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山城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4 08:03: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再回山城随笔

再回山城随笔

粽叶飘香,龙船花开得正艳,龙船泡儿带着晶莹的水珠,我在微微夏风中踏上了回老家山城的路程。山城通了高铁,与省城的距离一下子拉得那么短,几乎是在弹指一挥间,就到了山城,,以前可要坐一个晚上的火车呢。那时在摇摇晃晃的睡梦中一觉醒来,一下子从山城到了省城,我们兴奋不已。如今我就阅读了几篇短小的文章,高铁就飞也似地钻过几个山洞,跑过几片田野,不觉间人们就拥挤着下车了。

给儿子老爸的老乡C先生发了信息,告诉他我已抵达车站。刚下电梯,就见C先生站在大厅打电话,我朝他挥挥手,他立马认出了熙熙攘攘人群中的长发飘飘的我。在停车场上了他那大红色的小轿车,就飞驰般地离开了郊区的南站。车子进入市区,高楼林立,马路宽敞,我已分不清方向。车子停在一繁华的小区门口,C先生打电话叫一女士赶快下来,从他们那少数民族的语言中我听出同我们去办事的是他的外孙女。当得知车子就停在我当年新婚居住的房子附近时,我大吃一惊,变化太大了。当年这里除了单位的几栋水泥砖瓦房子,就是一片黄土地。

一位微胖的年轻女士穿着白色T恤、牛仔裤、背着单肩黑色包匆匆走来,我就猜测是C先生的外孙女来了。她拉开车门,见我坐在后座,就问她舅舅:“是嫂子吧,刚从省城过来?“她舅舅回答“是”。车子在闹市中穿行,一会儿就停在一绿树葱茏的山坡下的平地,我才知道到了目的地。C先生去停车,我和那年轻的女士在大厅等他。那女士说:“好多年前就听说你年轻长得漂亮,哥哥家里特别穷,他天天追你,才把你追到手。”我听了笑了,“竟然有这么美丽的传说?”她说是的,她们那里的人都知道。

C先生停好车过来时我们就乘电梯上楼了。由于是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来办事儿的人真多,C先生不得不把车子停到不远处的树木青翠的山上去了。来到柜台,C先生拿了一份二手房的合同去填写,我和那女士天南海北地闲谈。我说这小小的旧房子处理了就好了,没有时间管理。听说沿海的一栋别墅长期没人住,一个小偷在那里住了几个月都没人知道。她大吃一惊,说还有这等怪事儿。我说现在的社会无奇不有,我家的邻居大部分时间住在市里,那邻居的母亲就住在对面,一天晚上那邻居家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似乎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那邻居的母亲以为儿子、媳妇带朋友回来了,天色已晚就没过去凑热闹。第二天,那位老母亲打开儿子家的门一看,屋里一片狼藉,酒瓶满地都是,吃过的残羹冷炙乱七八糟地堆在桌上,她才意识到是小偷进家,还明目张胆地吃喝了。后来报案,也是不了了之。

谈笑间,C先生已填好资料,我签了字,工作人员认真地核对我和身份证的图像,他笑说有点不像,我说那是八年前照的,刘海不一样。那年轻女士说嫂子五官没变,长相没变,是发型不一样。我说以前的刘海是齐齐地盖在脑门前,很土气,现在是三七分地垂在脸颊两边,修饰我略微丰满的脸庞,洋气点儿。

说笑时,一切办理完毕,C先生就开车送我去看看儿子的奶奶。郊区的太阳真耀眼,群山逶迤,树木闪着白光。一座黛瓦飞檐的小木屋掩映在绿树丛中,不一会儿,山坡上那熟悉的小院子就清晰地在眼前了。这月上树梢的`深深庭院,曾经有着我难以诉说的梦里情怀,烟雨小巷,花柳繁华,那一道优美风景,那一段青梅往事,都在岁月变迁中,面目全非。

给儿子的奶奶打电话,她匆匆出来开门,一只黑狗凶猛地直扑大门,老人吼它一声,它立马乖乖地摇头摆尾,知道是客人到了。儿子的奶奶左找右找,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让我带回家。我说带不动,她还是固执地把从乡下买来的菜油全塞上车尾箱,一遍遍叮嘱有四个袋子,到了省城下车别掉东西。我说不会掉的,放心吧。

本想约几个陪读靓妈见见的,可C先生热情地叫了几个当年很要好的朋友即儿子老爸的老乡中午聚聚,一起吃中餐。盛情难却,我欣然前往,见了他们,都会是满满的美好回忆,数说不完。进了包厢,X大哥早已坐在桌边,他笑说我越来越漂亮了,我说谢谢赞美。三人边点菜边聊,等候另一位老乡的大驾光临。山城的菜是花样繁多,我客随主便,我叫他们点家乡的特色菜,不要点太贵、太油腻的就行。X大哥问我还记得当年我从乡镇调到山城的事吧,我说记得,那时X大哥在县组织部,我去办手续拿档案,是他办理的。记得时隔九年以后,他调到市里,老乡聚会时,他认出了我,说那时调离工作的漂亮小姑娘是你呀,你竟然是我老乡的老婆,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了,大家都笑了。现在时过境迁,岁月荏苒,一晃眼,二十年匆匆溜过,他已当爷爷了,让人唏嘘不已。

L先生到达时,菜已上桌,他是学文科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大家提到他当年在县城当局长时作报告的事儿,他高兴极了。他的报告写得洋洋洒洒,行云流水,带有文学造诣的篇章在主席台被他抑扬顿挫地演讲出来,全场都震惊了,他们有生以来没有听过这么富有才气又朝气蓬勃的工作报告。他再次谈到写作的事儿,谈到所写的培训资料,他将去参加培训讲课,这次要把课时拉长到三个小时。我们都说太厉害了吧,有人会耐心地听吗?他说每次培训课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颇好。L先生当年毕业于师范类学校,进了事业单位,凭自己过硬的笔杆子在单位名声鹊起,曾经下县城镀金,把单位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L先生说,他老婆非常喜欢我微信里的文章,他说我的业余生活高雅而又丰富。我告诉他这得感谢我的朋友把我领进了文学社,从此有了我自己认识的文学朋友,我以前的朋友都是儿子老爸那些朋友的老婆。我笑说有机会给文学社赐稿呀,他说最近忙着培训课的讲座资料,还真抽不出时间。我就说你就把老婆培养出来写稿吧,否则浪费了你的才情呢。他笑曰,儿子上大学了,他老婆周末提着小包出去打麻将了,她只喜欢阅读文章,不愿意自己动笔。

我也喜欢轻松地阅读文章,那是一种精神享受,可现在我已从爱阅读变成爱冲动地动笔写下点儿文字了。刚来文学社团,我只阅读散文、随笔、小说,后来就硬着头皮阅读诗歌,我得在文章后写跟评呀。每每阅读文章,我先大声朗读找感觉,也许是被优美的文字所感染,朗读水平大大提高了。现在,耳濡目染,当我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都会想到文中的美句。

由于想早早赶回家,吃罢中餐,C先生和L先生驱车送我去南站,我们与X大哥道别说声谢谢,就离开市区。这次回到山城,很是开心,感叹于这座火车拖出来的城市的飞速发展。想当年,这里贫穷落后,满目苍凉。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如今山城建设日新月异,我仿佛来到了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人间仙境。多想能常回来享受山城春天的美景,在微微细雨中,春水煮茗,在桃红柳绿中,山中踏青。

别了,山城!我会在丁香花开的季节,再次欣赏你美丽的风采!

第2篇: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早上出了驻地,一行人乘坐旅行社的车辆,在和导游一起唱歌的过程中,向青城山出发。

车子到了山前,便被这天然的绿色城池惊呆,还没有进山,已经感觉到了悠然的道气和绿山的深沉。

天上下着小雨,在盛夏的季节,感觉特别清爽。

山门之北,是一座道观,好象是“德福宫”吧,现在已经记不清了。沿阶而上,庄严、肃穆、稳重、高雅的气氛特别强烈。一棵棵张开怀抱也搂不住的大松树、柏树,笔直的刺向天际,有“参天松柏无穷碧”的意境。看到这种大自然的杰作,都被这人间天堂所独有的美景所叹服。听着导游的解说,因为道观有皇族来过或住过,观名就变成了“宫”。进入观中,建筑非常紧凑,看到了诸葛孔明用过的七星灯,许多的.旅人都在旁边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希望七星神灯能为自己祈祷福寿安康,我静静地观望,真真的大道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即能是七星神灯能求到的?

出了德福宫,向山上进发。青城山门既是山门也是城门,瓦顶上的小神仙门,还在不知疲惫地伫立着,好象是在等些什么?走了不远的路程,来到青城山的旅游服务住所,里面的墙壁上,对青城之道,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道教神学、道教经学、道教音乐、道教武术等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行人继续向山上进发,到了月城湖边。月城湖是一个包围在山当中,处于半山腰,方圆半径大约400米的小湖。站在月城湖边,放眼四眺,周围果然是山的城池,树的汪洋。三面环山,山上山中山下都是茂密的参天大树,不得不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由于下午要去都江堰,就接受了导游的建议,准备乘缆车上山。掏钱买了船票,乘船过湖。到了对岸,上了大约100米的小坡,到了缆车入口。两人一组,排队而入,等候时机,顺势乘车,不荡不悠,稳稳当当,离地十米,凌空而上。脚下的南方热带植物,洒脱地展放着,不管可不可以结果。快到山顶,一个丈于大小的“道”字,刻在崖壁上,山顶的小贩叫着,要照相的举起手来,我们都不感兴趣。落地后,等齐了队友,继续向山顶进发。过了两处道观,似乎都没有什么留恋的地方。

大约走了二里多路程,到了上清宫前。站地远眺,周围都是树,什么也看不见。按照导游的介绍,看到了蒋中正先生提写的“上清宫”三个比笔力苍劲的仿宋体大字。蒋介石,一个军阀,一代枭雄,一个没有抓住中国革命的要害----百姓,就不可能成功典范。怀念他,因为他是中国人。

进入上清宫,两边是厢房,中间有小观,上到最里面,才发现此宫真雄伟。中间端做三大仙,正中应该是老子。两边12小仙,个头矮了一半。宫前的台阶下,有两个巨大的“道、德”,我想中国僧道儒三教精华的最深处,应该是一家,这也是中国三教和平共处的根本原因。向左行,拐个湾,走到了书画展览房,中国文化载体和神仙住在一起,是茫茫人海找不到您的知音还是滚滚的红尘没有您的归宿?徐悲鸿、张大千的真迹还存,我是一凡人,没有看懂。

出了宫门,导游引导下,众人都没有向老君阁进发的意图。开始找路下山,导游引部分人走了一条路,另一拨人走了一条路,刚开始,路好陡,台阶小,湾不少。沿途买黄瓜、西红柿的本地人也不少。走了一回会,崖壁上有小建筑,里面供奉的神仙,都不认识我。继续下行,路时陡时缓。过了天师崖,路逐渐不再陡,行人都很累,过了天师殿,走一会,一个小殿,后来都没有人进入看。沿途的道教音乐都是沿路安装的播音器里放出来,空洞、悠然,很有气氛。走走停停,道路旁边都是树木和山脚,能见度不大。

快走到山下,另一拨人还没有下来,整个感觉,是在山中走了一遭,没有看清山的模样。当人累了以后,兴致就小了不少,有人已经走不动了。

到了山下,先下来的在山门口照相,等后下来的队友,后一起乘车向都江堰进发。

第3篇:山城的美丽随笔一则

山城的美丽随笔一则

提起山城,心中荡起一丝涟漪,脸上不由浮现一丝微笑。山城的美,是那么的圣洁,仿佛一身着白纱长裙的青春少女站立在山腰,凝望着大地。

熹微的晨曦推开夜色,淡淡烟雾弥漫在春日的黎明,飘飘渺渺裹挟着城中的一切。少女般的手掌轻轻抚摸着这烟雾中的一树、一花、一人……便成了海市蜃楼中的靓景。

一夜雾锁山城,山城便繁花盛开。独自穿行在暖湿的雾气中,拖着纤长朦朦胧胧的身影,雾气亲吻着你的.面庞,粘湿了你的眼睛。在这轻微抚摸中行走,不禁想起在网上看到的那一句诗:“迷雾山城晓雾连城暮雨倾,客行何处落尘冰。凤楼隐没遥仙阙,鸾驾飘忽近玉庭”。

行走在大街上,慢慢体悟山城的美,山城的美独特于其它城市,空气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往往在清晨都会泛起一丝淡淡烟雾,每天与你相伴。望望路边,尽管偶尔有人经过,但没有任何噪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山城风光—游磁器口随笔

山城风光—游磁器口随笔

站在这条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上,仿佛走进了千年前的世界,时光变得那样亲近而悠远,犹如嘉陵江的流水,一去不复返的光阴,缓缓抚摸过磁器口的每一寸肌肤,然后将记忆的时光留给我们,将千年来的印记深深镌刻在山城的脊梁上,拨开云雾,自是天明。

下了地铁,走至电梯转角处,便是磁器口的正门了,“磁器口”三个烫金大字高高悬在大门上方,整个大门威严古朴,贤淑端庄,让你心旷神怡。山城多雾,原本就云里雾里的美景,在沥沥细雨的笼罩下,磁器口像是融进了仙境。

磁器口是个古镇,我来重庆之前早有耳闻,千年前还不叫磁器口,叫白崖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嘉陵江的灵秀之气孕育了它,镇后有一座山,叫白崖山,山上的宝轮寺矗立在嘉陵江畔,世代保佑着当地的百姓不受洪涝之灾,岁岁平安。后来宝轮寺迎来了一位真龙天子,他叫朱允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再回笔架山

再回笔架山

我的老家就在笔架山脚下。

今年“五、一”期间,我又回到了笔架山,徜徉在它的山间、树下,欣赏它美丽的景色。

进山的地方,有一片大理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一栋高7米,长9米的牌坊,四个立柱支撑起一块匾额,上面锩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范曾题写的“王羲之碑林”五个怀素体的大字,整个牌坊全部用汉白玉雕刻、组装而成,在青山的背景下,白色的牌坊掩映在绿树中,显得格外端庄、秀丽。

过了牌坊,就来到了上山的通道。我们沿着用各色石板铺就的登山台阶,在道边盛开的山楂花的簇拥和花椒花的幽香中,一步步向山上走去,景区的美景也就渐次的展现在眼前。

笔架山不高,它的美,不在高,也不在大,而在于它的灵气。整座山的主峰由三个相邻、相连的山头组成,成“品”形排列,中间的山头比两边的稍高,象极了中国传统书法文房四宝的“笔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再回母校

离开母校不多不少,满一年了。再回的时候很是感慨。用物是人非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店铺在的,人离开了;店铺不在的,人更是不在了。老师们都变了样,回来的学生也是变了样。虽然各地求学,到一提到回母校看看,再忙的人也愿意丢弃身边的事情,再回去看看。看看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事物。一时间感觉自己真的就像步入社会的人了。告别了以前纯朴的装容,告别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告别了单纯幼稚气的男女喜欢,告别了那段求学生涯。回来,身心愉悦与满足。看看教学楼门前的荷塘又布满了荷叶,看看教师里蹿动的身影,好熟悉。又好陌生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再回山城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回山城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