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66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是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
2、是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是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5、是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第2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永利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全校进行安全、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古人的高风亮节;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艺术。教材会让你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安全教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后,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就不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了。通过“真实再现”、“行动在线”、“拓展延伸”、“警示台”、“天天提醒”、“知识链接”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形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真正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环境教育:这本书从学生的实践生活出发,从周边的环境问题入手,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
因我校是山区学校,学生在安全、环境方面的认识较少,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就更少了。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些专业课程。
四、教学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中央领导对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3、通过感知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地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很重要的。
六、教学措施: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3、注重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5、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6、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7、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空。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小学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8、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强调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9、强调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地方课程可与国家课程结合使用,相互渗透;也可单独开设。主要运用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总之,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安全、环境、传统文化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自然美景看不够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灵武。
2、知道为了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
3、了解灵武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都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教学过程:
一、介绍现有的水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水资源也很危险。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水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几年前,济南的泉水有很多的源头已经断水了。
二、讨论:你还去过灵武的哪些自然景点
1、学生讨论:师板书:长流水、高庙、枣博园、西湖。
2、思考:这都是我们家乡灵武的美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保持它的洁净、美丽、永远年轻呢? 生讨论:
(1)可以组成一支护卫小分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拾一些垃圾。(2)多植树,种草,种花,使他们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四、联系实际
1、面对如此美丽的自然美景,我们应该如何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呢?
2、学生各自讨论,也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讨论。
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打算。
五、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家乡美景图片展的活动。把自己的美好的遐想,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描绘出来。
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
3、以“家乡的变化”为题目,写一次写作。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丰富的资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球上都有哪些自然资源。
2、懂得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做保护资源的小宣传员。
二、教学重点:
懂得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都需要哪些资源吗?
(二)学习新课:
1、你发现同学浪费水,浪费电你会怎么做呢?
校园节能督察队的作用可真大啊。每天发现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都及时制止。同学们也懂得了节约的重要性。2、3、4、学生自己读课文
思考:我们身边都有哪些资源?并说说对这些资源的了解。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三、课堂小结
我们灵武的自然资源这么丰富,我们要好好保护,做好保护资源的小宣传员。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我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1、2、3、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懂得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懂得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很美,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家乡的美丽。
1、分小组讨论我们的家乡美在哪些地方?
学生交流:丰收的田野美,一幢幢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小桥流水美,丰收的果园美,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更美。
2、3、说说环境保护的作用 美文欣赏: 学生自读,抽生在班上读。
三、课堂小结:
我们的家乡这么美,我们能不爱我们的家乡吗?能不保护我们的家乡吗?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小草的微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小草是人类的朋友。
2、了解小草的作用。
3、学习小草不屈服的精神。
4、做个爱护小草的使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小草是人类的朋友。
2、了解小草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小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草的文章。
1、指名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能看见小草。
2、学生交流。
3、小组交流有关小草的作用。
4、师生共同总结:
小草能使空气清新。
小草能放沙尘暴。
小草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小草还能美化环境。
是的小草的作用可真大啊。
5、学生在小组交流你生活周围草坪的情况。
6、我们知道了小草的作用这么大,小草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草呢?小组讨论。
7、师生总结:要做个保护小草的小使者。
三、课堂小结:
为了让小草永远微笑,让我们共同保护小草吧。
第3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完成前5歌单元。其中第一、二、七单元是诵读经典,第四、五单元是书法名家和绘画欣赏,第二单元是传统节日,第六、九单元是齐鲁名人河政治人物,第八、十单元是名
第4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13——2014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增强学生德修养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的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开设课程《卫生与健康》(三四年级)和《长在宜昌》(五六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方面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国防教育方面
通过国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