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欧阳修百里追文的故事
欧阳修百里追文的故事
导语: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欧阳修故事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
“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
“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
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
欧阳修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来是为了添上两个“而”字。
《昼锦堂记》开头有这样两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原稿中没有这两个“而”字,欧阳修将文章追回,就是为了把它添上去。
为了添两个字,竟如此劳神费力,是小题大作吗?不是。虽然不添这两个字,文章开头也并无语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语气便与原文大有区别,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缓,表现出欧阳修文章曲折舒缓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文学家尚能如此,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境。
第2篇:欧阳修追字的故事
欧阳修追字的故事(精选5篇)由网友“Rorschach”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欧阳修追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篇1:欧阳修追字的故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他觉得这两句意思过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和谐,读起来气短而促。原来是白天成文时,因来人再三催促,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所致。他经过仔细推敲,决定各加一个“而”字,从而使文句上下连贯顺畅,意思也较深邃。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熟知和传诵。
欧阳修的性格
欧阳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响很大,欧阳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原因。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字懂礼节。他和母亲从小寄居在叔父家里,知道叔父家里拮据,他母亲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并教育欧阳修一定要有志气,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学会苦中作乐。他的母亲还教育他以后做官一定要学他父亲,清正廉洁且要宽大处理。
他三次被贬,但都不以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顺,怕母亲一时受不了自己被贬而过艰难的日子。他的母亲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他第一次被贬夷陵,这个地方更似蛮荒之地,条件极差不说,冤假错案不少且包括师爷在内都没什么文化。他积极改善夷陵的不良现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减少冤假错案,受到百姓的称赞。第二次贬官到经济较好的地方,不与富商与其他官员来往,反而开发旅游,有空饮酒作诗自得其乐。第三次被贬已是晚年,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欧阳修的品德很高尚,离不开他有一位贤德的'母亲。他做官敢于谏言,离不开他母亲的熏陶。他做官宽大处理,离不开他有一个清廉的父亲。他耿直敢得罪权贵,所以才三次被贬。
欧阳修的成就
经学方面,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谱学方面,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文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
篇2:欧阳修追字读后感作文
欧阳修追字读后感作文
最近,我学习了《欧阳修追字》这篇课文,它给我的启发颇为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国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韩琦的邀请,写了一篇《画锦堂记》。当晚当他重读《画锦堂记》时,发现在文中的两句话“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里各加上一个“而”字会使文章更顺畅,意思深邃。于是欧阳修连夜叫醒家人,骑马追赶取文之人,最终把“而”字补上的事。
看完后,我不禁思绪万千:欧阳修是我国宋代的一位大文学家,写出来的文章水平非常高,但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已经很有名气而松懈了对自己的要求,创作态度还是很严谨,而且每写完一篇文章,他都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诵读品味。单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而”字,竟不顾一切地惊醒家人,让家人骑马追赶,把“而”字补上。此时,对于他的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升起。
学完这篇课文,和欧阳修对比起来,我真应该感到惭愧。因为我想到了自己写作文时的很多毛病。第一点就是乱用标点符号,我写文章时只注重整体,却忽略了许多细节:有时在文中,该用逗号的我用句号,该用句号的我用逗号,还经常把逗号、顿号和分号弄混淆。这些毛病都是不该有的,如果你写作文认真的话,就算再小的细节也不会轻视。第二点就是不注意用词的简洁性,我经常认为一篇文章字数越多就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写文章时,用词应该简单明了,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而且往往短小精悍的'文章比那些长篇大论更会受到好评。第三点就是我不爱反复修改作文,不能像欧阳修那样一丝不苟,所以我的文章中有很多毛病。写一篇文章,修改是很重要的一步,每个人写文章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时,修改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你仔细琢磨、认真修改文章时,就会发现很多毛病,如果你把错误都改正过来,那么这篇文章的水平自然就又上了一个台阶。“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我真应该好好地向欧阳修学习,写好一篇文章后,一定要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反复修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篇3:欧阳修与快马追字
关于欧阳修与快马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有很多。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锦堂”。昼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昼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昼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关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便不胫而走。
篇4:读《欧阳修追字》有感作文
读《欧阳修追字》有感作文
人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细心、认真,要反复推敲、细心琢磨,现在许多工作,只有一字之差,就前功尽弃。特别是学习上,一定要仔细。我读完《欧阳修追字》后,认为欧阳修是一个不怕辛苦、任劳任怨的人。他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后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把文章临睡前,逐字逐句诵读品味,这晚他重读《画锦堂记》,他觉得要加两个“而”字,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变把家人从梦中叫醒,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终于赶上了韩信派来的人,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学习古人欧阳修,要把自己写的`作文,认真修改,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使文章写的更清楚,更通顺。说话、写文章都是要负责任的,不可马虎,一字之差 ,将铸成大错,遗憾难补,令我们永远深思警觉。 读《欧阳修追字》有感作文300字篇5:名人成长故事荐读:欧阳修快马追字
名人成长故事荐读:欧阳修快马追字
【网络综合 -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成长故事: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他觉得这两句意思过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和谐,读起来气短而促。原来是白天成文时,因来人再三催促,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所致。他经过仔细推敲,决定各加一个“而”字,从而使文句上下连贯顺畅,意思也较深邃。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 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熟知和传诵
第3篇:欧阳修追字的故事
欧阳修追字的故事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欧阳修追字的故事,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欧阳修追字的故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