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信息工作,推进舆情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本制度。
一、舆情信息责任制度
1、办公室负责全区舆情信息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负责向市委宣传部报送舆情信息。
2、各科站所舆情信息直报点负责本单位的舆情信息工作,明确舆情信息工作的责任人,保障舆情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3、信息员负责本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信息员应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信息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
二、舆情信息报送制度
1、、报送舆情信息应客观、真实、全面、准确,注重时效。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发后2小时内报送发生情况,并随时跟踪报送社会反映情况,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
2、报送舆情信息常态化,全年报送舆情信息数量不得少于10篇。
3、一般性思想反映、工作动态由信息员直接报送。重大舆情信息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送,舆情分析报告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同意后报送。
三、舆情信息分析制度
1、区委宣传部不定期召开舆情信息分析会、社会舆情联席会等,交流工作情况,分析舆情态势,研究应对措施,并形成分析报告。
2、各乡、街道每季度上报一份综合舆情分析报告,并根据需要及时上报专题舆情分析报告。
3、区直相关单位每半年报送一份舆情分析报告。
四、舆情信息通报考评制度
1、局每季度公布一次舆情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
2、每年对全区舆情信息工作进行一次考评。根据各单位报送舆情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信息采用情况、领导重视程度、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考评,评选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若干。
第2篇: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2
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为了深入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办人民满意学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社会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长:王振伟(校长)全面工作 副组长: 王建利(副校长)具体工作安排
陈洪梅(副校长)舆情管理及政策发布
王志超(副校长)舆情预防管理及汇总 李佳忠(副校长)安全舆情防控
组员:
崔兴亮(教务主任)陈宝国(安全员)李加文(政教主任)
王法庆(教务员)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社会舆情的收集报送。
社会舆情包括公众对学校的认训或看法,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媒体反映出来的舆论动态,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等。收集报送社会舆情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家长、社区对开发区初中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思想反映;对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教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深化教育改革中部分老师思想上产生的模糊认识和疑虑、困惑;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师德表现中产生的不良事件的思想反映。
2、加强本校各类活动情况的收集报送。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进展情况;开展师德教育、学生活动、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创新深化课改工作的经验、做法,尤其是特色性工作和亮点;学生、教师、学校获得的重大成绩或奖项等。
3、加强舆情信息的回复反馈。内容主要包括:讨论回复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针对舆情信息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整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为保证信息灵敏高效,重点建设三个网络:(1)领导小组工作网。制定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管理信息报送、舆情反馈等相关工作。
(2)信息报送工作网。设立信息报送员,收集相关信息与图片资料;设立摄影专管员,负责各项活动照片的拍摄、梳理、汇总、上传工作;各部门、各条线要确定资料信息员,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写一篇活动信息报道。
(3)舆情信息工作网。设立舆情信息专管员,负责收集相关舆情信息,上报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做好回复与整改工作。
四、舆情信息责任
1、办公室负责全校舆情信息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负责向学校校委会报送舆情信息。
2、各级部舆情信息直报点负责本级部的舆情信息工作,明确舆情信息工作的责任人,保障舆情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3、信息员负责本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信息员应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信息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
五、舆情信息报送规定
1、、报送舆情信息应客观、真实、全面、准确,注重时效。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发后2小时内报送发生情况,并随时跟踪报送社会反映情况,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
2、报送舆情信息常态化,全年报送舆情信息数量不得少于10篇。
3、一般性思想反映、工作动态由级部信息员直接报送。重大舆情信息经办公室、级部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送,舆情分析报告经办公室、级部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同意后报送。
六、舆情信息分析处置
1、办公室、网络中心不定期召开舆情信息分析会、社会舆情联席会等,交流工作情况,分析舆情态势,研究应对措施,并形成分析报告。
2、各处室、级部每月上报一份综合舆情分析报告,并根据需要及时上报专题舆情分析报告。
3、学校每季度公布一次舆情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
2、每年对全校舆情信息工作进行一次考评。根据各级部报送舆情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信息采用情况、级部领导重视程度、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考评,评选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若干。
七、工作渠道
1、信息报送渠道:学校校园网
2、舆情收集渠道:书信、电话专线、学校公共邮箱、问卷调查
第3篇:舆情信息工作制度(通用6篇)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通用6篇)
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舆情信息工作制度(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1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开发区管委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
第4篇: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舆情指与税务部门或税收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纳税人或论坛等渠道传播。其中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最快,影响最广。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电子公告板系统)、博客、微博、聚合新闻(RSS)和Wik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