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五只青蛙》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2 08:08: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大班音乐《五只青蛙》

大班音乐《五只青蛙》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借助动作,图片等提示记忆歌词内容,并通过接唱,齐唱等方式掌握象声词处的节奏连接。

在歌曲游戏的过程中能遵守规则,享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青蛙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幼儿对5以内数的递减关系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图片一组,工字钉一盒,蛙鸣筒一只,沙球一只。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爱洗澡的小青蛙》

幼儿进入场地,散点站立。

师:“小青蛙们,一起来洗个澡吧!”

(二)复习歌曲《悄悄话》

随着律动的尾声音乐,幼儿边拍手边走到座位边坐下。

师:“小青蛙们,你们洗好澡了么?”“好香呀!我们一起来说说悄悄话吧!”

(三)新授歌曲《五只小青蛙》

师:我听到刚才有两只小青蛙在悄悄说,池塘边又来了五只小青蛙,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1、欣赏教师清唱,初步感受歌曲,学习象声词处的节奏连接。

提问:

你听到小青蛙们在干什么?

那么好吃的美餐,小青蛙们吃的时候都发出了什么声音?

吃完美餐,小青蛙跳进池塘里的时候是怎么叫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学习象声词处的节奏连接)

2、边看教师演示图谱边再次倾听教师演唱,加深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感受,发现最后一段歌词的不一样。

师:有一幅图,说的也是这五只小青蛙的故事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哎,这一只小青蛙和别的小青蛙看起来不太一样么!听一听,在唱的时候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3、和教师接唱,巩固象声词处的节奏连接。

教师当讲故事的人,幼儿唱象声词。

幼儿当讲故事的人,教师唱象声词。

4、借助动作,教师改变坐位,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师:如果没有老师和你们一起唱,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自己完整地唱这首歌呢?

不过不用担心,我坐在旁边,如果你们有困难的话,我会用动作提醒你们的,好吗?

5、改变速度,借助蛙鸣筒和沙球的加入帮助幼儿调整音色。

师:你们唱得太棒了!有两个朋友也想来加入你们的演唱!它们是谁呢?

你觉得它们可以在什么地方和我们一起演唱?

让我们感受一下,和这两位朋友一起演唱是什么感觉?如果速度加快一点可以吗?

6、在一句歌词中,发现“跳”的节奏点。

师:小青蛙们是一起跳进池塘里的么?

每一只小青蛙是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跳进池塘的?(“跳进池塘里”的“跳”字)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7、全体幼儿游戏。

师:小青蛙们,你们想玩这个好玩的游戏么?

有这么多小朋友,怎么来表演五只青蛙呢?我们来玩一个“合体”的游戏,分别由4位小朋友来代表一只小青蛙,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明确第*只小青蛙由哪些幼儿扮演)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喊到的小青蛙请起立!

第一只!第二只!……第五只!

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第2篇:《五只小青蛙》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

《五只小青蛙》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只小青蛙》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础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3种乐器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较连贯地演奏。

2.能借助对“数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讨论,了解为歌曲配器与记录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乐时,能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谱:《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词图谱(见文后)、压好膜的`空白底版1个(见图1)。

2.3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1支黑水笔、1张幼儿用的小图谱(与教师图谱相同)。

3.乐器:木鱼(6个)、沙球(6个)、小铃(6个)。

4.幼儿事先学过《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动过程:

环节一:回顾、重温阶段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顾歌曲中“递减式数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节奏。

环节二:集体讨论配器方案阶段结合所提供的乐器(木鱼、沙球和小铃),集体讨论、交流适合的配器方案,学习记录配器的方法,为幼儿分组创编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师在大图谱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画出相关乐曲的标记,目的是为幼儿后续记录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见图2)。幼儿尝试使用协商好的乐器(如木鱼)演奏“数青蛙”处的节奏,验证配器方案。

环节三:小组合作阶段1.教师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配器活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共同合作,用这3种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师:用几种乐器?

幼:3种。

师: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笔和一张小图谱底版,小底版和老师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来记录你们大家共同讨论的配乐方法。

师:今天合作配乐记录时有3个要求。第一,每组必须有这3种不同的乐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种乐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谁先去拿乐器;第二,选好乐器后,还要商量怎样用这3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要确定由谁记录配乐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将你们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跟随歌曲演奏出来。

(教师提出上述3条要求后,还要通过反问,引导幼儿复述这3条要求,帮助幼儿强化小组合作配乐的任务意识。)

师: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幼:商量好谁先拿乐器。

师: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幼:推选一个人来记录。

师:第三个任务是什么?

幼:听着音乐自己演奏出来。

师:你们画的时候,我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倒数10下时,你们的方案就要设计好。哪组快,哪组的方案就会先被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6人一组,分成3组,分别围在相应的桌子旁进行协商与配乐活动。)

2.教师围绕上述3条合作要求,督促每组幼儿明确分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

师: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谁来拿乐曲?

幼:我拿!

师:检查一下,你们组是不是3种乐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乐器了?

师:赶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乐?由谁记录?

(教师通过语言督促,引导幼儿学习快速合作,并记录配器方案。)师:我要倒计时了10、9、8……1。

3.教师连续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边观察各组配乐情况,一边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小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阶段教师将每组幼儿的配器方案图贴在黑板上,分别邀请3组幼儿轮流尝试跟随音乐合作表演本组设计的配乐方案,并反思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困难。

表演组1师:刚才第三组最快完成!先请他们组表演,看他们能不能听着音乐,按照他们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师邀请第三组的6位幼儿各自拿着相应的乐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横排,并提示他们持相同乐器的幼儿站在一起。)

师:“你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图谱吗?”幼:需要!

师:看清该怎样演奏了吗?检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乐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师引导此组幼儿再次对照图谱,重温配器方案“木鱼、木鱼、小铃、沙锤、沙锤、小铃”,为即将的合乐演奏做好心理准备。)

师:看他们能不能把每个配乐的地方都演奏出来!

(教师刚一放音乐,此组幼儿就没有衔接上,于是教师中断音乐,引导大家反思。)师:他们在前奏就遇到困难了?怎么回事?幼:没准备好!

师:前奏该谁演奏?幼:我!(手持木鱼者)

师:木鱼是吗?需要再试一次吗?

幼:要!

师:能准备好吗?

幼:能!

(第三组幼儿演奏结束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反思小组合作的情况。)

师:这次,他们组演奏的怎么样?幼:不太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每个地方都演奏出来了吗?

幼:他们老是停顿,不连贯。

师:你们发现是哪个乐器在演奏时出现了停顿、不连贯?

幼:小铃。

师:小铃怎么回事?幼:没有敲!

第3篇:五只小青蛙音乐教案

五只小青蛙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只小青蛙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只小青蛙音乐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由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小青蛙贯穿始终。歌曲《五只小青蛙》形象生动,这首歌曲把小青蛙看到虫子时所发出的声音,用变化的节奏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幼儿比较容易感受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歌词蕴含着数量递减关系,这使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然感知数量知识。

幼儿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这节歌唱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

2、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衬词。

3、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大班音乐《五只青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音乐《五只青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