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4 08:07: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二)求原来有多少教案

解决问题(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用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每列出一个算式都要提出“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学校运动会正在进行中,这些是为参加100米赛跑的运动员准备的题卡,你们也算一算吧!课件出示题卡:(师指名口算)9+4= 8+8= 8+4= 7+9= 2+8=6+7= 5+9= 7+3= 6+8= 5+7=2.主席台两边摆了不少鲜花,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盆。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的障碍;重现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左、右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方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1.课件出示教材97页例5。

(1)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获得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2)学生整理信息,并在书上填一填:后排有8人,前排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3)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2.怎样解答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回答后师板书:8+7=15(人)]提问: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3.谁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列出算式。[学生回答后师板书:9+6=15(人)]

提问: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4.回顾反思。

(1)提问:他们的解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用加法计算,得数都是15;不同点:加数不同)(2)为什么解决同一个问题,列出的算式却不同呢?(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列式就不同)

(3)想一想,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学生回顾解法,发表自己的想法)

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幅图,就可以获取不同的数学信息,也会找到多种方法来解答,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计算。

1.教材97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怎样解答?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还可以怎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99页1题。(课件出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想出几种解答方法?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教材99页2、3题。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8+7=15(人)9+6=15(人)

角度不同算式不同

解决问题(二)求原来有多少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体会“倒推”策略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在练习中,教材又精心选择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推”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明单位并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

一、谈话导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那你们知道它的老家在什么地方吗?那儿住着许多小猴,它们生活得可快乐了.一天猴妈妈对小猴说,明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带你去山下采桃好吗?小猴听了很高兴.猴妈妈说,不过你必须回答妈妈的问题,答对了才能去.猴妈妈说:我抓了一把大枣,给你2个,妈妈这还剩3个,你说妈妈一共抓了几个大枣?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谁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一遍(指名说,齐说)

板书:已采的8个,树上还剩的7个.

说明:从今天开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算式得数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这题的单位名称是个,并用括号括起来,在这一题里,桃是一个一个数的,因此,这题的单位名称是个.

求原来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在刚才板书的已采8个和树上还剩的7个之间用十连起来,在后边板书=原来

4、指导看书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98页上,打开书49页.看例题,男老师说怎样求出桌上原来有多少哨子?小朋友是怎样想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书).和我们想的一样吗?再看看这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和我们回答的一样吗?

1、完成做一做第1题:玩了一天,小明又累又饿,回家后发现妈妈买了一些鸡蛋,于是马上就吃,我们看小明吃了几个?桌子上的鸡蛋是吃了的还是买来的,还是剩下的?谁能用三句话把题意说一说?

单位名称是什么?怎样回答?

2、小明吃完鸡蛋后,突然想起来花坛里的花还没有浇,于是就和小兰一起去浇花.已经浇了9朵,还剩7朵没浇水,请问:一共要浇多少朵花?自己读题,解题,说说单位名称并口答

总结:刚才我们练习的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求什么的?怎样计算?用去掉的加剩下的就是原来的).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已采的8个+树上还剩的7个=原来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体会“倒推”策略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在练习中,教材又精心选择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推”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能用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会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思路。

教学环节与时间

一、基本训练

二、知识梳理

二、沟通联系,明晰算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一、复习整理,清晰思路

1.一共有多少盆花?(学校左边8盆花,右边6盆花)

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⑷谁会解答?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⑸还可以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想说点什么?

2.原来有多少个萝卜?

(两只小兔子吃萝卜,一共吃了6个,还剩7个)

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⑶哪些是原来的胡萝卜?

⑷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⑸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

⑹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1.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点?

2.又有什么相同点呢?

3.说一说为什么都要用加法解决。

1、(练习二十三T5)游乐场门口来了7个小朋友,里面已经进去了6个了,原来一共来了几个小朋友?

2、(练习二十三T1)PARTY里有女孩子8人,男孩子5人,看主题图,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求一个有几人?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

第2篇:《求原来有多少》教学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教学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类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实质上它是以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条件、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也不甚一致。因而,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这类题目应该是学生入学来遇到的最难理解的类型。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好理解,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通过直观情境,发现数学问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突破了难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先让学生从魔盒里随便摸出几块橡皮,在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几块,让学生猜一猜原来有几块?导入课题。

借助主情境图借哨子,第一步只出示借的7个,让学生交流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让学生初步理解原来是总数,一定大于等于7个,不可能少于7个。然后让学生只有提一个条件的机会,求原来有多少,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体会要求原来的需要知道领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出示两个条件,求原来有多少,学生已有了思路。但是,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还不太熟练,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感知,巩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然后让小组交流想法,最后列式计算。这样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原来有12个哨子。要求原来有多少,就要把领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再用课件出示了几道这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读完题后先画图,再列算式解答,学生逐步巩固了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

二、总结简单的数量关系,形成模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寻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说说想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解答完每一道题目,我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数量关系,例如:摘了的+剩下的=原来的;吃了的+剩下的=原来的,走了的+剩下的=原来的等等,能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锻炼了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此类题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型。要求原来的总数就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从学生的做题情况看,基本都能理解掌握。用减法计算的学生几乎没有。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研究成果表述单一,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人云亦云。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要帮助他们积累数学语言,可以教孩子用手势辅助自己表达思维。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慢慢培养持续坚持。

第3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2节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二课时】 排 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通过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使学生在掌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的同时,切身体会到解决问题无处不在。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利用数一数、画一画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主题图、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热身)+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么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开火车

这个有游戏怎么玩呢?老师随便说出一个数,那么你要按照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设计说明

“逆向”思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就是画图。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题意,不仅对关键词进行了解释,还采用课件演示的手段,重点突出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亲手画、亲身体验画图的直观效果,从而让学生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开动你们的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