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2 08:04: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以失败收场,但也为多年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和维新派主导的一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弱小。清朝晚期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手中,当戊戌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利益时,就遭到了遏制和镇压。

维新派在变法的过程中,并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无法说服顽固派,甚至连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另外,在变法的过程中,维新派一些激进的宣传也为变法增加了社会阻力。

戊戌变法的目的虽说是为了救助那些生活不好的人民,但是却缺乏实际考虑,过于乐观的估计改革形式和变法的难易程度。同时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变法最大的依仗不过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官僚。

在戊戌变法的.103天中,皇帝一共发出改革谕旨286件,平均每天近3件。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开始就为变法埋下了祸根,而且这种冒进的措施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另外,维新派在变法的过程中,采取的就是单纯的自下而上的和平、合法的方式,手段过于单一。

第2篇: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维系一成功一失败原因分析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一成功一失败的原因分析

中日两国都曾在19世纪先后进行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变法运动,但结果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在历时百天之后以失败告终。个人以为中日两国维新变法产生不同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改革背景

日本的维新改革基于幕府统治腐朽的基础上,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同时强藩政权离心倾向变大,国内反幕府统治呼声一片。而中国当时的封建统治依然强大,保守派通过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方式依然维系着腐朽统治。

二:改革目的中国的维新主要侧重于技术成果的维新,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维系走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日本则是基于制度的改革,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三:改革力量

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困境,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力量结合反幕府强藩,团结号召广大农民和市民,能做到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可以说力量相当强大。而中国维新只是皇帝身边少数近臣的改革,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同时,维新派将改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没有军队和人民的支持下,改革很难成功。

四:国际国内环境

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殖民主义高潮尚未开始,西方列强的也主要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90年代末,此时资本主义正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勾结清政府,阻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以说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它通过改革走向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

第3篇:维新派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接踵而至的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将昔日中华帝国从五千年的光辉灿烂推进了无尽的屈辱中。“知耻而后勇”,已近残破不堪的清帝国挣扎着开始新一个“维新时代”,全国通力,友邦平静,就在1897年底,似乎已隐约可见“三年初见成效”的气象。正当此时,昔日“三国干涉还辽”之一的友邦德国突然打破平静,借巨野教案出兵占了胶州湾。紧跟着,俄国占了旅顺和大连,英国接管了威海,法国提出要“租”广州湾。转眼间沿海、沿江又有一大片战略要地变成了列强的殖民地!全国上下在一片骇然与震惊之后,民族主义与救亡运动在1898年春再度高涨。

1898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这一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并得到当时清廷重臣翁同稣的支持,其改革理念影响力不断扩大。6月11日,光绪帝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