着一身的喜庆走来了。那时,庄稼地里不需要忙碌了,父亲也休班在家,开始上街去置办年货:鸡、鸭、鱼、肉,还有瓜子、花生、小糖,水果,还有鞭炮、檀香、对联。年十八那天,父亲会拿着新买的扫帚把屋里屋外,角角落落里的灰尘全部扫去,不仅是年的风俗,更是为了那句吉利话:“要想发,扫十八。”
母亲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围着围裙,锅前灶后地忙着过年要吃的:腌制过的鸡鸭鱼肉炖出来,蒸上几锅馒头和包子,用油把大圆子和小圆之都炸好,最后包上一大堆饺子。家乡的习俗,就是在三十之前,把一切吃的都准备好,只等着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5篇:记忆的味道-散文
记忆的味道-散文
希望这篇有关于记忆的味道的文章,能让您有所收获
“一根,一根,又一根……”我不知道这是我数的第几根灯柱了。坐在车内看着车窗外的景物如老式放映机般静静的放映着。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途总是乏味的,且让我精疲力尽。左手握拳托着下巴,只是这样呆望着窗外,就像是“思想者”,是的,我正想着什么,或者说我在回忆着什么,但就是无法抓住,不知道那是什么。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都市那奢靡的灯火,乡村静寂的田野,远处高楼一闪一闪的警示灯如同深暗夜空中的烟火,灿烂而耀眼。许多画面都让我触动,我想即使是顶尖的画家也画不出这样的画面吧。曾几度,想用手机把这些拍下来,但对焦时才蓦地发现,你看到的只是那一瞬,下一刻它面目全非。
车子依旧行驶着,我呆望着夜空,很久没有如此了,或许呆望这一行为本身于我已是久违了。今晚的夜空
第6篇:童年记忆散文
童年记忆散文
安黎出生于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九日,农历三月十五日。
1962年,这是一个让中国人能产生历史回忆的年份,是那个著名的“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的第一年。而在安黎的童年记忆里,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困难时期就从来没有过去。
安黎姊妹八个,上面三个姐姐,安黎为老四,男孩中为老大,后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相继出生。在安黎大概五岁的时候,他的舅母病故,母亲就抱回才过满月的小表弟抚养。孩子爱扎堆爱热闹,于是那大一点两个表弟表妹,此后也就时常住在安黎他们家。安黎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他们家就像个幼儿园。这话单独听起来似乎透着快乐与幸福,让人容易联想起一幅透着喜气的热闹画面。而事实上,这么多孩子,就意味着父母生活的负担是多么沉重,那是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人们经常为吃饱肚子而发愁。而当时的安黎是男孩中最大的,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