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松鼠找花生果课件
小松鼠找花生果课件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的意思。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悟。
课时安排:
本课拟2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松鼠及蚯蚓的头饰。
一、猜谜激趣,导入 课题
1.出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板书:花生果)
2.你们喜欢吃花生果吗?(出示小松鼠)瞧,它也喜欢吃,你认识它吗?谁来介绍它。(板书:小松鼠)
3.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松鼠一块儿去找花生果。(板书:找)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怎么找?快读读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分自然段读。
三、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小松鼠到哪儿去找花生果呢?(媒体出示:树林画面)
我们跟着小松鼠来到树林旁边,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能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读表现出来吗?(相机评价,如:绿油油的叶子真漂亮呀!)
2.细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知道这是花生吗?当它间到蚯蚓时,会怎么问呢?
(1)出示小松鼠和蚯蚓的对话,即“这是什么呀?”“这是花生。”分角色读。
(2)引读第二自然段。
(3)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特别提醒学生,小松鼠是自己在对自己说话,相机出示“自言自语”一词读读。
(4)小结:小松鼠多难过呀,快来帮帮它,告诉它吧!(小组学习第五自然段)
四、记诵积累,内化语言
1.分角色朗读课文。(戴头饰)
2.演读背诵。
(1)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背诵松鼠和蚯蚓的话。
(2)小组内选定角色尝试背诵,并交流评价。
(3)小组合作演,要求加上动作。学生评价。
五、运用语言,超越文本
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会怎么做呢?它找到花生了吗?(分组续编故事)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松鼠的花生果里还藏着几个字谜呢,你想猜吗?(出示3个花生果,里边分别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4个上下结构的字,1个独体字)
1.学习生字,读准音。
2.自学笔顺。
3.每种结构,师各范写一个,提示注意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七、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1.花生果长在泥土里,还有谁长在泥土里?泥土里的.奥秘可多了,你愿意去揭开这些奥秘吗?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篇文章《一粒种子》,读完后你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小松鼠找花生果》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一年级教研组展示课的课题是《小松鼠找花生果》。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课文,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并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全文共5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到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教材中有两幅插图,分别画的是小松鼠和蚯蚓在花生开花、结果两个不同时候的对话场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 根据自己的体验,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之美。
(2) 以朗读、想象、拓展训练贯穿课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地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学生专注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二、 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说学法:
想象补白发法:抓住课文内容的训练点,进行补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熟悉语言、内化语言、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三、说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
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
通过默词来检测孩子第一课时学习情况,检测时做到了详略得当,易掌握的不默,能为本节课服务或易错的词重点检测纠正。使得重点突出,记忆深化。
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
教学中我们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品读课文时综合各种手段,逐层深入,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学习到积累,充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第一段教学中主要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进行叠词积累训练,由课文中的叠词,延伸到课外,在积累的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叠词的运用,比如:红彤彤的太阳、蓝湛湛的天空等,在老师的小结中,进一步明确叠词的作用,也为课堂作业做好铺垫指导。
在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而读好课文,同时,设计了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松鼠高兴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自读,老师的引读的形式,逐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时候小松鼠最希望看到什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教学步骤层层深入。教学这个环节,老师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睁大眼睛、自言自语”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意外、奇怪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做到了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第五段教学中先让学生自悟其中的秘密,读好蚯蚓的话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第三部分为想象说话,拓展延伸。
设计了“花生果不是长在(),而是长在()。”句式练习,进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
老师还告诉学生植物大部分的果实都长在树枝上,少部分长在泥土里的科学常识,并进行适时的拓展,还知道哪些果实长在泥土里?以丰富孩子的知识。
从而学好课文,积累丰富的语言。
总之本着“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理念,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第2篇:小松鼠找花生果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 钱敏艳
教材分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了解花生果是在地下结果的。教材配有两幅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可引起学生丰富的表象和想象。设计理念: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与光彩。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相联系,拓展延伸环节中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设计思路: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设了鲜活的空间。在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后,重点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想象,练习说话。通过前天、昨天、今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规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并能用“自言自语”说话。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松鼠及蚯蚓的头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生齐读课题)
2.昨天晚上,小松鼠悄悄地告诉老师,它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找花生果,你们愿意吗?
3.不过小松鼠说它最喜欢爱动脑筋、爱发言而且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所以在去之前它要先考考你们,过过这个词语关,你们有没有信心过这一关?
4.准备好了吗?(出示词语)小松鼠 蚯蚓 花生果 长着 留着 笑着
绿油油 黄灿灿 金色 摘下来 钻出来
睁大眼睛 自言自语(分词组学生开火车读)
5.让我们一起闯关吧!(全班齐读)
二、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1.(细读第一自然段)小松鼠要带我们去哪找花生果呢?(树林)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松鼠来到树林旁边,(出示:一片花生地)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根据生交流点红:①绿油油的叶子。(点红:绿油油)什么叫“绿油油”?你见过哪些植物是绿油油的呀?(小草,麦苗,树叶)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小朋友你们看,(出示图片)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绿油油,谁再来读一读这个词,真绿呀!
②黄灿灿的小花。(点红:黄灿灿)什么样的颜色是“黄灿灿”呀?你见过哪些花是黄灿灿的?(油菜花,迎春花)(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黄灿灿的小花,好看吗?那谁来读一读?读得真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你还能说出象这样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从直观上充分认识“绿油油”和“黄灿灿”这两种颜色。让学生试说说“ABB”结构的词语,学会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花生长着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多好看呀!谁能把花生的好看读出来的?听你的朗读我觉得叶子变得更绿了,还有谁也想读的?听你的朗读,我觉得小花变得更美了!
3.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花生的美!(生齐读)
(品读第二自然段)过渡:小松鼠知道这是花生吗?(不知道)
4.它去问了谁?又是怎么问的?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小松鼠问谁了?(蚯蚓)5.看!(出示小松鼠问蚯蚓图)小松鼠是怎样问蚯蚓的?(“这是什么呀?”)
谁来学小松鼠的样子问问蚯蚓?(指名读句子)6.蚯蚓是怎么回答的?(点击“这是花生”)
单独问某一个学生“蚯蚓大哥,这是什么呀?”生回答:“这是花生” 再问一个学生,一起问:“蚯蚓弟弟,这是什么呀?”“这是花生”
7.你吃过花生吗?花生吃在嘴里什么味呀?(香香的脆脆的)听了蚯蚓的话,如果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8.小松鼠也有这样美好的愿望呢!它想——出示: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角色对话,让学生深入文本,使自己进入角色中。] 9.(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小松鼠看到这么多花生,想到自己整个冬天都不用发愁,还可以把它们制成各种美食,炒着吃、煮着吃、做花生糖吃、做花生饼吃,心里越想越美。于是——(引读)出示: “从那以后,„„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⑴理解“每天”①小松鼠前天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②昨天又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③今天呢?
噢,原来这就是——“每天”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想象理解,通过从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⑵是呀,小松鼠每天等每天盼,结果怎么样?
(学生读:“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①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指名再读:“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理解什么叫“落光)②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交流出示:“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读出疑问语气。)③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就叫“自言自语”。自言自语的小松鼠,充满了疑惑,睁大了眼睛,谁来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景再现,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朗读来反馈自己的理解。]
⑶小松鼠心里可真想不明白呀!
10.小朋友们,花生果到底上哪儿去了?现在我是小松鼠,你能告诉我吗?(在泥土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交流:我从爷爷奶奶那儿知道的;我在乡下亲眼看见过的;文中蚯蚓说的„„)
11.指读蚯蚓的话。
[设计意图:不仅与书本结合,更重要的是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一切来源于生活,要学会细心观察生活。]
三、想象说话,表演激趣 1.原来花生果并没有被谁摘走,全在泥土里呢!真是虚惊一场!
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会说些什么?它以后又会怎么做呢?全班交流。2.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戴头饰)②演读背诵。
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朗读松鼠和蚯蚓的话。
小组合作演,要求加上动作。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与光彩。]
四、保存趣味,拓展延伸
1.花生果长在泥土里,还有谁长在泥土里?泥土里的奥秘可多了,你愿意去揭开这些奥秘吗?小朋友们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果)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篇文章《一粒种子》,读完后你会发现更多的奥秘哦!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现在你们瞧,小松鼠的花生果里还藏着几个字谜呢,你想猜吗?(出示2个花生果,里边分别有2个左右结构的字)出示: “语”、“油”。
1.小组学习:
①先自己观察,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再帮它找找朋友。
②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比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师范写,提示。
3.生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小松鼠找花生 叶子(绿油油)
花生
(谁摘走了呢?)花(黄灿灿)
↓
(埋在地下)
第3篇:小松鼠找花生果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的意思。
3. 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悟。
本课拟2课时完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松鼠及蚯蚓的头饰。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 出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板书:花生果)
2. 你们喜欢吃花生果吗?(出示小松鼠)瞧,它也喜欢吃,你认识它吗?谁来介绍它。(板书:小松鼠)
3. 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松鼠一块儿去找花生果。(板书:找)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怎么找?快读读课文吧!1. 学生自由读书。2. 指名分自然段读。
三、角色迁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