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多些教学设计
多些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2篇:多些少些教学设计专题
【网络综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一)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二)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花、树叶、小兔、萝卜、小鸡、小鸭、苹果、桃子图片。田字格小黑板,绒板。
(二)学具:每人准备圆片、方块、三角形各10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1)出示绒板图。(事先将小花和树叶混放在绒板上)
师问:谁能告诉大家,是花多,还是树叶多?
师说:要想知道花多,还是树叶多,我们先进行分类,把它们排列整齐,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老师把花和树叶排列成两排)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老师带领学生说:一朵花对一片树叶,一朵花对一片树叶……(老师边说边连线)
师说:每朵花都对上一片树叶,每片树叶都对上一朵花。没有多余的花,也没有多余的树叶。说明花和树叶怎么样?(同样多)
学生练说:花和树叶同样多。树叶和花同样多。
(2)出示萝卜和小兔图:
老师先摆出4个萝卜,再摆出4只兔子。
师问:
①这幅图表示什么?
②谁能告诉大家,萝卜多,还是兔子多?
师说:要想知道萝卜多,还是兔子多,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老师带领学生边说边画线:一个萝卜对一只兔子,一个萝卜对一只兔子……正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兔子。我们就说萝卜和兔子同样多。指名学生练习说:萝卜和兔子同样多。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3)摆一摆:
①左边摆3个圆片,右边摆方块,方块要和圆片同样多。想想应该摆几个方块。
②上排摆5个圆片,下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和圆片同样多,应该摆几个三角形。
2.初步建立“多些”、“少些”的概念。
(1)出示小鸡小鸭图:
老师在黑板上先贴出2只小鸡的集合图,对着小鸡贴出1只小鸭的集合图。
师问: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哪个少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要想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少些,就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把这个圈里的小鸡和那个圈里的小鸭一只对一只地对起来。齐说:“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学生说,老师画线。)
师问:
①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没有?(没有)
②有多余的小鸡吗?(有)
③有多余的小鸭吗?(没有)
师说:小鸭没有多余的,而小鸡有多余的,就是小鸡多些,小鸭少些。就可以说:小鸡比小鸭多,反过来说,小鸭比小鸡少。
学生自己小声练习说、指名说。
(2)出示苹果、桃子图:
老师在黑板上先贴出2个苹果的集合图,对着苹果再贴出3个桃子的集合图。
师问:我们怎样来比较苹果和桃子,哪个多些,哪个少些?(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师说:对,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同学们说,老师画线:一个苹果对一个桃子,一个苹果对一个桃子。
师问:比的结果是什么?(苹果比桃子少)还可以怎么说?(桃子比苹果多)
学生小声练习说。
(3)摆一摆:
①左边摆4个圆片,右边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片多1个。
②左边摆5个方块,右边摆圆片,圆片要比方块少2个。
③上排摆6个圆片,下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和圆片同样多。
(二)巩固反馈
1.出图,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学生说,老师连线。或指名学生上前连线。
2.在课本上做练习一第2,3题。
3.做写字的准备练习。
(1)练习画横线:
师说:画横线时,由左向右一笔写完。横要写平,要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的横虚线上。(老师示范)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写横。
(2)练习画竖线:
师说:画竖线时,由上到下一笔写完。竖要写直,要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的中间,上下要留空。(老师示范,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写竖)
(3)练习画半圆:
师说:画半圆时,弯要拐得圆一些。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练习画半圆,再在田字格的左下格画半圆。
课堂设计说明
一、在建立“同样多”的概念这个环节上,先设计了小花和树叶比多少的准备题。而且把花和树叶混放在一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去探索,去思考。再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看到要先分类,然后排列成行,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在进行萝卜和小兔比多少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二、在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后,都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同样多”、“多些”、“少些”的理解。
三、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如: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四、巩固反馈的第1题是为做好书上作业做准备的。[ 结 束 ]
第3篇:让语文教学多些感悟
让语文教学多些感悟
灵丘县高家庄中学 张肃明
“感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指人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人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感悟”应作为理解语言的目标和手段。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对其语境的直感,是个意会的心理过程,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如果教师搞繁琐的分析,灌输给学生一些教参书上的理解,那么文章的形象、情感都抓不到,学生也就无所收获。究其实,是教师在以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维。由此看来,“感悟”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一、积累语感
第4篇:《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棠下小学 杨小平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 “多些”“少些”。
谈话: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兔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 小猴和小兔比赛折智慧星。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
第5篇:多些礼让 多些通畅
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顺序通过原则是缓解秩序混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摩肩接踵的行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之心来礼让他人,才能构建和谐通畅的出行秩序,保持愉快心情。先下后上,有序乘车,先看后过,有序过路是行人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乘坐交通工具讲究排队,过马路讲究看红绿灯,讲的都是一个秩序问题。行人的“专属通道”是人行道、地下通道,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侵占”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这种遵守秩序的意识和行为是从小事做起,由细节体现出来的。要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宽容礼让、“防微杜渐”才是治乱良方。对于老弱病残孕群体,尤其要优先照顾。万一撞掉了他人的物品,应主动道歉并帮忙拾起,必要时还要进行赔偿,不可置若罔闻、逃避责任;相反,若是自己被别人撞到、踩到,应表现得宽容和气,显示自己良好的修养,不可表情厌恶,口出恶言。行
第6篇:多些礼让 多些通畅
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顺序通过原则是缓解秩序混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摩肩接踵的行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之心来礼让他人,才能构建和谐通畅的出行秩序,保持愉快心情。先下后上,有序乘车,先看后过,有序过路是行人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乘坐交通工具讲究排队,过马路讲究看红绿灯,讲的都是一个秩序问题。行人的“专属通道”是人行道、地下通道,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侵占”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这种遵守秩序的意识和行为是从小事做起,由细节体现出来的。要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宽容礼让、“防微杜渐”才是治乱良方。对于老弱病残孕群体,尤其要优先照顾。万一撞掉了他人的物品,应主动道歉并帮忙拾起,必要时还要进行赔偿,不可置若罔闻、逃避责任;相反,若是自己被别人撞到、踩到,应表现得宽容和气,显示自己良好的修养,不可表情厌恶,口出恶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