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0 20:44: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家长发言稿:和孩子一起成长(优秀)

家长学校讲座发言稿

和孩子一起成长

主讲:七(1)班家长代表程义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感谢学校老师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非常荣幸。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向辛勤教育孩子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其次,占用各位家长朋友宝贵的时间,我内心有些不安,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和大家的交流能带给各位一些启发。

今天在座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家长,初一孩子的家长。咱们都是难兄难弟,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经常和别的家长交流,和朋友交流,多多少少都有这种情况:

大人每天小心翼翼,看着孩子的脸色说话,我家孩子的爸爸说“不敢高声语,恐惊我先人”。孩子和大人没话说,吃过饭门一关,不知道他忙啥,借口送杯水偷偷瞄一眼,进去第二次,啪门锁上了。说一句顶两句。要啥得给啥,不敢不给。吃早饭没时间,对着镜子抹油抹半天,更别说还有偷偷喜欢的人,或者被人偷偷喜欢……作业多熬到深夜的时候,心疼,作业少玩手机的时候,心急。各种纠结真是折磨!时间一长,干脆不管了,说他那么大了,啥道理都懂,反正每天也上学呢、也学着呢,我们每天给做饭伺候着呢,还咋管?

这种情况或多或少都有过,大家彼此也不会笑话。有一个道理,“风筝飞得高,是线牵得好”。所以家长一定要管。怎么管?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第一:孩子得有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安全就是让孩子心里很踏实,如果父母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都在担心今天爸爸妈妈会不会打架。这对孩子非常不好,安全感是第一需要。我们家自从孩子上初一以后,除非过年过节,平常不在家里搞宴请。家人大聚会的时候,我就引导家人都聊一些孩子的事,家家都有孩子也聊的起来。比如,谁谁今年吃饭好个子长得快,谁谁今年开始写字写得好了,谁谁参加比赛得什么奖了等等。孩子至少得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床铺不要太软,有个大一点的书桌,连睡觉带学习都有了。父母也不要经常出去吃吃喝喝,把孩子一人扔在家里。或者至少一个人在家,和孩子一起吃饭。

第二:了解孩子在干什么,是什么状况。想了解就要听他说,很多孩子电话里跟同学聊得开心的很,大人问聊啥呢那么开心,孩子说没啥没啥。我们家就是个典型。孩子跟我无话不谈,什么都说。从很小的时候,孩子只要说妈我跟你说个事,不管再忙,我都要停下手里的活,专心听她讲,听完有时候发表看法,多数时候她需要的只是个听众,或者跟你分享喜悦,或者诉说不开心的事,甚至是发发牢骚。孩子对她爸爸好坏消息一律封锁。要我说是做爸爸的心眼太实了,比如说,她中午放学特别高兴,一进门就说,妈妈我今天在班里太牛了,我停下关掉做饭的火说让我听听你是咋牛的。她说政治老师提问我全都背下来了;数学课上,老师让做3道题当堂改,我是第一个交的我就看着老师打了3个对号,加了3分……这时候他爸爸说你这课堂上的东西都简单,你不能光看课堂你得往深里做题,人家王同学考那么高的分也不见得……话还没说完,孩子就火了,说我跟我妈说话有你啥事?又跟我说妈我爸咋回事,她是不是看不得我高兴?那行以后我啥话也不说。这时候我们俩只能对视一个无奈的眼神。现在基本达成了默契,她啥事都跟我讲,我偷偷告诉他爸,他爸有时候提醒我注意什么。

为了和孩子不拉开距离,让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不想让孩子一个人奋斗。孩子写作业时,我有时候也到她卧室去拿一本她的书看看。我看她书的时候她就热情很高,很开心,说这样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拼,起码有人陪着,有人陪着就很幸福。现在不是有句话吗,说有钱的要会包装,没钱的要会装,我们有时候也得装一装,别像我孩子的爸爸那么实心眼儿。有条件的在家里读读书看看报,哪怕经常看看新闻,也能对世界局势说出个一二三四,这样孩子也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是积极上进的人,妈妈也不只会做家务、爸爸也不是只会赚钱。

第三:相信老师,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一定不要当孩子的面表现出对老师的不满。还有,孩子说,县里中学有的老师讲课水平高,有的还赶不上我们初中的老师,我说,在哪上不重要,谁教也不重要,关键看自己学不学。只要愿意学在哪都能学好。

人们都有这样的劣根性,别人一百个好也许能看见十个,但是一个不好就能被传成十个。孩子也捕风捉影,对老师丁点不好的事格外感兴趣,作为家长,不能跟着起哄。更不要怂恿孩子去告老师,孩子一旦不信任老师跟着就会放弃这门学科,那损失就大了。结果是坑了自己孩子。可能出发点也是好的,但不要用这种过激的方式,人都是感情动物,只要感情到了,让老师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心甘情愿。我说的感情更多的是师生感情,家长对老师尊重、感激。是孩子尊敬老师、勤学好问、积极上进的态度。

第四:人品最重要,不要太看重分数。孩子性格好才是真的好。时代变化了,人才的标准也在变化,分数不能决定一切,高分未必高能,孩子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思想好、能力高,孩子暂时学习成绩落后,并不意味着思想差、能力低。况且分数高也是相对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考试分数不理想,应该心平气和地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存在的问题。既要与同学比,更要与自己比,比较前后几次考试,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么。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看哪科是弱项,多花些时间补上。

有这样一段话说,花园里种着各种花,有的花先开,有的花儿后开,只要是花,总会开放,所以静待花开吧,也许有的永远也不开花,那是一棵参天大树!

各位也都是幸运的家长,咱们遇到的这一届老师都是特别棒的老师,老师的水平都很高,好几个老师都是地区的学科带头人,县上的骨干教师,在县里课堂教学技能大赛都拿了大奖。老教师经验多,年轻教师热情高。他们都特别敬业、特别有奉献精神。从校长、主任到年级组,对我们这一届的孩子都寄予厚望。要想孩子学好,多跟老师交流,打打电话,经常到学校来问问孩子的情况都很好。或者家族里有特别有威望有智慧孩子又信任的人,可以向他求教或者带孩子走动走动,汲取积极向上的东西现在叫“正能量”。现在微信上不也传吗?“你是谁不重要,关键看你跟谁在一起,你身边是什么人”,自己想优秀,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都想让孩子学好,就自己主动接近孩子的老师,只要你来了,你就有收获。第一次家长培训时候,韩老师讲过“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

古人说40不惑,我们都40多了,但在养育孩子方面,也都还是新手,每天摸索着学一点。今天,我分享的主题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时间。谢谢大家!

第2篇: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接到孩子被附小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那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激动和喜悦过后,内心又充满了深深的担忧。喜悦的是孩子经过层层选拔能够得到这为数不多的机会实在难得,担忧的是孩子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年就要过去了,我欣喜地看到孩子正在附小这片沃土里茁壮成长,他不仅仅得到了书本里的知识,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庆幸当初的选择,也更加坚信附小会带着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回顾一年来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感慨颇多。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孩子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希望能够继续和孩子一起成长。

回想上一个学期孩子们背诵的《弟子规》,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里面的许多道理,做为成年人的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是否都做到了呢?在孩子的背诵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学到了许多道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是历史提炼的精华,就是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作用。感谢附小的老师在孩子们入学之初就为他们奠定了生活、求学和做人的'基本准则,相信这些教导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希望我们的古经诵读继续坚持下去,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精髓。

和孩子一起学会坚强,正确积极地面对困难。

我的孩子在入学前识字量比较低,入学测字只认识四百多字,而且在书写方面也比较差。我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那天,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打字速度几乎是倒数。那段时间,我心里很着急,有时也难免有急躁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坏。有一段时间,孩子的压力也很大,甚至出现了晚上入睡困难的现象。我意识到孩子这是遇到困难了,如何让一直以来轻松自信的他跨过这道坎,严峻地摆在我的面前。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他的具体情况,给孩子提出了自己和自己比的目标,只要能超越自己就是胜利。自此以后,孩子每取得一点成绩,我就及时进行鼓励。结果期中考试以后再测字时,他的识字量达到了948,几乎翻了一倍。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差,孩子也变得更有信心了。那段经历深深地教育了我,也让我体会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和鼓励是多么重要。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咱们附小的老师能够捕捉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赞美中,自信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和孩子及时沟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原则。我们的孩子只有七八岁,正处在一生中最最宝贵的童年时代,他们理应属于快乐。西方国家的小学生都是在游戏中度过每一天,或许他们的学习成绩比不上我们,但他们的运动、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要比我们的同龄孩子强许多。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不需要更多的书呆子。所以,我们的教育更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健康。比如说,让孩子从微笑开始一天的生活,每天送孩子上学时,我总要记得对他发自内心地说一句“祝你愉快!”,孩子也总会回应我“祝妈妈愉快”。我觉得这种暗示很有效,会让你以积极的心态开始一天的生活。

每天晚上入睡前的聊天是必修的功课,通过聊天,我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我的孩子有时候遇事急躁,什么都想做,但时间有限又不允许。比如昨天晚上,写完作业已经9点30分了,他还计划着去滑星彩轮,10点得上床睡觉,他就变得很急躁。孩子毕竟还小,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我就耐心教他学会分清主次,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做好一件事,现在马上要考试了,就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等放假了,可以适当的多运动。经过解释,孩子能够理解,自觉地把时间安排好,我也感到很欣慰。

总之,这一年来孩子在附小的进步非常大。每每看着孩子的作业本上还显稚嫩的笔迹,小作文里天真但还算流畅的语句,我有时都不敢相信这是儿子仅仅通过一年的学习就达到的成绩。我知道在这背后包含了附小所有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做为家长,除了感谢,更多的是敬佩。我们会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第3篇: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发言稿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发言稿

在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发言稿,好的发言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发言稿 篇1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接到孩子被附小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那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激动和喜悦过后,内心又充满了深深的担忧。喜悦的是孩子经过层层选拔能够得到这为数不多的机会实在难得,担忧的是孩子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年就要过去了,我欣喜地看到孩子正在附小这片沃土里茁壮成长,他不仅仅得到了书本里的知识,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庆幸当初的选择,也更加坚信附小会带着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回顾一年来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家长会发言稿: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会发言稿: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会发言稿:和孩子一起成长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家长会,关心、帮助、督促子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一、语文学习

四年级是小学中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前六册感性学习的基础上,悟出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与方法,是四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一)如何实现这些阶段目标呢?

目标一: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四年级并非削弱字、词、句的学习,更不是不要字、词、句的学习,相反地,它是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更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目标二: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教师,每每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以“我不识字,教不了孩子”来推脱孩子教育的责任。确实,在农村,家长不识字,文化水平低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家长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理由。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家长依然“培养”出罪人,而农村里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得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代表发言,话虽不多,但孩子是哭着说完的。她说:“我的妈妈很爱我,她虽然不认识字,但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从不看电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守着我。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家庭是孩子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人非生而知之,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做父母也应该学着去做。

但凡孩子出了问题,先往自身找找原因,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和子女一起成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子女,一方面也可以自我学习。因为子女不断成长,同时内外环境也在持续变化,所以,父母不能以固定不变的观点来观察子女和了解状况,必须一方面教导子女,一方面也从子女的实际反应学习到一些新东西。

“借由父母自己的调适,来改变子女的习惯”,更容易促成亲子和谐,使子女变得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养。

因为“要改变别人,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从子女身上发现自己应该改变的地方,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如果发现子女的身心发展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父母最好私底下记住要点,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或者张扬出来,以免影响子女的心理。

例如父母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保轻教、重智轻德等片面教育导向,教育行为表现出过分保护、过度干涉、过高期望。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购买大量课外书籍和辅导材料,聘请家教,送孩子上各类学习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中。家长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并且对孩子学习标准普遍要求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南京市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因与父母相处以及学习、考试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占60%以上。天津一中学的《关于中学生劳动现状与教育对策的调查报告》表明,70%的学生一天在家帮助父母干活仅占半小时左右,一些初一年级的学生甚至不会用墩布。河北省有关部门一份《关于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与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家长在帮助孩子成长态度上,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