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忆母亲阅读及答案
忆母亲阅读及答案
忆母亲阅读
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②“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③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④“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⑤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⑥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的,从庙里求来的。”]
⑦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着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⑧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⑨1956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 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
⑩“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11)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
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
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
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
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
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
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
《母亲的记忆》答案
1.(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
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
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
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
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
第2篇:《忆父亲》练习题及答案
《忆父亲》练习题及答案
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儿,使我、妻、母亲面面相qù___,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⑦是呀,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根据④⑤段拼音写汉字
道qiàn( ) 面面相qù( )
2.第⑤段横线上应补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
4.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神情?
5.第⑤⑥两段划线的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第②⑤段,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意味着什么?
7.嘴里说阴,脸上作晴在文中的意思该如何理解?
8.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9.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为什么赞不绝口?
参考答案:
八.1.歉 觑
2.背台词
3.正襟危坐
4.郑重其事
5.敬重、体贴、略有惧怕
6.在潜意识里,父亲认为自己是一位演员,这流露出他的敬业精神和自豪心理。
7.表演时说话的内容与脸上的表情不一致。
8.父亲做群众演员时的另外一些小事。
9.父亲对工作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第3篇:《忆父亲》阅读及答案
《忆父亲》阅读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父亲》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忆父亲》阅读及答案 篇1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北京电影学院)一条路,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下。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在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正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里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的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
第4篇:《最忆母亲裹粽时》的阅读及答案
《最忆母亲裹粽时》的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最忆母亲裹粽时
赵宁生
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
第5篇:最忆母亲裹粽时阅读题及答案
最忆母亲裹粽时阅读题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最忆母亲裹粽时
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一件民
第6篇:忆母亲作文
忆母亲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母亲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忆母亲作文1
蒙蒙的小雨在绵绵不休的下着,仿佛要倾诉心中所有的不满。静坐窗前的是一个灰心丧气的我,窗外的雨好像就是我此刻心情的写照。我灰心也许是因为我无以回报岁月的赐予。在我眼里一种永远值得洒泪的感怀岁月将被这一次的失败而划上句号。天,沉沉的……
“孩子,坚强些,如果苦难在那里绽放着异彩,那么,那里必然有着一种天堂。”隐约中,像是母亲的呼唤把我从深渊中拉回来。于是,泪水控制不住地流下来。我想起了母亲……
那是一片亲情的海,母亲就像是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久雨后的彩虹,给大地一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