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1 22:06: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

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

科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 科学精神。结合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本活动中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让幼儿充分探索、实验、操 作并体验如何用餐巾纸将矿泉水提起的方法,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激发了探究科学的欲望。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餐巾纸。)

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 出示矿泉水(请幼儿提一提感受提水桶的感觉。)

提问:我们平时除了用手提起水桶外还能用什么提起水桶?

二、观察现象,引发疑问。

你认为薄薄的餐巾纸能提起水桶吗?请你动手试一试。

三、自己探索,寻找答案。

1.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你却失败了?请想办法寻找成功的方法并将成功的方法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方法。指导幼儿做好记录表。

四、交流发现,得出结论。

请成功的小朋友结合自己的记录表介绍经验并演示提起水桶的方法,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学习他们的方法将水桶提起。

五、通过记录表总结能提起水桶的方法有:(1)将餐巾纸折叠起来将水桶提起来;(2)将餐巾纸搓成纸绳将水桶提起来;(3)将餐巾纸经过几次折叠将水桶提起来。

六、鼓励幼儿大胆验证提起水桶的方法。帮助没有成功的幼儿找到成功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七、两个人合作想办法提起两桶水。

1.请小朋友两人合作尝试用一张纸提起两桶水 2.请小朋友两人合作尝试用两张纸提起两桶水。

八、(一)激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环境,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解决儿童心理需要与生理不成熟之间矛盾的最好手段。它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需求,因此对幼儿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价值。

(二)在活动主动学习

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这点对于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和主创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运用自身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受到的启发来解决问题,达到生成目标,创造力得到发展。

(三)尝试主动学习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应给予尊重和保护。教师对孩子们大胆尝试与探索的精神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情绪振奋。其间,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

(三)坚持性学习品质的培养。总之,幼儿在活动中,时时刻刻面临着教育契机,教师要做有心人,利用和创设有利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第2篇: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

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源于一次撕纸游戏,在撕纸游戏中,有幼儿说:“老师,我把纸撕成一根一根面条了!”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有的幼儿撕面条很快、很轻松,有的幼儿怎么也撕不好,总是撕成一块一块的,当时我也觉得很奇怪,也尝试了一下,还用了不同的纸做实验,后来我在网上收集资料,发现这就是纸的纤维走向,并且顺着纸的纤维走向撕,就能撕成一根一根的面条,相反,不顺着纸的纤维走向撕,就会撕成一块一块的。我便随手取了常用的面巾纸,试验了一下,果然如此。后来我又做了一个尝试,顺着纸纤维走向把纸拧成纸绳拉了拉,拉不断,接着我又拧了一根纸绳,这一次我没有顺着纸纤维的走向拧,结果一拉就断,真的很奇妙,原来我们常见的纸中还藏着这样一个秘密。知道这个科学奥秘后我也迫不及待想与孩子们分享,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所以将科学奥秘直接告诉孩子是不行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索,所以我便设计了《纸绳力量大》这一节学活动,主要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选择了生活中常用的面巾纸以及幼儿园美工区常用的皱纹纸给孩子探索实验,实验中自己发现纸的纤维走向,知道了撕面条的奥秘以及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这样不仅能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将纸变成纸绳,发现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初步了解纸纤维走向与纸绳有承重力的关系。

3.增强对科学奥秘的探索欲望,在合作游戏中体验团结力量大。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

难点:初步了解纸纤维走向与纸绳有承重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的准备:面巾纸、皱纹纸、报纸若干,装满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箩若干。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不同的纸,有过搓纸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将纸变成纸绳,发现纸绳有承重力。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装满水的牛奶桶,提问:用这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装满水的牛奶桶给拎起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自取一张面巾纸想办法尝试拎一拎牛奶桶,教师巡回指导。

3.经验交流,引出将纸变成纸绳拎起牛奶桶的好方法。幼儿自制纸绳,再次尝试,用纸绳拎一拎牛奶桶。

4.讨论交流:为什么有的纸绳能成功拎起来牛奶桶,而有的纸绳在拎的时候会断呢?

(二)动手操作,初步了解纸纤维走向与纸绳有承重力的关系。

1.通过撕纸活动,发现纸纤维的走向。

(1)教师:其实面巾纸里还藏着一个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沿着面巾纸的每条边撕一撕,你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自主玩撕纸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3)讨论交流:有什么不一样呢?(面巾纸有的边能撕成条条,有的边撕成碎片。)

(4)教师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就是纸纤维走向。我们顺着纸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纸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有承重力了,能拎起这装满水的牛奶桶了。

2.通过验证,初步了解纸纤维走向与纸绳有承重力的关系。

(1)教师:现在你们知道了这个秘密,想不想再试一试呢?这次我们要先找一找纸纤维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纸绳,记得还要拧紧点哦,这样会更牢固。

(2)幼儿尝试顺着纸纤维走向自制纸绳,再次拎一拎牛奶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经验迁移:合作拧纸绳,感知不同纸质的纸纤维走向及和承重力的关系。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纸,瞧,这是什么纸?(教师出示皱纹纸)皱纹纸能做一根有力量的纸绳吗?

2.教师交代要求,请两个小朋友合作拧纸绳。

3.幼儿两两合作拧纸绳,教师参与指导。

4.纸绳拧好后自主尝试拎重物(如:合作拎两个牛奶桶、拎更多的牛奶桶、挑战拎小椅子等)

5.大胆猜测:用纸绳拎起我们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能不能成功?引出把我们做的.纸绳和在一起,这样纸绳的承重力更大。

6.教师把幼儿制作的纸绳全部合起来,变成一根又长又粗的大绳,尝试拎起小朋友,体验团结力量大,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教师出示废旧的报纸,引发幼儿探索报纸的纤维走向以及报纸制作的纸绳是否有承重力的欲望。(将报纸带回班级的科学探索区)

2.亲子游戏:在家寻找一些其它纸的纤维走向,并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纸绳,继续发现还有哪些纸制作的纸绳有力量。

活动反思:

1.活动内容的选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活动的内容选择就源于幼儿的好奇心,并且在选择操作材料时也考虑到了,选择幼儿熟悉的,身边随手可及的面纸给幼儿进行操作和实验,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发现纸纤维的走向,知道纸绳有拉力,寻找出普通的面巾纸中所隐藏的秘密,从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2.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

本节活动有三个目标,在活动中也分别通过三个环节来达成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探索将纸变成纸绳,发现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这个目标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幼儿自制纸绳,然后用纸绳尝试拎一拎装满水的牛奶桶,有的幼儿成功了,有的幼儿失败了,但是从成功的实验中发现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反之从没有成功的实验中便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索为什么有的纸绳有承重力,有的却没有,这便是活动的第二个目标: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初步了解纸纤维走向与纸绳有承重力的关系。活动中第二个环节,首先玩了撕纸游戏,从中探索发现纸的纤维及纤维走向,接着又引导幼儿尝试顺着纸纤维走向再自制纸绳,再次拎一拎牛奶桶,从而了解纸的纤维走向与纸绳的承重力有密切的关系。活动中第三个环节是迁移幼儿的经验,继续探索其它纸有没有秘密,这里教师又提供了幼儿常用的皱纹纸,同时大班的幼儿已具备很好的合作能力,并开展了两两合作制作纸绳的活动,挑战拎更多的牛奶桶,从而发现皱纹纸做得纸绳也有称重力,最后还将幼儿做得纸绳全部和在一起,拎起小朋友,幼儿更惊喜,也充分感受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完成了活动目标三。总之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目标也逐步完成。

3.本节活动的亮点——体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呈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本节活动设置了环环相扣的操作活动,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在活动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如何用薄薄的面巾纸来提起这样大的一桶水?”幼儿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首先想出改变纸的形态,自制纸绳,拎牛奶桶,大家操作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可孩子们没有放弃自己的探索实验,又开展了撕纸的实验,在撕纸活动中知道了面巾纸里有纸纤维的存在,还了解的纸纤维有一定的走向,然后孩子们就制作纸绳,顺着纸纤维的走向做纸绳,再次拎一拎牛奶桶,从而知道顺着纸的纤维走向拧绳,纸绳就有了承重力,可以成功的提起水桶。总之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实验操作,有成功有失败,还有鼓掌欢呼声,最后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第3篇:大班科学:纸绳力量大

大班科学:纸绳力量大

设计意图:餐巾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在观察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他们喜欢探索用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怎样让孩子探究到餐巾纸里有纤维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纸绳力量大》,主要是要他们探索餐巾纸里纤维存在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餐巾纸里纤维的走向,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纸绳有拉力的特点。

2、通过实验知道纸里有纤维,,找到纤维走向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对科学小实验的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