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无题随想录杂文随笔
无题随想录杂文随笔
有些时候,想写却没有主题,有的时候,定好了题目,写着写着,就天马行空起来,不知自己把自己逮到了哪里,索性就起个名字叫做随想录吧,没有主题,只是把日常的一些想法和思考收拢起来,算作对自己一些随机想法的整理,或长或短,与朋友交流。如果朋友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给我的每一篇随想录起名字哦,欢迎来谈谈。
诗和远方,是青春里最具有吸引力的字眼。在一个诗歌渐少的岁月里,诗更多的成为意向中事物,它或者浪漫或者忧伤,忽明忽暗的非真实模样,成为诸多年轻人心中的向往,但,又有几个人会读诗呢?我们听《当你老了》这首歌百听不厌,或许较少人知道与这首歌同名的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睡意昏沉…… 我们以为这首歌是写给父母的,其实是写给爱人的,你看,诗在眼前,你却未必能够理解它的深意。梭罗为了证明自己可以简单的生活,而不依赖所谓的大工业生产,在瓦尔登湖边开辟一片土地,用一点一滴的劳动来赚取自己生活的必须品,他曾经在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大道至简,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阐明。梭罗选择皈依自然的背景,不难解释。当下的很多人在读梭罗的作品时,难免会对他笔下的生活产生几分向往,眼前就是阳光湖岸,眼前就是森林自然,这让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的人的内心,生发出对美的向往。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真正探明梭罗这样做的原因时,就会对当下自己的行为产生深入的思考:
梭罗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国崛起的年代,当时的美国,处于19世纪中期,如果你对世界历史稍微熟识的话,会知道当时的世界正在争前恐后的进入工业时代,而孤居海外,与欧洲大陆远离的美国尤甚,因为地域上的距离,使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开始的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已经逐渐上演,交通工具的改善,缩短了跨越大西洋交通的时间,使得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利坚这片土地上同时开展,工厂里的排放的烟雾废气,在当时被一些作家们描述成令人兴奋的美好事物,认为正是这样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才使得社会的发展滚滚向前。每个社会中都会有与社会保持着一定距离的思想者,他们生在这样的时代,却与这样的时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已足以很好的观察和反思这个世界的发展,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痛苦也在于此,他们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观察着这个世界,询问并解答着问题,就像阿来在《当我们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这本书中所谈到的一样:文学往往不是对社会的附和,而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质疑,反思和批判。这不仅仅是一名作家的态度,而是一名思想家的态度。梭罗所追寻的“自然主义”生活态度,让他的身心散发着无以伦比的光芒,以至于到了今天还有诸多读者的追随,他所谓的诗和远方,其实就是脚下的土地和自己热爱的生活,简单到极致的生活。当下国内尊崇“自然主义”的作家或者艺术家也为数不少,当一个社会发展繁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再去追随多么华彩的东西,反而会返璞归真,追求简单。
就像唐朝和宋朝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不一样似的:一提到唐朝,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起锦绣唐朝,豪迈万丈的霸气感觉,那种华丽和自豪感是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字,诗歌和书法绘画来体现出来的;相比之下的宋朝,在诗词上的语言习惯没有唐朝那样磅礴,那样恢弘,多半会显得小家碧玉,当然豪放派的诗词是另谈,但即便是豪放派,其用语习惯也与唐朝的边塞诗歌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在书法绘画上的区别更是明显,我们能够从宋朝的艺术品中一看就是满满的宋朝的味道,为什么呢?小巧别致,说的不好一点有点小家子气,就像宋朝的政府偏爱一隅一样的感觉,在艺术上的体现不是张扬的,是内敛的,绘画的笔触是简练的,处处带着精致的江南的味道,两种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其实体会一下,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一如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书香世家和暴发户之间的区别一样,在这里不是贬低暴发户怎样,我从来都很尊重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来获取财富积累的方式。但是抛开单纯的物质财富来讲,精神层面的高度真的不是一代人可以培养的起来的,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或者精神层次,是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相关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方式或者着装来判断他的层次。比如我们讲艺术家或者文学家谈吃的,我们只认梁实秋,汪曾祺或者蔡澜,其实透过他们的文字去看,他们之所以能够很从容的把美食写的很过瘾,就是他们内心是有积淀的,有了这样的积淀,能够从眼下的生活里读出诗歌的味道,那还向往什么远方?
第2篇:大学生活之随想录杂文随笔
大学生活之随想录杂文随笔
我记得我上个学期在学校是比较孤单的,刚开学有点不适应,舍友们的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为出现了高工,我就搬走了。所以,上个学期我一连换了两个宿舍,和舍友的关系自然没那么好,加上我每天泡图书馆,而我们平时也没什么交流,我又是一个慢热的人,自然关系就那么平平淡淡咯。
寒假的时候我还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在学校这么孤独,当我向别人抛出交朋友的杆枝时,别人都熟视无睹,为此我还郁闷了好久。后来看了郁可唯的书,也看见了有很多和我感同身受的大一新生的时候我就没那么忧伤了。之后我在知乎网、简书上面看了很多文章,说是习惯独来独往的人真酷,还有一个人有很多好处的时候,我再想想自己,确实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顾及别人,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
后来,我不知道是怎么想通的,也许是一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许是书看多了提高了我的视野,也许是人长大了就不在那么幼稚了……
我突然觉得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当然,两个人也有两个人的好处,既然事情已经是这样了,何必强求它去改变呢。好朋友是强求不来的,顺其自然,你总会遇到那个值得你珍惜一辈子的朋友的。我始终坚信,朋友应该宁缺毋滥,点头之交的`朋友太多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我现在应该做的是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好好学习,而不是沉浸在人际交往的胡同里。我甚至想好了,我在新学期会变成什么样,依旧一个人上课吃饭,不过我那时候已经坚强了,不再总觉得这有什么孤单了,因为长大了,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我,这种小事不在值得我注意了……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开学之后我并不是一个人。舍友们的关系突然变好,做什么事都是一起的,这让我大跌眼镜,我不明白怎么突然变了。
也许是上学期我们刚开始接触还不太熟吧,所以彼此都有点隔阂,但是这学期就不一样了啊,我们都认识一个学期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彼此也有了一个了解,对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是能走到一起的。
但是,对于我,经历了上学期的孤独,它让我变得更加独立,敢想敢做,变得不再那么扭扭捏捏,这就是独立的冲劲,它也让我学会了一个人要如何的独处,也让我体会到了安静思考的妙处,也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所以,我想对未来的新生说,孤独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当你静处的时候,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你在为人际关系而苦恼时,不要过多的埋怨自己,你应该做的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会独立,好朋友会在某个街角等你过来的。要知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第3篇:无题-高一杂文随笔
无题-高一杂文随笔
明月当空,夜微凉。
“哥,爹爹让我问你……”萧柔打开门,看到的是已醉倒的萧穹,她微不可闻地皱了一下细长的柳叶眉,快速走到桌边。萧穹趴在桌上,修长的手指紧握着酒杯,脸颊因酒醉而显得微红,长长的睫毛似是沾湿了,黏结在一起。
萧柔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伸过手去拿他的酒杯,手腕却被抓住了。“韵儿别离开我……”萧柔一愣,呼吸滞了一下。哥哥,你果然是为她而醉。李韵儿,你施了什么妖法,竟让我一向冷静的哥哥如此无法自持。眉眼一垂,视线所及,是萧穹俊毅的脸庞,这是她深深爱着的人啊。心中泛上一丝酸楚,哥哥,在你心中,我算什么呢,难道你感受不到我对你的情意吗,难道你真的只把我妹妹吗?眼中蒙上了一层雾。萧柔轻轻挣开手腕上的钳制,走出了房间。
今晚的风可真凉啊。
萧柔在院子中的石桌旁坐下,任由冰冷的风与发丝纠缠。
第4篇:无题(随笔)
E度网专稿
今夜的雨,出奇的大,哗哗地打在叶上,明明是严酷的夏日,却有些悲凉的感觉。
六年多的相处,说不怀念是假的。六年的感情,说舍得是可笑的。然而,命运早就注定要我们分离,不是吗?我捂着脸,努力地不让晶莹的泪花溢出。
即使自欺欺人,再给我时间好吗?我会尽我所有能力,牢牢抓紧那渐渐溜走那时光的双手……我如是想着,却是笑了。什么时候,开始伤感起过往呢?
毕业了,说不懂是快乐还是苦涩。可时光终究是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明明已经看到它行走过的轨迹,却还是捉不住它。
我想起了一句话,我曾经老是用这句话“劝诫”好朋友:笑着也是一天,哭着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好过一点呢?现在想来,当年的自己真的是碎碎念得太多了,她会烦吗?不过,这句话,却适合用在现在的我身上,或许也适合跟我一样的你。
夜其实已经深了,唯
第5篇:随笔:无题
随笔:无题
高速公路上一条条间隔的白线和耳机里缓缓播放的音乐,迅速让我的思绪进入空泛状态,我整个身体也放松起来,便慢慢开始享受着这种松弛。我老是说这是我每次出门所最难得和期盼的。
一旁的黎师傅握着方向盘侧过脸看我不再吱声,他也开始专心开车,我怕他误会赶紧跟说:昨晚没睡好,我想先眯一会。师傅微笑着:看来你们也不容易。我笑着不再说话,假装很瞌睡。我们每次侃到一个小时以后我便累了不想说话,他倒挺积极,总是主动找话。每次我都觉得可对不起他。
黎师傅是公司的司机,四十出头,性格不羁,家里一儿一女,大儿子即将升高中,学习很好,也很听话,每次谈到大儿子,他都一种滔滔不绝的势头。他向我询问高中和大学的生活,说儿子以后一定是要上大学的,像你们一样。我听他这么说不知怎么回答,我就给他说我其实挺羡慕你们的,我一直有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