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计46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隋文帝B.吕后C.慈禧太后D.武则天
5.杜甫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7.中国古代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9.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10.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
11.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在热闹的“瓦子”里摆摊卖货,还能欣赏到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杜甫的诗句D.听说邻居的儿子在进士科考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13.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14.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石拱桥是:
A.卢沟桥B.泸定桥C.安平桥D.赵州桥
15.下列世界艺术宝库,大部分属于隋唐时开凿的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秦D.始皇兵马俑
16.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1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金C.西夏D.元
19.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日本派使者来到唐朝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古代制瓷业重心
2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南宋时期
21.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早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这是当时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
A.圣诞节B.清明节C.元旦D.重阳节
23.下列表述,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不符的是:
A.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B.金军先灭了辽朝,很快又灭亡了北宋
C.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抗金将岳飞D.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上海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题页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分,本题共4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
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
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右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
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
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书信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中“贞观十五年”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3分)
(3)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3分)
(4)这个民族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3分)
三、识读《隋朝大运河图》。(本题共16分)
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1)隋朝大运河以中心,北达
,南至。(6分)
(2)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连接了海河、
、淮河、、钱塘江
五大河流。(4分)
(3)从图中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2分)
(4)古人认为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知识和《隋朝大运河图》,说一说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作用:
。(4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6分)
(1)科举制创立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选拔的是什么人才?
①科举制创立于。(2分)
②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3分)
③科举制选拔的是。(2分)
(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列举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了突出贡献的三位重要人物。
三位重要人物是、、。(6分)
(3)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状元”是哪一科考试的第一名?
“状元”是科的第一名。(2分)
(3)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三个重要影响。
①。(3分)
②。(3分)
③。(3分)
(4)选出并抄写两个与科举制的实施有关诗句。(2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①。(1分)
②。(1分)
第2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骨耜B.耦犁C.翻车D.曲辕犁
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盛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西夏B.辽C.金D.吐蕃
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19XX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D.张旭、顾恺之、杜甫
10、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11、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
1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清
15、“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穿越时空,来到下图所反映的
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游夜市,吃冷饮B.坐牛车,住邸店
C.挂年画,贴“桃符”D.逛“瓦子”,看电影
1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
17、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你知道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厂卫制
1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
19、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三国志》D.《汉书》
20、20XX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同一时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二、材料分析题:
21、(8分)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1分)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1分)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1分)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1分)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1分)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1分)
三、综合探究题:
25、(9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和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1分)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写出一种作物名称即可,1分)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1分)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2分)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分)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二、材料分析题:
21、(8分)
(1)张择端(1分);东京(开封)(1分)
(2)瓦子(1分);邸店(1分);轿子(1分)
(3)交子(1分);市舶司(1分)
(4)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任答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分)
三、综合探究题:
(1)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
(2)C
(3)水稻或粟。
(4)曲辕犁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3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与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考古发现D、学者推断
3、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B.骨耜C.钻孔石斧D.铁犁铧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第4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测试
201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朱元璋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课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北京
4、右图是某教具厂生产的一种历史文物模型:筒车。筒车可以随水流自由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该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