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9 08:04: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五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拉萨。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最西边、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叫——拉萨。(板书:拉萨)

2.师: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地方,到底拥有怎样的风景呢?来看看老师带来的照片,想想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瞧!(配乐静静欣赏拉萨的图片)

3.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拉萨,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板书:的天空)

二.初步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请你思考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圈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师:拉萨的天空这样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拉萨的天空吧!“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的。”(开小火车说)3.师:课文中多处写了拉萨天空的蓝,蓝得让人沉醉,这蓝给拉萨的天空增添了无限的魔力。

三.感悟天空之“蓝”

(一)第一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用上了这些美妙的词语赞美了拉萨的天空,课文当中作者又是怎么把天空的“蓝、净”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2-3人)(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师:你读得真美,仿佛让我看到了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蓝。

师:假如我把“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去掉,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也能写出湛蓝和透亮,可以去掉吗?为什么?(生回答)2.生提到蓝宝石时,随机出示蓝宝石图片。

师:老师今天把它带来了。瞧,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总结这蓝宝石蓝得透亮,就像拉萨的天空,用了这个比喻,更加让我们感受到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重读)指名读3人,齐读。

4.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湛蓝透亮,其实与拉萨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解释了这个原因,谁能找出来?(多媒体展示第一句)师解释“日光城”。(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一年的日照时间有3000多个小时,像现在处于秋天的拉萨,早晨8点不到日出,到晚上8点才会日落,一年里几乎都是晴天,所以被称为“日光城”。5.指导朗读。

师: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哪位同学再来读一遍第一自然段。(读出感情,指导学生把“总是”重读)

(评语:听你读真是一种享受啊,我仿佛看到了拉萨圣洁的天空;那可是圣地的天空啊,再读读;恩,有圣洁的味道了)

5.师:谁能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还好像: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特点“蓝”)

6.师:小朋友们都讲得很棒,但是你们的比喻和作者的比喻相比,你们只是说出了天空的“蓝”,没有说出“亮”和“净”。

(二)第二自然段

1.师:是啊,那是一片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所以有人说“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板书,出示,生齐读)

①“妙”在哪?(蓝天可以洗脸,可以掬。)

②蓝天能“掬”起来吗?那作者为什么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明确:人们将拉萨的蓝天比喻成了清澈的湖水)③理解“掬”: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偏旁的?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吗?

2.师:人们将拉萨的蓝天比喻成了清澈的湖水,多么奇异的景象,多么奇妙的比喻啊!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是纯净、明洁的。

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托的更加纯净、明洁?(出示后两句)来,让我们想象这纯净、明洁的天空,来美美地读一读。怎么样,男生女生来比一比。这回男孩先来。听出来了,你很喜欢这纯净、明洁的天空;请个女孩,看来大家都被迷住了。一起来。

3.师: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托的更加纯净、明洁?(指名回答)作者为了突出天空的蓝,用了白云和草地来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多妙啊。这两句话中还有三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映衬-对照、越发-更加、纯净-明洁)用上了这三组近义词像对对子一样,更朗朗上口。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把它们积累下来。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背诵下来?(指名回答、男女生回答)(注意要有朗诵的感觉)

出示:有______________映衬,_________显得越发纯净;

有______________对照,_________显得更加明洁。

4.师:现在我们再来想象一下,除了白云、草地的对照,还有哪些也会映衬蓝天呢?请小朋友发挥想象。

(出示图片)图片:高耸入云的雪峰、清澈的湖水、一望无际的草原 ①有________________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②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湛蓝的天空____________。③有_________________映衬,湛蓝的天空____________。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想象出来的文字。(第四自然段)

1.过渡:白云和草地衬托得天空更纯净、明洁,那么蓝天衬托下的布达拉宫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指名读2-3人、齐读)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是谁映衬谁,谁对照谁呢?

“有了_____________映衬(对照),_______________。” “有了_____________映衬(对照),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师生配合读)

(第三、五自然段)

1.师: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你想去看看吗?想到什么程度?(指

名说。)

总结:同学们这种非常想去看的心理,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就是课文中的——“神往”,读读这个词。(1)出示词语:神往(学生读。)

(2)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很好的解释了神往的意思。(指名读)

出示句子: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读出你的神往。(指名读、齐读)

评价:老师听了你的朗读,觉得你是一般想去。/读得真有感情,你一定是特别想去。

2.师: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轮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第5自然段。(生齐读)这里讲拉萨的天空比喻成了什么?(板书:这是圣地的窗帘)这也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五.指导背诵,总结全文

1.师:学完了课文,我们再来赞美一下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有多余时间则配乐分小组读)

2.在作者王宗仁心中,这拉萨的天空就是一首诗,还是同学们这节课共同写的一首诗呢!(指板书,齐读)

拉萨的天空

王宗仁

湛蓝、透亮

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纯净、明洁 掬一捧就能洗脸 蓝晶晶,蓝晶晶 这是圣地的窗帘

结语:同学们,走进拉萨,也会你会发现理想,走进拉萨,也许你会看见天堂。让我们走进高原,走进雪山,走向阳光!

第2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桥镇堰头小学 曹会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槐花的美和孩子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槐花的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学习之前,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槐花的图片)同学们,图片上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呀?(槐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槐花的。

2、“槐”是本课的生字,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注意最后两笔不能丢。

你能给“槐”找个朋友吗?(说到槐乡,就板书)槐乡是个什么地方?

3、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槐乡,去看看那里的槐花,通过预习,你知道槐花是在什么季节盛开吗?(补全课题)快,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吧!

4、板书课题:槐乡五月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同学们,赶快读读课文吧,要看清要求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划出生字新词,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2)读通顺句子,标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3)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检查自学情况

2、这节课的生字特别多,你都会读了吗?(1)课件出示生字:炒、挎、摆、拌 谁来读一读?

你发现了这行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表示动作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左窄右宽)

选择其中一个在书上描红。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田字格里写一写。(评价: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大家一齐把这几个字读一读。

(2)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大家都读得很好,如果把他们放在课文的短语里就更丰富了。找一找这些字在文中什么位置?

课件出示词语: 洋槐、山山洼洼、肩头、挎篮子、咸的、蒜泥、芝麻、陈醋、小罐、酿蜜、醇香、熏醉。读一读,你知道它们意思吗?(3)课文中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语 出示:小辫儿 篮儿 旋儿

加上“儿”这些词读起来就更加的有趣,变得很轻巧了,你能轻快地读一读吗?(4)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的结构很特别,它们是“ABB”形式的,你能找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白茫茫 甜丝丝 喜盈盈

白生生 香喷喷 傻乎乎

(同学们看,竖着第一排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你能读好吗?第二排词语你发现是表示什么的?味道,其实甜丝丝不仅表示味道,还表示心情呢,看看这里还有哪个词表示心情?喜盈盈)谁完整地为我们大家读一读这些特别的词语?(你不仅读得流利,还很有节奏感,同样也读出了自己的味道和心情)谁能模仿写一写,看谁写的多。

(5)有了这些词,句子就有了自己的颜色,有了自己的味道,也有了美丽的心情,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你能读好吗?

A、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你把“白茫茫”这个表示颜色的叠词读得真好)

B、“啪啪啪„”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儿化音读得轻快,你的心里也是喜盈盈的)

C、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看看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你一定馋了)

3、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和句子代入到课文中,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说一说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里有一句话把作者游览完槐乡的感受给写了出来,你找到了吗?(最后一小节)

过渡:五月不仅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它还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3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写一年四季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也把布达拉宫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第五自然段写湛蓝的天空像圣地拉萨的窗帘。

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读好“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设计理念】

细翻了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发觉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一共10条,其中1、2、3、4、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课件,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二、走进拉萨(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 透亮 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