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教学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7 14:00: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等量代换教学课件

等量代换教学课件

等量代换,用一种量(或一种量的一部分)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或另一种量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等量代换教学课件 ,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经历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找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之后问学生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将大象换成石头?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划线?2、为什么往船上放石头的时候要让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曹冲用到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过渡语:曹冲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是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和你们的年龄几乎一样。今天这节课你们将面临和曹冲类似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你们家里没有米面粮油了,会怎么办?(用钱去买)

在比曹冲称象还要早很多的年代,那时候货币还没有产生,人们想要获得生活物品只能用以物换物的形式进行。这不,有2个人来到了交易场所。咱们瞧瞧去。

课件出示:

第一个原始人牵着一头牛

语音:我想换几只羊来养,好用羊毛纺线,做衣服。

字幕:换羊

第二个原始人赶着一群羊

语音:我家的羊太多了,放不过来了,我想把他们换出去一些,但是不换牛,我家的牛够用了。

字幕:不换牛

暂停、提问:他们两个能进行交换吗?为什么?

导语:就在二人为难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播放:第三个原始人赶着几头猪

语音:我家的猪太多了,没有太多的粮食喂它们,我想换点不吃粮食的动物养一养,牛羊都可以。

字幕:换牛羊都可以

提问:这回他们可以交换了吗?

师:经过协商他们达成了这样一个交换协议:一头牛换两头猪,一头猪换3只羊。

课件出示 :图片 一头牛可以换几只羊?(这些信息以及问题都呈现在课件上)

二、探究问题,感受思想

1、 解决“一头牛可以换多少只羊的问题” 。

(1) 独立思考:想一想

(2) 全班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3) 小结: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将两头猪换成了六只羊,于是就得出了一头牛等于六只羊的结论,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导语: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2、 解决“几只羊和两头牛同样重的.问题”。

课件出示:一头牛和四头猪在压翘翘板

两头猪和五只羊在压翘翘板 他们在干什么?

(动画逐渐到平衡)

提问:翘翘板平衡了,说明了什么?

课件再出示:第三幅图 多少只羊和两头牛的重量相等?

(1) 独立思考 :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一会我要请一些同学到前面表述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让我们大家很容易就能听懂。

(2) 讨论交流(全班)

(3) 课件演示验证

3、 小结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导语:压翘翘板很好玩,这不,大鹅、鸭子和小鸡也玩起了这个游戏。

三、理解运用,解决问题

1、111页第4题

课件出示:大鹅与鸡、鸭继续压翘翘板

渐缓 之后出现图中那种状态

提问:从最后的结果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自己去交流,不出示问题)

(1)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 课件演示

2、导语: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老师很佩服你们。为了表示对你们的祝贺,老师给你们一点精神奖励。

课件出示:天平一架 左盘有三个苹果和四个橘子,右盘中有一个一千克的砝码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三个苹果和四个橘子一共重一千克)

能知道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各重多少克吗?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知道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各重多少克呢?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等于两个橘子

(1)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

(2)简单反馈(将苹果换成橘子或者将橘子换成苹果)

导语:等量代换这种思想方法确实是一种好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3、出示“废纸回收”问题

课件出示:背景为树林

(1)15棵生长了5年的树能制造出大约800千克的纸

(2)回收1吨废纸能制造出大约800千克纸。

(3)全校同学一个学期大约可以回收500千克废纸

提问:看到这些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提问:面对这个结论,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小结:真没想到,回收1吨废纸就相当于保护了15棵生长了五年的大树。其实,据我了解,每张废纸可以回收两次;这样一算,回收废纸的意义就更大了。我相信以后那些不注重废纸回收的同学肯定会改变自己的做法。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地球上日渐减少的森林尽一点微薄之力吧。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不但在货币没有出现的时代有以物换物的现象,就是在货币出现的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也还是有的。

例如,在我们国家建国之初,我们国家一穷二白,就曾经用农产品,比如优质大豆、小麦和前苏联交换过很多国家建设急需的机器设备;再比如,前几年,国际社会为了解决伊拉克人民的生存问题,进行了“石油换食品”行动,使得伊拉克人民度过了难关。

当然,这里面还包含着我们这个年龄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代换现象,随着我们的年龄的逐渐增长,知识的逐渐增多,当我们学会用数学的头脑进行观察和分析,就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祝福你们。再见。

第2篇:等量代换上课课件

等量代换上课课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2页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在这里曹冲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首战成功

1、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

教师明确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教师让学生观察前两个图并思考: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

使学生明白: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怎样才能知道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

对于个别学生教师适当提示:从第一个图中知道一个西瓜重4千克,如果能知道多少个苹果也重4千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引导学生想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

(二)我能行

1、完成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要求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2、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图略)

(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比较。)

3、看图回答问题。(图略)

(1)2只鹅可以换()只兔;

(2)()只兔子可以换4只鹅。

(三)题目大变脸

1、求出△、□所代表的数。

△+□=240 △=□+□+□ △= □=

[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2、△+△+○=30 ○=△+△+△

△= ○=

3、求出○、△、□所代表的数。

(2)○+□=91 △+□=63 △+○=46

○= △= □=

[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挑战自我

1、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图略)

2、△+△+△+□+□=41

□+□+△+△+△+△+△=59

△= □=

3、(机动题)商店货架上放大、中、小瓶三种洗发液。只知道小瓶里装200克,每层装的总重量相等。算一算:每个大瓶、中瓶里各装多少克洗发液?(图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第3篇: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讲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

多聪明的曹冲啊!当时他只有

7岁,之所以他能成功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受到官员们的称赞,就是因为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等量代换

导学反馈教学模式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延寿县东风小学—张怀强

教材分析: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通过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和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导语: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等量代换》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量代换》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鉴于此,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体现了:

1、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感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和层次,如以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引入新课,感受“相等的才可以替换”,从而引出新课;例题要求“1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为了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全班交流讨论中得出两种解题思路,最后总结出方法,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 姚剑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9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分析,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

3.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在人们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则,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性贴片苹果若干个、一个西瓜、砝码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等量代换教学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量代换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