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李白的写诗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写诗风格的形成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起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浑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神奇瑰丽,清俊飘逸,意境开阔,慷慨激昂,美不胜收。那么李白的诗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家庭出身的影响
据最早的文献记载,李白是五胡十六国之一西凉国的创建人武昭王李高的九世孙,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在隋朝末年,李白的祖先因罪或其他原因流亡到西域的碎叶,隐姓易名,流落了五世,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亲才携带家族重新返归内地,定居于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油),同时恢复李姓。唐朝皇帝也是李高的后裔,所以李白长大以后在社交中常常同唐宗室子弟联宗,以从兄弟、叔侄或祖孙相称谓。范震威先生以确凿的证据,考证出年龄小于李白的当涂令李阳冰是李白的从叔,李阳冰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的八世孙,从而反证出李白为兴圣皇帝的九世孙。范震威先生认为,“李白为李的九世孙,”既出自救济过李白并为李白写过《草堂集序》的篆书家李阳冰的笔下,又出自和李白有过通家之好的范伦之子范传正之手,而范传正不仅是李白墓所在地之父母官,还曾为李白迁过坟,撰写过碑文,所以应是可信的。而范震威先生通过对他首创的“李氏族谱”的研究,第一次确立了李阳冰和李白的叔侄关系,从而为李白赠给近亲、远亲和族亲的数十首诗的诠释与解读,找到了一个可资参照的坐标。
从前人和范震威先生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是出身于皇亲贵族家庭,他的祖先作为皇亲自然是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他的父亲李客又是个富商,爱好文学,那么一定会从小给李白灌输家族血缘的有关思想,这样使李白从小就有一种皇族的优越感,在别人面前就表现出高傲、藐视的的态度,再加上家庭的宠爱,李白的性格就具有明显的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椐安旗先生的《李白纵横探》讲,他三岁时就听大人讲《常娥奔月》。后来又听父亲讲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楚辞》及《庄子》,他听后自然不会无动于衷。这些都培养了他的想象与联想能力,从而为他落拓不羁的性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据前人和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研究,李白幼年和青少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同时受汉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的相貌,更赋予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四川那曾孕育了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和陈子昂的山川培养了他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扶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羡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⑤的情景。因为四川又有许多道家学者隐居,就在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李白17岁,读书匡山,并向赵蕤学纵横术时,在河南郾城观公孙大娘剑器舞,后来写出名篇《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由此看来李白的家庭无论是否是皇亲,他是在汉文化和有浓重地方色彩的西域文化的背景下成长确是事实。傅璇琮先生已经谈到在此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他已有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其实,西域文化背景对他的性格影响更大,西域毕竟地处偏远,其儒家思想的约束影响远没有中原地区那样明显,这样,什么“忠君”“克己复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思想于他便很淡漠。(但有儒家的济世情怀)相反,地域的迷信色彩、神话传说、历史传说及道家思想等倒在他心灵深处扎根。正如上面傅璇琮先生所说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慕神仙长生不老,喜游侠击剑,曾从赵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等,这样他既有强烈的纵横家思想,有豪侠之风、放浪之习,又羡慕神仙世界,反复吟咏游仙的主题,热心修炼长生之术,同时还抱有儒家的济世情怀。他能融合老庄和佛学思想。他称赞佛家的“空”,道家的“无”,而这正好促使他解脱烦恼,转向豁达,融入自然。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有时他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这些都为他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奠定基础。
三、游历山川的影响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5岁时,开始了他游历名山大川,交结豪侠少年的壮游。,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漂浮洞庭,游历襄汉,登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乎半中国。当然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这些暂且不说,就半个中国所见,会有些什么呢?
首先,是锦绣山川的美景。美丽的大自然对一个人的心胸影响何等巨大。正如范仲淹所说:“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当人们面对如此山川美景时,只有慨叹造物主的神奇,天地之伟大,宇宙的浩淼,《登锦城散花楼》云:“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横江词六首》其一云:“一风三日吹到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此时的心胸多么开阔,思想多么自由,哪还会有什么功名利禄,儿女情长的苦恼?这对李白的豪放性格能无影响?
其次,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其中也包括各地的宗教信仰的影响。“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的壮举,谁看了又能无动于衷?“盘庚迁殷”“卧薪尝胆”“葵丘会盟”“昭君出塞”“三顾茅庐”等历史人物的伟大,谁不俯首膜拜?这些丰富美丽的神话,源远流长的历史曾令多少有识之士动容?特别是之中丰富的想象,怎能不让李白内心汹涌澎湃?如《江上吟》有“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丑女来笑颦》云:“寿陵失白步,笑杀邯郸人”等明显有传说内容。
再次,是率真的民风,纯洁的民情。江南的柔美多情,江北的粗犷豪放,齐鲁的剽悍执著,西蜀的能歌善舞,这些淳朴率真的习俗能给人带来多少美好的回忆。大诗人李白也一样,他因此而丰富了想象力与联想力。如《荆州歌》有“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长干行二首》有“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渝堆。”等,这就是民风、民情对他的诗风的影响。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后,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他遇见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见高适,这三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等地。李白和杜甫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⑥”天宝四载秋,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但以游梁宋为最久。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心情也很悲愤:“摧残槛中虎,羁拽鞲上鹰”,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随着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他的愤怒不断爆发,揭露现实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来愈强烈,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这些社会经历与个人遭遇使他豪放落拓的个性发挥到极点,从而创作了许多的浪漫主义诗歌。
四 政治报负难以实现的影响
由上面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始终追求他的政治理想,可直到天宝元年,李白因受到友人的推荐,被召入京。唐玄宗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的闲职。在将近三年的长安生活中,他目睹朝政的黑暗,渐渐与朝廷发生矛盾,终于被宦官高力士、杨贵妃等人陷害,被迫离开长安,开始新的.漫游。安史之乱后,他又被召为幕僚,接着又受牵连入狱,后被释流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不顾衰老,请求从军,后因病未能如愿。
政治上的一再挫折,生活上的长期颠沛,磨练了他的思想。正因为他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理想境界,所以在诗里就较多地借助于浪漫而丰富地想象来表达理想。他常常把地上的舞台移到天上,用一种虚幻的境界来描绘现实生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说:“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不难发现诗人所憧憬的理想境界。如果没有政治失意的经历,他的这样的浪漫风格也许会受到影响。
五、盛唐思想的影响
由历史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国势强盛,政治开放,文化辉煌灿烂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唐代中国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声望。唐朝实行开放政策,亚、非地区诸多国家的使节、贵族、商人、学者、艺术家和僧侣等,不断来唐朝观光、留学、访问和贸易。唐朝派往外国的使臣、学者、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也不绝于途。当时和唐朝通使友好的国家70多个,主要的有新罗、日本、大食、波斯、天竺、尼波罗等。
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政治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纷繁,为唐代文化的高度繁荣提供了条件。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和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继承前代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创造出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文化,在政治、法律、教育、经史、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唐代文化以其高度的发达性、多样性和世界性的特点著称于世界。唐代文化是当时东亚世界文明的核心,它对东亚各国和各地区产生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唐代诗歌之所以气象万千,在于唐代政治的开明与开放。一旦政治对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减弱,社会环境宽松,那么人的思想就会自由起来。不但是个人的思想没有了禁箍,各种流派思想的交流也更加自由与深入,最后互相的渗透同化,这种情况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就是丰富多彩,表现在人的个性方面就是博大精深。
李白就生活在最强盛的时代,在他的身上,就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禅者的玄思独绝。国家的富强使他有自豪感,从而使他激情涌动;社会的稳定使他有机会漫游各地,自由挥墨;经济的发达为他开阔了眼界;政治的开放为他提供了敢于直抒感情的机会,为他傲岸不羁性格的展示创造了可能;而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的纷繁,更为他大胆的夸张与丰富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说:盛唐造就了李白,李白辉耀了盛唐。李白的名字是和盛唐――一个开放的、气象宏大的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以来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第2篇: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吧!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篇1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篇2
因为李白生活的时期是唐朝非常鼎盛的时候,而且李白的性格很豪迈,对于祖国的山水很热爱,所以就写下了很多赞美大自然的诗。李白写的`诗不仅让人感觉到豪迈,而且还带有清新的味道。
并且李白在作诗的时候把自己的想象也加了进去,让诗词的意境很奇妙,所以李白就被人们叫做是“诗仙”。李白写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而且在塑造形象和选取素材等方面也非常的独特。而且在诗中李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突出的把主人公的个性给表现了出来,所以李白写的诗浪漫主义非常的鲜明。
而且李白在诗中对于感情的抒发没有丝毫的掩饰,对于自己的情绪都表现的非常的清楚。在李白在很多地方游玩的时候,看到各种各样的景象或者是事情,就会用诗句给表达出来。总的来说,在李白的诗中把他豪放还有不羁的性格给表现的非常的鲜明。在李白写的诗中,在诗中使用的表现的手法还有体裁等也是形成豪放的重要原因。
其中用主观来看出客观是表现李白诗中浪漫主义的一种重要的特征。在李白写的这么多的诗中,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诗都有想象的成分。而且在有一些诗中,从开头到结尾都是用这种想象给写的。其中现实的东西、神话之类的传说还有历史上面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李白想象的内容。
并且李白还经常借助想象来把现实和梦境或者是把自然和人类的生活给结合起来,用来表现客观和现实。而李白诗中浪漫主义的一个手法就是把情感寄托到一个物体上,或者是把物比作人。而另外一个手法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面再加上夸张。而且李白的夸张除了想象非常的奇特之外,而且还和一些事物结合起来。
李白在这么多诗中,其中最擅长的两个体裁就是七言的歌行还有绝句了。在七言歌行中,李白就采用大开大合还有跳跃的结构。在这种诗的开头就像狂飙突然就出现,而在中间部分的话就省略的过渡的部分,而在诗词的结尾就在到达高潮的时候突然停下来。而李白的绝句的话,就表达了一种清新的风格。
李白的古诗欣赏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诗记述了他朝辞白帝,夜宿江陵,一日千里的行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颇具浪漫色彩。再看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遥望挂在前川的瀑布,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浪漫。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作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歌我舞,明月相伴,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请再看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游记写景的短诗。“危楼高百尺”,正面描绘了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为了突出寺楼的高,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道“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何等的浪漫啦。
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有很多,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这不仅仅在于他诗歌作品的高产,高质,作诗的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而更大程度上是他惊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夸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浪漫主义的画卷。
第3篇:自写诗
致童年
朱鑫萍
童年一个渐渐离我远去的名词 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随着童年的远去 我懂得了关爱他人
懂得了不要只以自己为中心 郁闷
童年该远去吗 远去就远去吧 珍惜现在的时间 珍惜现在的自己 谨此纪念
我们那再也回不来的童年
季节的风 叶家豪
我喜欢碧蓝的天空 我喜欢清澈的湖水 我喜欢清新的空气
可我最喜欢的是季节的风
春风吹过杨柳 挪动她柔软的身子 夏风吹过大海
击起一层汹涌的海浪 秋风吹过水果 传来诱人的香味 冬风吹过白雪
一片新的白色的天地
我爱你季节的风
你
你,乌黑浓密的秀发
就像春风中那随风摇摆的杨柳
你,水汪汪的大眼睛 就像夏风中那嫩大的荷叶
你,樱桃般的小嘴 仿佛在诉说秋的美好 你白嫩的一双小手 就像冬日中立挺的梅花
你全身都散发着 雅典娜女神的气息
致猫咪
我喜欢你们----一双机灵的眼睛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
第4篇:青蛙写诗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打一动物)(青蛙)
我们去看看小青蛙,好吗?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作诗啦!”青蛙写了什么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
板书课题“青蛙写诗”。领读课题,认识“诗”字。音节“shī”为整体认读音节。组词:古诗、诗歌、诗人、诗集…… 拆字组合:讠+寺=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这首诗写得太有趣了,有的同学都忍不住读出声来了,自己试着读读吧!读不准的看看拼音。
3、几句诗之后出现了空行,这几句就是一小节。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4、练读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看看图,小青蛙要作诗了什么表情?心情怎样?(高兴)那好,就
第5篇:青蛙写诗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朗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识字与写字,通过朗读感悟诗意。教学准备:
1、字理图和生字卡片、课件
2、一首适合本首诗的音乐、课文录音。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课件出示课文背景图,配以舒缓的音乐,教师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1: 我看到天空下起了小雨。
学生2: 我看到了一个大池塘,池塘里的荷叶上蹲着一只小青蛙。„ „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知道这只青蛙冒着雨在做什么吗? 学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青蛙写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1:我想知道小青蛙是怎样写诗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