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7 14:02: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崇祯二年起工部,迁青州知府。乔年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之官,携二仆,不以家自随。为青州,行廊置土锉十余,讼者自炊候鞫,吏无敢索一钱。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时李自成已破河南,声言入关。乔年疾驱于商、洛,不见贼。贼围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亦至陕,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宗龙、乔年握手欷歔而别。未几,宗龙败殁于项城,乔年流涕而叹曰:“傅公死,讨贼无人矣。”已,诏擢乔年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代宗龙。部檄踵至,趣出关。是时,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乔年曰:“兵疲饷乏,当方张之寇。我出,如以肉喂虎耳。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乃收散亡,调边卒,得马步三万人。

十五年正月,率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出潼关。先是,临颍为贼守,左良玉破而屠之,尽获贼所掳。自成闻之怒,舍开封而攻良玉,良玉退保郾城,贼围之急。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吾舍郾而以精锐攻其必应,贼必还兵救,则郾城解矣。郾城解,我击其前,良玉乘其背,贼可大破也。”诸将皆曰:“善。”乃留步兵火器于洛阳,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二月二日,乔年入襄城,分人龙、嘉栋、成虎军三路,驻城东四十里,而自勒兵驻城外。贼果解郾城而救襄城。贼至,三帅奔,良玉救不至,军大溃。乔年叹曰:“此吾死所也。”率步卒千余入城守。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乔年以足蹴其首曰:“汝畏死,我不畏死也。”十七日,城陷,杀三贼,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贼磔杀之。襄城人建祠以祀之。

(选自《明史·汪乔年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部檄踵至 踵:接连

B.良玉乘其背 乘:顺应

C.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简:选拔

D.而自勒兵驻城外 勒:统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之官,携二仆 左良玉破而屠之

B.宗龙、乔年握手欷歔而别 乔年流涕而叹曰

C.乔年疾驱于商、洛 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

D.乔年以足蹴其首曰 襄城人建祠以祀之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B.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C.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D.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乔年任青州知府时,在行廊砌多个锅灶,来打官司的`人交一点钱就可自己烧饭以节省开支。

B.在宗龙败亡后,皇帝下诏书提升乔年担任兵部右侍郎,总管三边军务,接替宗龙的职务。

C.在郾城危急时,乔年放弃郾城,用精锐兵力攻打襄城,使贼兵回师来救郾城以此解除危机。

D.乔年进入襄城后,贼兵果然来救襄城,可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到,乔年被俘。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3 分)

②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4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汪乔年“不畏死”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5. B【解析】掩袭,偷袭。

6. B【解析】B.连词,表修饰;A.动词,去,到/代词,代指临颍城;C.介词,到/介词,在;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7. B【解析】本题第一处应在“曰”后断。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 “谓”“对”等为标志。“郾城危在旦夕”为一个主谓句,且“危在旦夕”为一个成语,后面需要停顿。“吾”“贼”分别为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前面需要停顿。“难与争锋”实为“(吾)难与(之)争锋” 的省略,要停顿。“吾闻襄城距郾四舍”与“贼老寨咸在”的主语分别为“吾”“贼老寨”,其前要停顿。总之,解答本断句题主要依据名词、代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所以找出这些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8. A 【解析】由“吏无敢索一钱”可知,不需要交钱。

9.(1)①(乔年与宗龙)商议抽调兵丁,搜括粮饷,但(这时)关中的兵丁、粮食已经派用完了,无法用来响应。【解析】括,搜集、搜求、搜括; 分)无以:(1“无法用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1 分)。;句意 1 分。】

②贼兵挖地道填火药攻城,城墙都被打坏了,手下的将吏围着哀求他出去避开贼兵。【解析】穴:挖。 分)(1;实:填塞。 分)(1;补充省略“之”1 分;句意 1分。】

(2)①在明知无法抵挡敌人时,为了巩固中原地区的民心,依然勇往直前,领兵作战。(我出,如以肉喂虎耳。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

②在城池被攻下后,自杀未遂,被贼兵俘获后大骂不止。(杀三贼,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两个事例,可以摘抄原文,亦可用自己的话说。注意句意的完整性。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崇祯二年,乔年起用为工部郎中,升任青州知府。乔年贫苦自勉,衣食都很简单,去做官,只带两个仆人,不把家属带在身边。他做青州知府时,在官署的廊檐下砌了十多个锅灶,让来打官司的人自己烧饭等候审理,小吏们不敢向他们要一个钱。十四年,朝廷提拔他为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当时李自成已经打下河南,扬言要进入潼关。乔年驱马急速来到商州、洛南,没有见到贼兵。贼兵包围了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也来到陕西,两个人商议抽调兵丁,凑集粮饷,但这时关中的兵丁、粮食早已派用完了,无法用来响应。宗龙、乔年两个人握着手,叹着气分手了。不久,宗龙在项城败亡,乔年流着泪感叹说:“傅先生死去,没有人能平定贼寇了。”过后,皇帝下诏书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管三边军务,接替宗龙。兵部的檄文接连发来,催促他出关作战。当时,关中的精锐部队都在项城灭

亡了。乔年说:“部队疲惫了,粮饷又缺乏,让我去抵挡正强大无比的敌人。我一旦出去,便如同用肉去喂老虎。但是我不能不出去一回,来巩固中原地区的民心。”于是召回离散逃亡的士兵,调集边防部队,凑得骑、步兵三万人。

十五年正月,乔年率领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开出潼关。在此之前,临颍被贼兵守着,左良玉打下后进行屠城,全部缴获了贼寇抢劫的东西。自成听说后大为恼怒,放弃开封过来攻打良玉,良玉退守郾城,贼兵围困他们,形势紧急。乔年与各位将领们讨论说:“郾城危在旦夕。如果我们到郾城去救援,贼兵正气势威猛,很难跟他争锋。我听说襄城离郾城只一百二十里,贼兵的老营都在那里。我们舍郾城不打,用精锐兵力去攻打他必然要接应的襄城,贼兵一定撤回兵力救援,那么郾城之围也就解除了。郾城解围之后,我们攻打贼兵的前军,良玉趁机偷袭它的背后,贼兵可以大败。”将领们都说:“好。”乔年于是把步兵、火器留在洛阳,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前进。

二月二日,乔年进入了襄阳,把人龙、嘉栋、成虎分作三路,驻扎在城东四十里,乔年自己则统率军队驻在襄阳城外。贼兵果然解除对郾城的包围,过来救襄城。贼兵赶到,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到,官兵大败。乔年叹气说:“这是我丧命的地方了。”接着就率领步兵一千多人入城守卫。贼兵挖地道填火药攻城,城墙都被打坏了,手下的将吏围着哀求他出去避开贼兵,乔年用脚踹他们的头说:“你们怕死,我不怕死。”十七日,城被攻下,乔年杀死了三个贼兵,自杀未遂,被贼兵俘获了,大骂不止。贼兵把他给分尸了。襄阳人修建祠堂来祭祀他。

第2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8分)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恐伤民( )公衣狐裘( ) 而我举之( ) 可谓知君道矣(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 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小题1】损害 穿 任用 方法

【小题2】D

【小题3】卫灵公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知人善用,明白事理之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衣”作动词,“举”“道”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之”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之”的掌握来判断各项,进行比较。D句中的“之”与例句相同,意为“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抓住短文中卫灵公的言现表现,从“知错”“纳谏”“明理”方面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3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小题1】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⑴恶吏苛刻__________⑵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

⑶若思得之艰难__________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课外文言文答案

1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

2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

专题巩固(十六)__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