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7 14:05: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

渡头桥镇新渡中新完小刘敏

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首先靠基础教育,这更是常识。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确保经济建设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对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及深圳市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我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面对后进的学生,首先老师要关心和爱护,其次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

3.进一步知学生,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要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处处维护学生的自

尊,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认识和修正错误,而不是管、卡、压、罚,真正让学生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竖立科学的态度和学习精神。鲁迅先生说,有人拿罗盘航海,有人却拿它看风水;有人拿火药御敌,有人却拿它作炮竹敬神;有人拿鸦片治病,有人却拿它当饭吃。半个世纪过去了,科学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种现象并没有绝迹:有人拿B超查病,有人却拿它分男女;有人拿电脑处理资料,有人却拿它测算八字;现在的网络,有人拿它传递信息,提高工效,有人却拿它排遣无聊,大过“黄”瘾。

所以,工具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还要同步才行。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下决心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肩负起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的灵魂。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欢迎阅读。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包括教师的道德追求、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它体现了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选择、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道德实践中的价值目标。它是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基础上对教师行为规范的更具体的要求。是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师风也就是教师的行为风范和风气。师德师风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特征及其专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的人格要求。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也是教师的灵魂所在。宋代思想家、教育家胡媛曾说过:“治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者在教化。”这“教化”的任务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二、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把学生从懵懂无知的混沌状态点拨为知书达理的智慧性人才,更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教师历来受到社会的尊重,尊师重教在古今中外是一致的,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永世传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不例外地有了不同的声音。

1、思想道德观念淡化,缺乏为人师表的表率意识

在现在的学校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范跑跑”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灾难降临的一瞬间,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第一个跑出教室,不仅没有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事后还在博客上撰写日记,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感受,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自私行为在开脱。行文中可以看到,他丝毫没有负疚感,他只是把自己当作了一个普通人,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是一名身上照着神圣光环的教师,他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恶劣影响。同为教师,51岁的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墙面快要坍塌的那一刻,义无反顾地张开自己的双臂,将正在自己课堂里听课的4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一天后,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他牺牲了,而4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那一幕成为永远的定格,永远地留在人们心中。从舍生取义的英雄谭千秋,和逃之夭夭、为人所不耻的范美忠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格,不同的师德。“范跑跑”事件说明师德已有下滑的趋势,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师德师风教育。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也影响教书育人者的形象。在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没能正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一些表现落后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持有冷淡、歧视的态度,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沾染了社会一些不良习气,上课仪表不整、上课抽烟接电话,迟到早退、随意调停课等,有个别教师甚至在学生招生考试等工作中弄虚作假,暗示学生请客送礼,索取金钱财物,这些不良行为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实在有损师德师风。

2、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学术领域一直被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半点瑕疵。现实中,有些教师学术道德观念比较淡薄,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心态不端正,功利性较强,学风浮躁。有些教师对个人价值和利益看得较重,只是关注自己的科研情况以获得更高的岗位级别和津贴,根本不太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们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为了评定职称,匆忙赶抄文章,教学过程只为完成课时而教学,从不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敷衍了事,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以致学术造假、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交易、学术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也存在学术上的造假和腐败问题。如厦门大学教授陈汉文,1990年本科毕业留校当辅导员,未读硕士直接读了吴水澎老师的博士生,从讲师到正教授只花了三年时间。陈汉文2003年在《审计与理财》杂志开设了“汉文观点”栏目,该刊的编辑在2003年第1期特为此做了如下介绍:“我刊今年新辟‘汉文观点’栏目,特邀厦门大学陈汉文博士就审计学术问题发表观点和前沿研究成果。相信陈教授一定会给各位读者朋友带来惊喜,也希望大家关注本栏目。”这一事件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4期刊登的“厦门大学陈汉文教授简介”中也作为陈汉文的学术成就加以报道。但是,在“汉文观点”12篇系列文章中,除了有一篇曾把研究生的'名字挂了上去,其余11篇均为陈汉文独立署名。经查实,这些主要都出自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事发后有文章评论其为“剽窃成性,士林之耻”。

3、缺乏敬业精神和集体意识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师工作和履行教师义务的前提条件。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教书就是把书本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背熟,至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可有可无,有些教师从没深入地研究过,更没有考虑过学生是否接受,是否互动。教学总结也是敷衍了事,对课后学生的答疑更是随意应付。

有些教师安于现状,贪图享受,根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遇事把自己摆在首位,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岗位聘任等过程中,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和手段,来谋取私利。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地被践踏。

三、良好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

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新型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建议学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把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评价权教给学生并定期反馈,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和建立,有效地约束教师的行为。建立一套严格的师德考核体系,从教师个人的行为规范,思想倾向,诚信记录、工作态度等指标来衡量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通过评估机制既要把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随时从师资队伍中清除出去,保持师资队伍的纯洁,也要树立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典范,做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2、强化政治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是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正确方向是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的根本,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果没有过关的政治素质、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就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没有信心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不会具备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过硬的思想作风修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每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任务。

3、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耳熟能详。良好的环境会启发人的思维,良好的环境会培养人的灵感,良好的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良好的环境氛围无形中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在良好的环境中教师会自觉地选择正确的方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率先垂范,立身行事。良好的学习环境会自觉地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级,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的系统性工程,只有长久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

4、认真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师德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任;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极大。师德师风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和职业标准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根据这些要求制定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手段,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良好、道德品质高尚、业务精、教学质量过硬的教师队伍。

第3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师德师风建设之我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同时,本人也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多年来一直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德育先进典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与尊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一份事业,一份执着,一份师德

执教那一天起,我就有一种身份:我是一名教师,自此我就将它当作一份事业,心中满怀一份执着——爱生如子,着力一份高尚的师德情操——为生服务。近20年的教育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因此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个人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四点体会。

一、将教育教学从心底当作一种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 春蚕”,表达了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要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正如陶行知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