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理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5 08:0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沈君理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沈君理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①者三,并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①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命尚会稽长公主 尚:迎娶

B.军国之用,咸资东境 咸:都

C.以父忧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D.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 除:免除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B.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C.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D.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事件的切分,人称的变化。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君理是吴兴人,他的祖父沈僧畟和父亲沈巡都担任过梁朝的官职,沈君理在荆州失陷后,在萧詧的官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沈君理风度翩翩,仪表优美,学识广博,见识卓越,关心百姓。在任吴郡太守时,较有政绩。

C.沈君理和他祖父都先后被分别任命为陈朝和梁朝的左民尚书,而且沈君理被朝廷任命了两次。

D.沈君理在陈朝深得皇室宠幸信任,被选为驸马,先后被任命多次,被封为侯爵,他的女儿也成为皇太子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他本人在荆州失陷后,在萧詧的官署开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的说法错误。第二段明确交代沈君理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起家。由此推断荆州失陷后,在萧詧的官署任金紫光禄大夫的还是沈君理的父亲。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6分)

(2)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4分)

【答案】(1)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1分)器械,民众乐意(1分)归附(1分),以十分能干会办事(1分)被(1分)称赞。(句意1分)(2)沈君理的儿子沈遵俭早死(1分),把弟弟沈君高的儿子沈遵礼作为(1分)继承人(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祖父僧畟,任梁朝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一直与高祖相交好,梁朝太清年间任东阳太守。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沈巡)为少府卿。荆州失陷,在萧詧的官署任金紫光禄大夫。

沈君理有优美的风度仪表,广泛地涉猎经典史籍,有赏识人才、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起家。高祖镇守南徐州时,沈巡派沈君理从东阳出发前去进见高祖,高祖看重他,命令他娶了会稽长公主为妻,征召为府西曹掾。逐渐升迁任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接着加官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监理吴郡政事。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沈君理为)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后)调出朝廷任吴郡太守。这时战争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军队和国家所用的,都由国家东边的地域供给,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器械,民众乐意归附,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著称。

世祖即位,(沈君理)被征召为侍中,升任代理左民尚书,没有到任,任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新任命为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接着改任前军将军。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因为父亲去世离职。沈君理于是自己请求前往荆州迎接丧柩,朝廷议论认为(他是)在位的重臣,不便让他出境,于是派遣他的长兄沈君严前往了。等到回来,将要安葬,诏令赠予沈巡侍中、领军将军的官衔,谥号叫做敬子。这年(朝廷)起用沈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后)又起用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后)又起用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三次,都不就任。

太建元年,(沈君理)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太子詹事,管理东宫事物,升任吏部尚书。太建二年,高宗以沈君理的女儿为皇太子妃,赐给沈君理望蔡县侯的爵位,食邑五百户。太建四年,加官侍中。太监五年,升任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职务依旧担任。这年有病,皇上亲临探视,九月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诏令赠予(他)侍中、太子少傅的官衔。丧事所需要的,随所用供给。重新赠予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侍中官衔依旧保有。谥号为贞宪。沈君理的儿子沈遵俭早死,以弟弟沈君高的儿子沈遵礼为继承人。

第2篇:《沈法兴传》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沈法兴传》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①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②。陈棱寻被李子通围于江都,棱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

(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

注:①指捴(zǒng):指挥。②挫衄(nǜ):挫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B.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C..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D.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

B.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

C.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

D.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5分)

(2)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5分)

4.【答案】C 【解析】文言文断句要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年号为延康,改变更换隋朝的官员,很遵循陈朝的旧制,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陈稜占据江都(今江苏苏州),李子通占据海陵(今江苏泰县)”。该句中的“曰”是“为、是”意,而非“说”,“延康”是年号,不是“改易隋官”的主语,“是时”是状语前置,应断开,因而选C。

5.【答案】D【解析】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6.【答案】B【解析】B项由原文“承制置百官”(承圣旨设置百官)可知杨侗认可了他的自封,故正确。A项“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错。沈法兴起兵后,进发至乌程时,才拥有六万精兵。C项“沈纶大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错,由原文第二段可知,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攻打李子通,却被李子通打败,李子通乘胜追击,攻占京口。D项“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的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错。沈法兴在投奔闻人遂安的途中欲杀害的是叶孝辩。

7.【答案】(1) 翻译: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居住在南方同姓宗族有几千家,被远近的人所归向顺服,便与元祐的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擒住元祐,并向远近百姓发布号令。[得分点: “代”,“为……所……” “执”,各1分,句意2分]

(2)翻译:毗陵通守路道德率领军队抵御沈法兴,沈法兴请求跟他联兵,趁会盟之机偷袭杀害路道德,进入占据毗陵城。[得分点:“拒”,“连和”, “因”,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沈法兴是湖州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父亲沈恪,是陈朝官吏,官至特进、广州刺史。法兴在隋代大业(605年—618年)末年担任吴兴(今浙江湖州)郡守,东阳贼寇首领楼世干举兵反叛朝廷,攻略郡城,隋炀帝下诏命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一同讨伐楼世干。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煽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都居住在南方,(家族世代都是郡中有声望的`大姓),同姓宗族就有几千家,被远近百姓归向顺服,便与元祐的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擒住元祐,并向远近百姓发布号令。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三月从东阳出发,边行军边收集兵马,往江都趋进,攻下余杭郡(今浙江余杭区),待进发至乌程(今浙江湖州)时,已拥有六万精兵。毗陵通守(今江苏常州)路道德率领军队抵御沈法兴,法兴请求跟他联兵,借会盟之机偷袭害杀路道德,进入占据毗陵城。当时齐郡贼寇首领乐伯通占据丹阳(今江苏丹阳),为宇文化及守卫该城,沈法兴派遣陈果仁攻陷丹阳。(沈法兴又攻陷余杭和毗陵),于是平定江表十余郡,任命自己为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618年)八月,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圣旨设置百官,任命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左丞,徐令言为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沈法兴自从攻克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认为江、淮以南只须自己指挥调遣即可平定,专门设立威严的刑罚,将领士兵有小过错,就立即被诛杀,他却谈笑如常,十分镇定,因此将领士兵人心叛离。(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年号为延康,改变更换隋朝的官员,颇为依循陈朝的旧制。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陈稜占据江都(今江苏苏州),李子通占据海陵(今江苏泰县),(三人)均拥握重兵,均有觊觎江表之意。沈法兴三面受敌,所率的军队数次被挫败。不久,陈稜在江都被李子通围困,陈稜窘困危急,送人质(到沈法兴和杜伏威处)请求出兵援助。沈法兴让儿子沈纶带领几万军队(与杜伏威一同)救援陈棱。李子通率领众人攻打沈纶,沈纶大败,李子通趁着胜利的形势渡过长江,攻陷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沈法兴派遣他的仆射蒋元超抵抗李子通,(双方)在庱亭交战,蒋元超兵败身亡。沈法兴和左右数百人投奔吴郡贼寇首领闻人遂安(复姓闻人,名遂安),(闻人遂安)派手下将领叶孝辩迎接沈法兴。沈法兴至半路后悔,想杀了叶孝辩,而改道奔赴会稽。叶孝辩发觉了沈法兴的意图,(沈法兴处境很窘迫),沈法兴惧怕,于是投江而死。当初,沈法兴在义宁二年起兵,到武德三年灭亡。

第3篇:《金史·沈璋传 》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金史·沈璋传 》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 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 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

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 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 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沈纮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沈纮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厉祠祭郎中。诏建祠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支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上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

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沈君理传》阅读练习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君理传》阅读练习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