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有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间有味》读后感1
《易·系辞》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几句话的大体意思是:“乾道以平易显示其智慧,坤道以简约展现其功能;平易容易使人明白,简约容易使人顺从;易知的东西容易使人亲近,易做的事容易使人成功;使人亲近的则可以相处久远,容易成功的(事业)可以逐渐做大。可以长久是体现贤人的道德,逐渐做大则是贤人的事业。”这几句话逻辑严密,层层推进,用来概括我此时此刻的阅读感受正合适。
仍记得去年3月月12日我加入了叙事者团队,张静老师耐心细致的教我如何开微博交作业,还会按时提醒我交作业,无耐自己这个“低差生”肚中无墨,一直交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我想自己要想“气自华”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腹有诗书”。
每年四月都是学校的读书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看的最多的当属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书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觉者为师》系列、于永正的《我怎样教语文》、蒋军晶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等等,这些教师专用床头书被我一遍遍的品读,如同一盏盏明灯在我困惑时给我指引。
今年四月份我们叙事者团队共读的书目是汪曾祺的《人间有味》,初读这本“食谱”,我就被汪老先生笔下的各路美食深深的感染,极强的画面感让我浮想联翩,以至于合上书竟对先前的“粗茶淡饭”开始嫌弃起来。可是这真的仅仅是一本“舌尖上的美食”吗?迟疑后,我再次捧起这本书,原来人间不但有味,还藏有一颗赤子之心。
味在至真,唯暖相依
高邮的咸鸭蛋、小西门马家牛肉馆、故乡的元宵……每每被点到名的特色美食,无不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一则《论语》一句情,一盏茶香一座城,无论是祖父对口中的“孟子反”还是家乡人的“喝早茶”,读起来都极具生活的香气,仿佛那家小院儿里有着魔力,让人流连忘返,放下书仍让人牵挂,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城市和熟悉的小暖。
走遍万水千山,吃遍大江南北,汪先生把不变的真情留在了齿间,这份对美食的爱也是对生活的真,唯有一个爱生活的人,他的笔下才有那字字珠玑的美好,他的心中自有一种情趣,自有一颗豁达的心,让人每每品读,心中被温暖。
味在宽泛,博览中西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应该这样。王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不论是咸菜文化还是宋朝人的吃喝,还有立春的吃萝卜习俗,都将文化和美食紧紧相连,唯有口味宽泛一点,我们才能从不同的食物比较中体会出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性情习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南北文化无优劣,中西饮食文化也无优劣,其区别只不过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方式的不同罢了。
红日巡天过午迟,腹中虚实自家知。
人生一饱非难事,仅在风调雨顺时。
一本《人间有味》让我品到了文字背后的小暖,虽不能让汪先生那般尝遍东南西北,但也让我下决心用阅读充盈自己的味蕾,又是一年读书月,人间有味,香意浓浓,书有百味,其乐融融。
《人间有味》读后感2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一经播出就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这个名字也似乎走进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很多人因此了解、认识了于丹。而我真正的开始了解于丹,是因为半首诗的缘故。“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正是出自北宋词人宋祁《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这两句诗的后面写到:中年况味,手中的酒杯换了茶盏,不劝斜阳。甚喜,这句简短的话中所潜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转变中年过程中所追求的,尽管过去从未仔细研究过于丹教授的作品,但仅此一句就让我从内心感受到我与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宇宙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幸运与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实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渐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至今我还会被老同学调侃说,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每天穿着花衬衫坐着小车上下学。回想起十几年前还是孩子的时候并没觉得那有什么特别,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原来我也被很多同龄人羡慕。
现在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带给我的更多是成长与成熟,而不是伤害。
“有很多人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都是顺着每一步才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你的未来应该要成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与托付,你怎么才能在无常当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一直被老师成全;在职场的路上,我们一直被领导成全……我们如今的被成全与托付,难道不是为了将来对别人的成全与托付么?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要为人父母、也许还要为人师长、为人领导,不是吗?
漫漫人生,有味清欢。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在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读后感大全图文推荐
《导盲犬迪克》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伟大的悲剧》读后感人之初,性本恶读后感《人间有味》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2篇:《人间有味》读后感
《人间有味》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间有味》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间有味》读后感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吃,作为对每个老百姓而言最日常、也是最离不开的一件事,汪曾祺如何来描述的呢?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朴实,没有至高的道理,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娓娓的说着关于不同城市的不一样的食物。
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亲身经历。
脑海里关于上小学的那段儿记忆中,最持久、最深刻、最能让我信手拈来的,莫过于上学的日子里,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必来一客的煎饼果子。
记得那时每天上学都要路过一个早点摊儿,摊儿上那个不知名姓儿的妇女,却用一双粗糙发红的手,娴熟地在烧热的铁盘上,用一柄木工用的胶水刷似的小刷子,往上头刷上一层白色的面糊,那面糊不薄不厚,恰到好处。待到面皮边缘微微翘起,再用一只手伸进炉子旁边的菜篮里,依旧娴熟地掏出两枚鸡子,朝着铁盘边上轻轻一磕,黄澄澄的黄儿、亮晶晶的蛋清,瞬时溢满在整张面皮上。这时另一只手上来了,涂面糊的刷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手柄已经褪去最初时的鲜亮、被时间覆上沧桑的油烟泥垢的三角形扁平铲子,那铲子在摊贩儿的手里被耍的,让人看着简直眼花缭乱。也不知怎么的,覆着一层“金缕衣”的蛋饼竟已经摊好了。
要是你以为鸡蛋煎饼果子是随到随拿、随拿随走的,那只能说明你没吃过鸡蛋煎饼果子,至少,你肯定没吃过好的鸡蛋煎饼果子。好的鸡蛋煎饼果子可撩人呢!就在你刚起床,胃里头刚刚有点儿饿的那点儿意思的时候,就这么在你的眼前晃悠,晃得你直追着摊贩儿问:“要好了吗?要好了吗?”摊贩儿永远带着心知肚明的笑,轻轻地说上一句:“要好了。”勾得你馋虫子在五脏六腑来回钻了个遍,才终于操起最后的一只沾满了甜面酱的刷子,在你叫的菜啊、肉啊、肠啊上头粗粗的打个滚儿,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儿和香菜碎,把它们全包进那件“金缕衣”里头,终于再塞进一个薄薄的白色塑料袋里,抠出那个可供你,或提或抓的圆圈儿,此时,方可慢慢欣赏鸡蛋煎饼果子摊儿前,那张等急了的小脸儿。
那还是在物质条件远不及当今社会富足的上世纪末,我还记得那会儿的超市里,一块长条形的德芙牛奶巧克力都算得上是小学生口袋里的奢侈品。而今,不过是20年的光景,舟山到上海的鲍鱼,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广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类,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迁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止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所以人大约多是喜欢怀旧的,就像我从来不肯忘记二十年前的那一客鸡蛋煎饼果子,从触及牙齿开始,直到滑进我的胃,那停留在我口腔里短短的数十秒,带给我的身心愉悦,那是我这种贪嘴的孩子永远不会褪色的回忆。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人间有味》读后感2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一经播出就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这个名字也似乎走进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很多人因此了解、认识了于丹。而我真正的开始了解于丹,是因为半首诗的缘故。“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正是出自北宋词人宋祁《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这两句诗的后面写到:中年况味,手中的酒杯换了茶盏,不劝斜阳。甚喜,这句简短的话中所潜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转变中年过程中所追求的,尽管过去从未仔细研究过于丹教授的作品,但仅此一句就让我从内心感受到我与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宇宙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幸运与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实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渐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至今我还会被老同学调侃说,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每天穿着花衬衫坐着小车上下学。回想起十几年前还是孩子的时候并没觉得那有什么特别,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原来我也被很多同龄人羡慕。
现在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带给我的更多是成长与成熟,而不是伤害。
“有很多人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都是顺着每一步才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你的未来应该要成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与托付,你怎么才能在无常当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一直被老师成全;在职场的路上,我们一直被领导成全……我们如今的被成全与托付,难道不是为了将来对别人的成全与托付么?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要为人父母、也许还要为人师长、为人领导,不是吗?
漫漫人生,有味清欢。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在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第3篇:人间有味读后感6篇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丫詸”为你整理了“人间有味读后感6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在人间》读后感 推荐度: 《人间词话》读后感 推荐度:
第4篇:《人间有味》读后感800字
《人间有味》读后感8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间有味》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本汪曾祺的《人间有味》读完已经快有一两年了吧,还是单位办公室还没搬的时候买的,一起还买了一套的《人间草木》,那本塑封都还没拆哈哈哈。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繁忙与个人怠懒的死循环中,读书进度停滞了很久,但是又手贱中间又采购了几波,也是有些塑封都没拆,想着不能这样了还是要把书捡起来看。
读书这个事情因为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题材感兴趣或者作者喜欢,亦或是纯粹书名好听、封面好看,但是睡前开着台灯翻阅纸质书的确是可以让人心神安宁,在忙碌又迷茫的日常喧嚣中寻求一丝平静。目前在读的是《红与黑》,每次时隔好几
第5篇:《人间有味》读后感7篇
《人间有味》读后感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有味》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有味》读后感1
《易·系辞》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几句话的大体意思是:“乾道以平易显示其智慧,坤道以简约展现其功能;平易容易使人明白,简约容易使人顺从;易知的东西容易使人亲近,易做的事容易使人成功;使人亲近的则可以相处久远,容易成功的(事业)可以逐渐做大。可以长久是体现贤人的道德,逐渐做大则是贤人的事业。”这几句话逻辑严密,层层推进,用来概括我此时此刻的阅读感受正合适。
仍记得去年3月月12日我加入了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