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读牡丹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9 08:05: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洛阳读牡丹随笔

洛阳读牡丹随笔

在和风煦煦的四月,我们一行人来到洛阳。所有的同行者都不约而同地盼望着一睹牡丹的风采。就这样,我寻思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动人情景而心潮澎湃,踏歌循花而往牡丹园。

一路上,热心的导游先给我们讲述了“花中之王”的许多趣事儿,以慰我们热切的期待。

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的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牡丹栽培。欧阳修曾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恰恰道出了洛阳的“地脉”是牡丹天时地利之一。隋炀帝迁都洛阳后,西苑从此成为牡丹的乐园。唐朝时,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蔚然成俗。到了宋代,洛阳牡丹甲天下。司马光有诗曰:“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可见洛阳牡丹花事之盛。

洛阳盛产牡丹,民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一个玉树琼枝、漫天飞絮的冬日,武则天在长安城的御花园里,围炉饮酒,赏雪作诗,突发奇想,命令百花在一夜之间全部开放。醉意朦胧中,她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道诏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们得到圣旨,不敢违命,第二天一早迎雪绽放,惟有桀骛不驯的牡丹没有从命。武则天勃然大怒,于是将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可是,牡丹一到洛阳却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一代天后,武则天下令将牡丹全部烧死。谁知道牡丹枝干虽然被烧焦,但到了第二年春天,反而开得更加茂盛了。于是,人们对牡丹的“劲骨刚身”、“焦骨牡丹”之赞不胫而走。洛阳人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植入家中。他们精心侍养,百般怜爱。牡丹不负众望,娇姿愈盛。不经意中,成就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佳名。

四月,这是洛阳最美丽的时刻;四月,这是牡丹最霸气的时节;四月,这是爱美的人们如痴如醉的脚步汇聚相拥的'时候。四月的洛阳,处处是落霞,一片红、一群紫、一簇粉,还有水墨、碧绿、姚黄……整个洛阳城就变成了一座姹紫嫣红、花香四溢的牡丹城。

我们的脚步终于踏进了牡丹园。一阵清香扑面而来,碧波清流之中,万株竟蕊,五彩缤纷,朵朵剔透玲珑,满园姹紫嫣红,花海人潮,蔚为壮观。

根据颜色、花形、产地、种植世家等特点,每一丛花卉冠以一个优美的名字。金碧辉煌的“姚黄”、 绝代花后的“魏紫”、豆蔻年华般的“欧家碧”、 奇异转枝的“潜溪绯”、艳丽绰约的“ 胭脂红”、还有,“醉妃”、“二乔”、“玉天仙”、“飞燕红妆”等等。“洛阳红”的枝叶尤为繁茂,花朵硕大艳美,被尊为洛阳牡丹王中王,倍受推崇。

脚步,在一丛丛溢彩流光中穿梭;目光,在一簇簇蕊绽锦绣里徜徉;叹赞,在一枝枝妖娆奇葩上栖落。云锦霞棠哪里有这样的灵动,琅玕珠翠又怎会有如此的销魂?

我们走近一丛奇异的“苏家红”,只见重花叠瓣,朵朵千瓣。正在惊赞不已时,导游开始讲述它的奇妙之处,这花初开时是赤红色,随着花瓣的慢慢舒展,颜色逐渐由深到浅,最后转变为娇嫩的粉红色。特别令人奇异的是,“苏家红”盛开的时候,花瓣边缘色淡,瓣根色浓,由浅及深,似画家均匀涂抹一般,人们称之为花王二世。其后,导游又介绍了不少优秀品种,像平展面头的“左花”、花大如盘的“魏紫”、桔红色的“牛花”,依次被称为花王三世、四世和五世。每一丛花都绚烂多姿、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一丛白牡丹,名字好像叫“白雪塔”。莹白的花瓣,赛雪欺霜,晶莹剔透,好似层层白雪堆积而成的玲珑仙塔。传为这白牡丹是宋代元丰年间一位名叫贞子的女子幻化而成的。美丽纯洁的贞子因蒙冤受屈而致死,被葬于邙山之上,一年之后,她的坟头竟开出了洁白如雪的牡丹花,昭示她清白如玉的一生。因其花色雪白,外形像一座塔,所以得名“白雪塔”。听闻导游的这番话,更觉得她像一位冰肌玉骨的女子,亭亭玉立,清丽脱俗,动人心魄。我们屏气吸声,不敢近亵一点点,生怕一丝声息就会惊走了她似的。微风拂过,粉雕玉琢般的叶瓣折腰争舞,金蕊玉霄,无限清雅。真正应了那句“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我的目光久久停驻着,我用纯净的心灵感受着这份奢华的邂逅。也许,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成就了牡丹的传奇。其实,贫寒风霜的逆境磨练才是牡丹华贵气度的活水清流。一个人的高雅的内在修养、适度的言行之中,必然有着岁月的沧桑积淀,有过荆棘坎坷的磨砺。一个人,可以选择这样的成长过程:在历经沧桑和各种磨练之后,高情远致,才勤并揽;远离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份遐想一直在脑海里流连,于是记了下来,常常自悟。

第2篇:洛阳牡丹导游词

洛阳牡丹导游词

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甲天下于宋朝。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每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洛阳牡丹的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洛阳牡丹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在牡丹盛开的四月来到美丽的洛阳。

我是洛阳市小明星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我叫快乐一心,希望我一心一意的为您服务,能带给您无尽的快乐!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笑脸?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上车后扶好坐好。各位朋友,现在是牡丹盛开的季节,每年的四月都要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牡丹花会。到今年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各位朋友,关于洛阳牡丹的诗词,哪位朋友知道一些呢?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呵呵,看来朋友们对洛阳、对牡丹的了解很多啊!谢谢朋友们对我们洛阳的关注。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俗。1982年洛阳将牡丹定位市花,1983年第一次举办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已成为洛阳人民的骄傲,也为中外宾客留下了美好印象。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黄、紫、绿、蓝、黑及复色九大色系,十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朵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根皮可以入药,花瓣可以酿酒。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排队进入的是洛阳观赏牡丹最重要的场所——王城公园。相信大家已经急不可待了,看着这长长的赏花队伍,大家就可以想象到花会的盛况。好,我现在将带领大家一睹洛阳牡丹的风采。这里有牡丹阁、牡丹仙子,大家可以尽情的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这是娇嫩的赵粉,洁白的夜光白,黄色的姚黄,花色奇特的二乔……各位朋友可以尽情地合影留念,留作美好的回忆。

各位游客,牡丹花确实让我们流连忘返,明天我们将游览文明天下的龙门石窟和天下第一古刹白马寺。

明天早上七点,我们再见!

篇二:洛阳牡丹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洛阳,我是你们的导游xxx,现在正逢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和世界邮展期间,所以洛阳也是热闹非凡,请大家在观赏牡丹花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物品,下面大家就由我带领大家观赏洛阳牡丹,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洛阳牡丹的知识。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公元604年隋场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牡丹园。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风日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皇家宫苑,寺观园林,私家花园鳞次栉比,宋代理学家邵雍写有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之名句,可想当时洛阳园林之盛,花卉之壮观。每至春暖花开时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成为京城洛阳的亮丽景观。诗人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马光的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均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人们赏花的狂热程度。

中国的著名花卉数百种,各显其长,入伍群芳,但惟有牡丹品位极高。它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360多种,无一可与牡丹伦比。因此,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于牡丹生长发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他饱览了洛阳名胜古迹,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著有《洛阳牡丹记》。他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说,很早以前,邙山上的野生牡丹人们不以为贵,常割其为柴,有个青年十分怜惜,将其移植院内,精心护养。在一一方手帕,上面绣有大朵的牡丹。这个青年纳闷,正要相问少女忽然不见了。展开绣帕,但见上面题有一首诗:芳名洛阳花,邙岭为我家。感君情意重,来春见奇葩。到了第二年春,这位青年家中的牡丹花困果然丰硕艳丽,婀娜含情,从此他便以种植牡丹为生,家境日见丰裕。看来,传说中的这位后生该是洛阳最早的牡丹种植专家啦。

自唐代以来千余年间,洛阳出了不少栽培牡丹的能工巧匠。《龙城录》中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能诗,善种植之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植万本,色各别,赐千金归,宫人呼为花师。历代文人学士吟咏洛阳牡丹流香吐馥、旷代绝姿的诗句美不胜收。唐人王亦真写洛阳牡丹: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大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于悟,此诗道出了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

篇三:洛阳牡丹导游词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公元604年隋炀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牡丹园。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风日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皇家宫苑,寺观园林,私家花园鳞次栉比,宋代理学家邵雍写有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之名句,可想当时洛阳园林之盛,花卉之壮观。每至春暖花开时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成为京城洛阳的亮丽景观。诗人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马光的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均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人们赏花的狂热程度。

中国的著名花卉数百种,各显其长,入伍群芳,但惟有牡丹品位极高。它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360多种,无一可与牡丹伦比。因此,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于牡丹生长发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他饱览了洛阳名胜古迹,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著有《洛阳牡丹记》。他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说,很早以前,邙山上的野生牡丹人们不以为贵,常割其为柴,有个青年十分怜惜,将其移植院内,精心护养。在一一方手帕,上面绣有大朵的牡丹。这个青年纳闷,正要相问少女忽然不见了。展开绣帕,但见上面题有一首诗:芳名洛阳花,邙岭为我家。感君情意重,来春见奇葩。到了第二年春,这位青年家中的牡丹花困果然丰硕艳丽,婀娜含情,从此他便以种植牡丹为生,家境日见丰裕。看来,传说中的这位后生该是洛阳最早的牡丹种植专家啦。

自唐代以来千余年间,洛阳出了不少栽培牡丹的能工巧匠。《龙城录》中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能诗,善种植之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植万本,色各别,赐千金归,宫人呼为花师。历代文人学士吟咏洛阳牡丹流香吐馥、旷代绝姿的诗句美不胜收。唐人王亦真写洛阳牡丹: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大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于悟,此诗道出了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 据说唐太和年间,暮春之日,唐文宗李昂在内殿赏牡丹花,问画家程修己: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程答:中书舍人李正封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李昂听罢赞不绝口,便称洛阳牡丹国色天香,于是牡丹便有国色天香之誉。

千余年间,洛阳牡丹佳品迭出,千姿百态,艳丽迷人。欧阳修的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道出了真谛。历史上最盛时牡丹品种可达119个。现在已达500多个品种,概括地说,可分为三类、九色、十型。三类,即单头类、重头类和混合类。这个是按当年每枝上的花朵数分类,一朵的为单头花、二朵的为双头花、三朵为三头牡丹。九色是指红、粉、紫、蓝、黄、白、绿等花色,这是按牡丹的颜色分类。十型主要根据洛阳牡丹花瓣的多少、大小、排列方式及花朵的形态特征分类。19世纪,英国进化论学者达尔文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里曾援引洛阳牡丹的生态变异,作为他《进化论》学说的佐证。宋时,洛阳姚姓人家的姚黄和后周宰相魏仁博家培育的魏紫分别被称为花王、花后。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元丰年间,洛阳进献宋神宗姚黄一朵,花大一尺二寸,神宗兴奋不已,竞不顾他那君临天下的身份,把花插到头上,可见,皇帝对牡丹的'痴迷程度,并从此传为佳话。

唐宋以来,不少文人骚客不惜洋洋洒洒为牡丹作诗撰文,形成洋洋大观的牡丹文化,并演绎出众多有关牡丹的神话传说、软闻趣事。

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沼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

对牡丹的另一传说,则是唐明皇李隆基偕杨玉环夜游长安宫沉香亭,这位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 妃,闻听洛阳牡丹已盛开,而禁苑中的木芍药尚含苞末绽,遂使宫人击鼓催之,花仍不开,她一怒之下,将牡丹全部贬到洛阳。可牡丹到了东京洛阳,刹那间,百花枝头灿烂辉煌,一齐绽放。其实,以科学态度观之,西安虽和洛阳在同一纬度线上,但温、湿度较洛阳均稍低,洛阳则西隔崇山峻岭,又在邙山之阳,较长安春早之故。为此,一代诗仙李白有《清平调》词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东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之句讥讽杨玉环,由是贵妃衔恨,贬抑一代诗仙李太白,终生郁郁不得其志。

这些传说显示出牡丹不畏淫威、坚贞不屈的风格,也正是中华民族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的写照。

自从洛阳牡丹享誉国内外之后,前来求购的络绎不绝,隋、唐两代中日 交往频繁、洛阳牡丹传至日本,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宝。我国的邻邦朝鲜、韩国也广为栽培,随后,美洲、欧洲不少国家也相继引种,把洛阳牡丹称为中国花或天都神花。北宋末年,中原兵陷,洛阳宫苑毁于一旦,牡丹的栽培、繁殖也随之衰微,移至南宋京城杭州。明亮靖年间毫州、曹州人自洛移植牡丹,成为新的牡丹胜地。四川天彭、江苏盐城均有洛阳牡丹名品栽种,自此,洛阳牡丹遍及神州。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尽沧桑,洛阳牡丹只剩下30多个品种。1959年秋,周恩来总理视察洛阳拖拉机厂,专门询问洛阳牡丹的情况。周总理的关心引起了洛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恢复扩大种植面积,相继在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南关花园,开辟了牡丹观赏区,并在邮山新建国色牡丹园,洛浦公园形成了十公里牡丹长廊,并建起千亩牡丹基因库;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把牡丹定为市花,于1983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从此,处处牡丹,户户天香,牡丹品种发展到500多个。每年花会,姚黄、魏紫、青龙卧墨池、贵妃醉酒等牡丹名品,各呈娇态,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洛阳王城公园曾创下一天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的记录。花盛期,城内居民蜂拥往观,万人空巷。正是:看花看到牡丹月,万事全忘自不知。

与牡丹花会相映成趣的是洛阳牡丹灯会。洛阳灯会,姑于隋、唐,1000多年来,已成为人们喜庆节日的一大习俗。近年来,洛阳花灯声誉鹊起,成为我国三大灯会之一。昼赏牡丹夜观灯,把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推向高潮。每年牡丹灯会,千道流霞染醉漫天星斗,万家灯火摇醒沉寂夜空。彩灯如诗如。画流光溢彩,令你辨不清是置身仙境还是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初冬,全国竞选国花领导小组通过新闻界披露候选国花方案是:一国一花——牡丹。此时,一场早镕的大雪使九朝古都披上银装,而洛阳耐火研究院花圃一株牡丹却适时傲雪怒放,人们奔走相告,无不先睹为快。新华社等数十家新闻单位争相报道,惊呼国花评选传佳音,牡丹应知雪中笑的百年奇观。

近年来,洛阳牡丹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还远销到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结束了牡丹能看不能买的历史。牡丹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项技术都有新的突破,基本上达到了花开花落随人意,春来秋去不相关,为进一步开发洛阳牡丹奠定了基础。

宋人李格非曾记述: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兴衰,洛阳之兴衰,侯于园圃之兴废。时序更替,沧海桑田,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一个哲理:国兴则花荣。今天,我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牡丹犹如东方之彩霞,装扮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牡丹,这个千古花魂,诉说着我们中华民族图强思变的史诗。牡丹为洛阳着装,洛阳为牡丹扬名。牡丹与古都荣辱与共。花开歌盛世,花谢孕生机;牡丹是洛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纽带与桥梁,牡丹,是古都的美学徽章,它将伴随洛阳前进的步伐,迈向新的辉煌。

第3篇:幽默洛阳牡丹导游词

幽默洛阳牡丹导游词

洛阳牡丹花非常有名,古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充分描写出了洛阳牡丹花的美。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幽默洛阳牡丹花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洛阳牡丹花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在牡丹花盛开的四月来到美丽的洛阳。

我是洛阳市小明星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我叫快乐一心,希望我一心一意的为您服务,能带给您无尽的快乐!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笑脸?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上车后扶好坐好。各位朋友,现在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每年的四月都要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牡丹花花会。到今年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洛阳牡丹花始于隋朝,盛于唐朝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各位朋友,关于洛阳牡丹花的诗词,哪位朋友知道一些呢?

“唯有牡丹花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地脉花最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洛阳牡丹作文8篇

洛阳牡丹作文8篇

洛阳牡丹的茎又细又短,老干可达3米,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又扁又短,绿得好像就要滴下来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洛阳牡丹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洛阳牡丹

在洛阳最有意义的就是牡丹,他绝大部分都枯萎了,还有几个牡丹还活着,他们体形优美,有的牡丹大大的。紫紫的。多壮观美丽阿!牡丹有黄的。白的。紫的,还有我没见过的牡丹花别的颜色,好美阿,听妈妈说;“牡丹三月或四月开”。听爸爸说牡丹花是国花,所以才让洛阳出名。听爸爸这么说,我真惊讶阿!牡丹花有很多优点,但没有缺点。大家要注意,不要随意摘牡丹花。

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她,给洛阳一个美好的环境!

篇二:洛阳牡丹

“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来赞扬“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今天,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洛阳的牡丹。

洛阳牡丹的茎又细又短,老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洛阳牡丹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

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洛阳牡丹花会导游词

洛阳牡丹花会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洛阳牡丹花会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洛阳牡丹花会导游词1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公元604年隋炀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牡丹园。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洛阳牡丹小学作文

洛阳牡丹小学作文

人们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我们来到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里,来观赏洛阳的牡丹。

我看见过茫茫草原上数不尽的野花,观赏过绿博园中芬芳浓郁的郁金香,却从没看见过洛阳的牡丹。洛阳的牡丹真多啊,道路两旁,屋户门前,公园里到处都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洛阳的牡丹真美啊,红得似朝霞,黄的似锦缎,美得让人陶醉;洛阳的牡丹真香啊,香的引来群群蝴蝶翩翩起舞。我们随着观赏人流慢慢移动,园中小道上人头攒动,不时的看到几个外国人的身影晃动……

我游览过气魄雄伟的开封龙亭,玩赏过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却从没看见过这里的芍药。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里的.芍药真奇啊有我们常见的白色、红色,也有我们不常见的墨绿色、黑色等珍奇品种;这里的芍药真美啊,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像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画。

这样的牡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洛阳读牡丹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洛阳读牡丹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