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尺水兴波记叙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7 14:04: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以小见大,尺水兴波记叙文

以小见大,尺水兴波记叙文

刘久娥

主题(中心)就是作品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主题的升华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是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现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作品,总会在主题的升华方面下一番功夫。就记叙文而言,须在记人叙事的过程中,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事件经过,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

经典引领

莫怀戚《散步》片段: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训练指要

1.横向铺排法。运用横向思维,抓住一些相近相关的材料,根据其内在联系加以联缀铺排,最后使作文得到升华的'方法。如一篇优秀作文《为自己感动》(晏敏)横向铺排了九次感动,其中六次感动构成画面,三次一笔带过。六次感动依次是为自己的体贴、孝心、主见、宽容、善良和勇敢,每次感动都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体现着“我”的性格,作文的主题已基本显现出来。最后在铺排的基础上用“青春年少的我常常为自己能有这么多的感动而感动”这句议论使主题得到升华。如果没有前面浓墨重彩的铺排,作文主题的升华就没有力度。

2.类比掘进法。通过类比联想将主题向深层掘进的方法。要求作者找准所写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相同点,进行类比联想,将文章的基本思想与某一深刻的哲理联系起来,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

如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写“我”小时候一次次地骑车追寻远方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却像谜一样,每一次都会在我认为追着的时候,出现在远远的地方。而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吸引我去追寻。作者由追寻自然界的地平线而类比联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发掘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充满新意的主题。

3.衬托铺垫法。运用衬托、铺垫的手法把众多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照,使众多事物对另一事物起衬托铺垫的作用,从而增高所写事物的形象,升华文章的主旨内涵。宗璞的童话《花的话》,先写花儿们开放时的兴奋,榆叶梅、玫瑰、芍药、桃花、迎春花等众多花儿月下比美论贵,最后写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献给老师。文章用众多的花儿作铺垫,反衬出二月兰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形象。而作者正是要借二月兰来歌颂人民教师谦逊的品质和朴素的作风,表达对辛勤劳动的人民教师的敬爱之情。至此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全面升华。

4.象征引申法。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使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方法要求作者选取自然界中富有特点的事物进行充分地描写、议论,然后通过相似的联想,由自然界的事物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用自然界的事物所呈现的特点来象征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等散文就是运用象征引申法使主题升华的典范之作。

5.警策归升法。这种方法就是用警策的语句对全文进行归纳概括,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某一历史或哲理的高度,从而给人以历史的借鉴或哲理的启迪。运用警策归升法除了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言之有物的叙述、描写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写好警策句,因为警策句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主题,警策句的精辟与否影响着主题的深刻程度,决定着文章的优劣。警策句以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特感受又具有普遍意义为佳。

第2篇:尺水兴波引人入胜的教案

尺水兴波引人入胜的教案

教学目标:

在记叙文写作中能做到“尺水兴波 引人入胜”。

教学过程:

一、作文为什么要做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关于文章的写作,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什么“文似看山不喜平”呢?

——(生说。)

同学们现在的作文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平直,看到前面就可以想见后面,没有波澜,没有曲折,就如同一个园林,一进门,里面的景致就可以一览无余,就激不起人们游赏探幽的情趣了。作文也一样,总要追求曲折变化,追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戏剧效果,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产生无穷的乐趣。

所以同学们在作文中应力求做到“尺水兴波 引人入胜”!

二、作文如何做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1.一个简单的情节:雨中,我帮一位姑娘在马路上拦车,送一位老太太去医院。姑娘上完夜班赶到了医院看望老太太。

如何让这个故事情节显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呢?

2.投影文章,请学生朗读。

3.发材料,学生勾画出情节的一波三折处。

4.同学跟左右前后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同时授以方法。板书:

制造悬念

欲扬先抑

巧用误会

设计巧合

大力突转

前伏后应

6.如此“尺水兴波”,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中心意思更加突出,给人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引人入胜!

板书:胜

人物形象的丰满

中心意思的凸现

出乎意料的惊喜

7.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运用这些方法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这里老师要友情提醒一下:

不可违背人物性格

不可违背生活逻辑

不可破坏情节延续

三、欣赏小品《功夫》,辨识所用方法。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品,同学们看看其中用了哪些“兴波”的方法?

(看片9—16分钟)

2.交流明确所用方法:前伏后应、大力突转、制造悬念、欲扬先抑等。

3.师:《功夫》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情节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它不断地给人出人意料的惊喜,给人带来欢笑,而在欢笑之余又启人深思。所以在这次春晚会上获得了语言类一等奖,它在情节设置上的成功之处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四、让我们自己的作文能够做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1.我们看了这么多,学了这么多,我们的文章能够做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了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展风采。

请以下面一句话作为开头,续写一个故事:

一天,财富、成功、爱三位仙人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

要求:(1)合理充分地发挥想象。(2)运用一些“兴波”方法,构想情节,使你的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学生构想,巧设波澜,编拟提纲。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学生说故事,指出所用“兴波”方法,其他学生评价。如有不足处,其他学生再补充完善。

五、小结。

结束语:文似看山不喜平,尺水亦能兴波澜,愿我们的文章似奇崛秀美的山峰,似波澜起伏的潭水,发人探幽,引人入胜!

附:赵本山 小品《功夫》台词

功夫

赵本山:听说他不当厨师,改防忽悠热线了。竟敢扬言再不上当受骗了。残酷的现实已直逼我心理防线了,今年我要不卖他点啥,承诺三年的话题我就没法跟观众兑现了。

徒弟1:师傅,进去吧!

赵:别着急,先拨个骚扰电话。(打电话)通了。你好!

范伟:你好。这里是见你见你一也会也防忽悠咨询热线。我是资深上当者老范。凭借多年的上当经验,对你是否被忽悠作出明确判断。有人卖拐,请按1;有人卖车,请按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请按3;有人卖担架,直接拨110。

赵:你好!

范:你好!

赵:请问您是范师傅吧?

范:你是哪位?

赵:我是……有一个问题想直接咨询您老一下。

范:恩。你说。

赵:我家有一头老母猪啊,黑地白花的啊。早晨一起来打开家门以每小时80脉的速度向前疯跑。“哐砀”撞树上,死了!

范:撞了?这头猪的视力是不是有问题呀?

赵:两眼睛都是1.5的。

范:会不会有什么心理疾病啊?

赵:心理可健康呢!

范:那怎么会撞呢?

赵:那头猪脑筋不会急转弯呗!

范:我说你这个人不拿套路出牌啊!出脑筋急转弯你得按3哪!那既然这样的话,我也咨询你一个问题。

赵:你说。

范:过年了,我们家什么年货也没买,就剩下一头猪和一头驴。你说我是先杀猪呢,还是先杀驴呢?

赵:那你先杀……(和徒弟讲)给你们两个机会。

徒弟1:先杀驴。

赵:先杀驴。

范:恭喜你,答对了。猪也是这么想的。小样!

赵:悲哀!真让我为你感到悲哀!眼看就要独闯江湖了,这怎么能让我放心呢?

徒弟2:师傅,先杀猪好了。

赵:那驴也是这么想的!我告诉你,就这个问题,你先杀谁都不好使。我为什么没回答呢?就因为我考虑它是有问题的。看见了吗?他已经从当年的一跟筋,现在成长到两头堵了!

徒弟1:师傅,他太厉害了。咱回去吧!

赵:不能回去!卖拐,把他忽悠瘸了;卖车,把他忽悠蔫了。在十分钟内不把他摆平,我就没法跟你们俩再当教师爷了。

徒弟齐说:师傅领进门,忽悠在个人!

赵:好。看我的眼色行事。进去。美了他了!

徒弟:请问,范师傅在吗?

范:哪位?请问你们咨询……(看着赵)哎呀!哎呀!呀!呀!呀!……这是什么造型啊?挺别致呀!非常6+7呀?!这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忽悠怎么落到这幅田地啦?苍天呀,大地呀,是那位天使大姐给我出的`这口气呀?猪撞树上了,你撞树上了吧?追尾了是不是啊?咋又改三了呢?

赵:三年了,我都想死你了。

范:忽悠!

赵:我是向你忏悔来了。

范:接着忽悠!

赵:有我徒弟作证。

范:组团忽悠我来了。不合适了,大忽悠。只要我们这些善良的人对你提高警惕了你还会什么?不久会几个脑筋急转弯?地上一个猴,树上几个猴,这是两个猴,也可能八个猴,

赵:可能三个猴,还可能九个猴。

范:怎么又变了呢?

赵:怀孕一个猴。

范:有意思吗?

赵:没意思。不是给你弄脑筋急转弯那个初级阶段了。我是向你陪礼道歉来了。三年了,在这个世界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范厨师。多么好的人。我常跟你们说,你说我骗他干啥?多么忠厚老实,你说我,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你骂我两句,你张不开嘴。这样,反正你原谅我也来了,不原谅我也来了。原谅不原谅我都带着诚意扑面而来。

范:呀呀呀!还扑面。你看,忽悠,嘿呀。接着忽悠。

赵:把我搀起来呀。

范:能站起来呀?呀呀呀。走,走两步。走两步,来走。咳。讹人是不是啊?是不是讹人?大家都看着呢。出现什么意外跟我没关系啊。你老整着悬灯笼干啥?你老站起来呀?有什么是你赶紧说好不好?

赵:你想听吗?

范:我想听。

赵:听完你信吗?

范:你只要站起来我就信。

赵:你撤吧,我能站起来了。

范:哼,说啊。

赵:说来话长了。记得那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比2002年的晚了一些。

范:你整歌词干啥呀?有什么事快直接说。

赵:我不跟你玩虚的了,今天我就向你道歉来了。

赵:上货!眼熟吗?

范:这是你忽悠我的那几百块钱呀?

范:分文没动。

范:这是那块表?

赵:戴在手上就没走过字。

范:这,哥,

赵:我们两个恩怨应该了结了吧?还有它,这几年,耽误我们两个之间感情的就是这个罪魁祸首的就是这个轮椅。今天我必须当着你当面,把它砸碎。

徒弟:师傅,不能砸呀。师傅,这轮椅是你老哥俩重归于好的见证呀。

赵:不要乱说,我,不能拉我。

徒弟:师傅,哎哟,师傅!

范:大哥。你要砸就砸我吧。大哥你太有诚意啦。孩子们说得对,它不仅是我们重归于好的见证,更是我以后避免上当的警钟。我收藏了。

赵:不行,学生们花钱给我做的,你怎么能收藏呢?

范:好多钱我给呀。花多少钱啦?

徒弟:两千。

范:我,两千。

赵:我给两千五。

范:我,三千。

赵:我,三千五。

范:我四千。

赵:我五千。

范:成交。

赵:你范厨师。哎哎。

范:你喊的五千,我落的棰,成交!

赵:那也不对,你记错了,怎么喊的?

生:我听是范厨师喊的。

范:什么,什么呀?

生:不是,师傅喊的。

赵:乱了乱了。这样啊,谁喊的不要紧。你看,咱们捋一捋,有点乱,谁先喊的。

范:我先喊的。

赵:你喊多少?

范:我,两千。

赵:我,两千五。

范:三千。

赵:三千五。

范:四千。

赵:四千五。

范:五千。

赵:你看看,清楚了。

范:哎,有点乱,有点乱。

赵:你再算算。

范:谁也别说话,我自己算,自己捋。

赵:你就自己乱了。

范:你别说话了,两千,两千五,三千,三千五,四千,四千五,五千,哎

赵:你捋反了,两千是你叫的。

范:两千,两千五,三千。

赵:不是。

范:两千,两千五,三千,三千五,四千,四千五,五千。

赵:对呀。

范:哎呀。

生:我记错了,是你喊的。

第3篇:作文讲解五 尺水兴波话记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讲:尺水兴波话记叙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事件的文章,能在短小的篇幅之内,通过精心构思,巧妙安排,使情节波澜起伏,骤起骤落,大开大阖,使作品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和表达效果,这类写法统称为“尺水兴波”。

尺水兴波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抑扬生变、悬念解疑、误会生趣、巧合妙胜、陡转起伏等等。

一、抑扬生变

“抑”是压抑,“扬”是抬高。记叙文中的抑扬,指的是前后情节大起大落,即叙事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造成巨大的落差,形成巨大的波澜,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抑”“扬”分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情况。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某人和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不满的态度尽力给予贬低和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以小见大,尺水兴波记叙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小见大,尺水兴波记叙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