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我成长的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5 08:02: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书使我成长的散文

读书使我成长的散文

蓦然回首,梦里春秋已十六度,在这十六年里,书始终伴着我成长,教给我点点滴滴。

还记得小时候读《哆啦A梦》的情景:左手捧书,右手拿着零食,看到大雄的懒惰,不禁叹气;看到静香的温柔,不禁喜欢;,惊于哆啦A梦的神奇。每当他们遇到危险时,不仅为他们担心,然而大雄的勇敢,胖虎的重义气,静香的沉着冷静,哆啦A梦的机智神奇,一点点,一页页,一本本,伴着我度过美好的童年。

曾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赞扬格列夫的勇敢,鲁宾逊的坚强,丑小鸭的耐苦……《安徒生童话》、《格列夫游记》、《哈利波特》、《汤姆叔叔的小屋》、《茶花女》、《简爱》……这些都带给我别样的趣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又带给我别样的愁绪,李白的豪放、杜甫的`伤感,李清照的委婉、文天祥的正气……都让我为之一动,同时又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到骄傲。读书,给予我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读书,使我认识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读书,使我懂得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生活;读书,更使我体会到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舒爽……

当我受挫折时,是书教会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想放弃时,书又给予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当我想蜷缩在书的角落里时,书又让我去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色。

第2篇:读书使我成长

读书使我成长

——读《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值此之际,我有幸品读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是一本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学生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杨景芝老师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她对学生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学生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

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中,杨景芝著作给我的印象是,不管是她的理论还是她的时间,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爱,对学生作品的爱、对学生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灿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杨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对话行动改变了“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传统看法。在她的理论和实践中,教师仍然是蜡烛,但它既照亮了别人,也提升和扩展了自己。爱心成为相互的东西。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看完书后,我也把她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表现出真正的认可与赞美,“你的作品比上次有进步了,”“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真挚的表达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更为高涨。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学生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景芝的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和理论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她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所以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的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开放”与“交流”是分不开的,就杨景芝来说,通过与学生亲自交流,感悟到学生可爱的童心,深入学生心理的内部,仔细观察他们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发展,发现他们固有的发展潜能和智慧,了解到不同个性和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不同兴趣、能力和要求,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契机和突破口,而没有因循于国内外权威制定的固定教育模式。杨景芝不仅与学生本人交流,而且与他们的作品交流,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学生作品对话,她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深层的钥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在课堂中,我也学习杨景芝教授,在课前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上通过不同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

望。使他们畅游在美术的海洋中。从大处说,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爱来自于她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心。众所周知,当前除了人们常常谈论的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外,还有一个精神危机。这一危机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现代社会竟然把人自身之感受和理解的最忠实写照艺术,这种能在人的精神世界掀起狂涛巨浪的艺术这种被视为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的艺术,也当成一种商品或人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标志和虚假包装物。在教学中,我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入其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书洋洋洒洒20余万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儿童审美心理活动的描述,到对“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界定;从构筑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到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从对儿童艺术创造的研究,到对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观察。许多的见解和看法,理论和规律都值得我们一线的美术教

育工作者好好学习和借鉴。

好书需要研读,好书需要品味,杨景芝老师的作品更让我回味。我会将学得的理论和好的做法运用于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向杨景芝老师那样,将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用爱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艺术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第3篇:读书使我成长

观《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艰难、丰富而又让我们觉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几年的知青生活,使得这些故事读来娓娓动人,跃然纸上。

撇开一些极具争议的观点不谈,仅谈一谈我从狼身上感悟的一些东西:

1、认识自己的周围环境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的攻击。狼能利用大雪窝围捕黄羊群,能借白毛风的势全歼军马群,能利用地形给小狼崽选择最安全的洞穴,这些无不是建立在它们对草原环境极其熟悉的基础上。而做事情也必须先沉下心来好好熟悉自己的 周围 环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对工作环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强,也只能“龙游浅滩遭虾戏”了。

2、讲究策略

《狼图腾》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书使我成长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一天不读书,心有不安;两天不读书,心浮气躁;三天不读书,则茫茫然有所失。

我小时候就爱上了读书,但多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工作之后,我成了一名梦寐以求的教师。我认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也可以是与同行切磋,还可以是观摩名家课例,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方式,当然更不能忽略了读书。每一本书,都别有一番天地,与一本好书相对,就是与智者相对。著名诗人狄金森在他的诗中这样说道:“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书使我成长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使我成长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