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选择每题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20题(8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藏之名山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试题答案:
17、B.A项“俗人”,文中指世俗之人;现在多指庸俗的人。B项,古今都是指不曾。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D项古义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多指卑鄙龌龊。
18、D.A项“就”,前者指“完成”;后者指“受”。B项“俯仰”,前者指“应付周旋”;后者指“低头和抬头”,“俯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C项“责”,前者通“债”;后者指“责备”。D项“累”,都是指“接连,连续,延续”(后句语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9、A.(A项都是代词,作宾语,“莫之夭阏”是宾语前置。B项“以”,前者表示凭借,译为“用”;后者表原因,当“因为”讲。C项“然”,前者表转折的连词,后者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D项“为”,前者作动词,可当“写成、成为”讲;后者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20、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哪里去。
第2篇: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选择每题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20题(8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藏之名山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试题答案:
17、B.A项“俗人”,文中指世俗之人;现在多指庸俗的人。B项,古今都是指不曾。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D项古义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多指卑鄙龌龊。
18、D.A项“就”,前者指“完成”;后者指“受”。B项“俯仰”,前者指“应付周旋”;后者指“低头和抬头”,“俯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C项“责”,前者通“债”;后者指“责备”。D项“累”,都是指“接连,连续,延续”(后句语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9、A.(A项都是代词,作宾语,“莫之夭阏”是宾语前置。B项“以”,前者表示凭借,译为“用”;后者表原因,当“因为”讲。C项“然”,前者表转折的连词,后者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D项“为”,前者作动词,可当“写成、成为”讲;后者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20、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哪里去。
第3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
第4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宋季之乱,其先为同郡仇人倪氏所灭,时文中之父在幼,倪将杀之,而欲其母,其母为徐氏宗祀故,忍辱保徐子得不死。因冒姓倪氏,为娶有室。及母老卒,哭谓其子,始知其为徐氏子。然未能即复其姓,故文中亦以姓倪氏。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又善符咒,鞭龙缚鬼,以此名湖间。始为县吏,即弃去。
又为安陆府吏,复弃去。游吴,吴大户患湿腿疾,延文中与疗,针行病除,留为郡吏。时镇南王妃卧病,不可起坐,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至则王以礼见,赐坐便殿,道妃所疾苦,延入诊视。王曰:“疾可为乎?”对曰:“臣以针石加于玉体,不痊,其安用臣?”遂请妃举手足,妃谢不能,文中因请诊候,按手合谷、曲池,而针随以入,妃不觉知。少顷
第5篇: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银,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
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无何,兄以老病卒,
第6篇: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1
推敲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阅读题目
1、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一日驴上得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