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宋史叶衡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宋史叶衡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盐课大亏课:赋税。
B.司火之起伏司:观察。
C.盐之委积以时收之委:聚积。
D.讫事赴阙讫:完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③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④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⑤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⑥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请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答案:
4.B(司:掌管)
5.C(②③均是表明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6.D(“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7.(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译出大意给2分;“榜”(张榜,张贴)、“俾”(使,让)、“谕”(告诉,使……知道,晓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译出大意给2分;“或”(有人,有的人)、“发”(打开,开启)、“缓急”(偏义复词,偏“急”,急需的、紧急的事情,急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抹黑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第2篇:《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解析:“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
全文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第3篇:宋史·种世衡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宋史·种世衡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
第4篇:《宋史陈希亮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宋史陈希亮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
第5篇:《宋史吴昌裔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宋史吴昌裔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
第6篇:《宋史·章衡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章衡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第一。通判湖州,改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物有挂空籍者,奏请蠲之。又言:“三司经费,取领而无多寡,率不预知。急则敛于民,仓猝趣迫,故苦其难供。愿敕三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三司使忌其能,出知汝州、颜州。
熙宁初,还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怕》一为豫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出知郑州,弛牧地四千二百顷以予民。复判太常,知审官西院。使辽,宴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归复命,言辽境无备,因此时可复山后八州。不听。
衡患学者不知古今,纂历代帝系,名曰《编年通栽载》,神宗览而善之,谓可冠冕诸史;且念其尝先多士,进用独后,面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尝有员阙,既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