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专项练习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4 08:10: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二文言文专项练习

初二文言文专项练习

一. 教学内容:

文言文

[学习过程]

一、复习指导思想。

《中考》复习指导中,明确规定:学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顺畅朗读,了解句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学生要积累常用实词,了解部分常用虚词的用法。

二、有关文言文知识的梳理。

整理文言文知识,首先要将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文章背诵下来,其次要将有关知识分为“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整理。

1、字:①字音 ②通假字

2、词:①古今异义词 ②一词多义 ③词类活用

3、句:掌握文言文四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4、篇:①译文 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章的基本内容。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夫叱大儿声 2. 夫?声起

3. 几欲先走 4. 曳屋许许声

5. 其夫呓语 6.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虽人有百手 4. 不能名其一处也

5.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三)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B.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儿含乳啼声。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 妇拍而呜之。 D.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群响毕绝。

(五)填空

1. 《口技》选自 朝 编的《 》。

2. 遥闻深巷中犬吠, , 。

3. 当是时, , , ,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4. 听到火声和救火声后听众的反应是: , , , 。

(六)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种声音,请在文中画出描写这些文字的句子。

(八)《口技》中从侧面写“宾客”的反应的语句有哪些?请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

二、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持就火炀之

2. 则字平如砥

3. 木格贮之

4. 以手拂之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火烧令坚

2. 用讫再火令药熔

3. 则第二板已具

4.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5. 若止印三二本

6.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7.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三)译句。

1.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其”的用法。

1. 其法( )

2. 其上以松脂、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3. 其印自落( )

4.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五)选文是按照工作程序介绍活字印刷术的。具体地说。第一步是制版,第二步是 ,第三步是 ,第四步是 。文中说明提高印刷效率的两条措施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既加冠

2.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 主人日再食

4. 烨然若神人

5. 无冻馁之患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录毕,走送之

2. 援疑质理

3. 媵人持汤沃灌

4. 腰白玉之环

5. 四支僵劲不能动

6. 同舍生皆被绮绣

(三)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作者宋濂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时,在国子监读书的马君以同乡后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这篇序文赠于他,宋濂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五)作者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一)1. chì 2. hōu 3. jī 4. yè hǔ 5. yì 6. jiàn

(二)1. 正赶上 2. 只 3. 即使 4. 说出 5. 大腿 跑

6. 同“座”,座位。

(三)D

(四)C

(五)1. 清 张潮 《虞初新志》 2--4 略

(六)1. 宾客心情稍稍松弛下来,渐渐端正了坐姿。

2. 一会儿,只听见屏障内抚尺一响,所有的.宾客都安静的样子,没有再喧闹的声音了。

3. 所有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笑,暗自赞叹,认为好极了。

4. 在这时宾客没有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掳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大腿直发颤,几乎想要跑出去的。

(七)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八)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用略

二、(一)1. yáng 2. dǐ 3. zhù 4. fú

(二)1. 用火 使 2. 完毕 用火烧 3. 准备好 4. 同“以”

5. 只 6. 用 覆盖 7. 完成

(三)1. 每个韵部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将它们储存起来。

2. 毕?的字印被我的侄辈们所得。

(四)1. 活板的 2. 铁板 3. 那些 4. 毕?的

(五)排版 印刷 拆板 一是两板交替使用,二是每个字都有几个字模。

(一)1. guān 2. wèi 3. sì 4. yè 5. něi

(二)1. 跑 2. 提出 询问 3. 热水 4. 动词,挂在腰间

6. “支”同“肢” 7. “被”同“披”

(三)1. 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结成很硬的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2. 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四)作者以自己刻苦求学而获得功名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学习,刻苦自励。

(五)珍惜时间,虚心善学,勤奋专心,不慕虚荣

第2篇:文言文专项练习

文言文专项练习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颗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

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

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桨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

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

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翻话,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上文中有三个别字,在原文中圈出来,依次订正:()()()

2、这段文字选自《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_。

3、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少年是以这三者影射国事。蝉实际指__________,螳螂实际指 ________,黄雀实际指__________。少年想用这个故事告诉吴王___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二则古代寓言,完成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⒈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

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⒉渡江的楚国人刻舟求剑,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想想看,这个寓言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

⒊用现代汉语说一说下面各个句子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宁信度,无自信也(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⒍一词多义: 之:至之市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吾忘持度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 ⒎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郑人急于回家的原因是:

(2)最能表现郑人相信教条的语句是:

(3)楚人的剑掉入水中后,他做出了什么反应

(4)《刻舟求剑》一文作者是如何评价楚人的?

五、请你结合自己对这两则寓言的理解,来劝一劝寓言中的人物吧!

六、阅读下面的古文,结合注释,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

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祭祀。舍人:旧时贵族家中所养的帮忙的人。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谓:告诉,这里当“商量”讲。引:取过来。且:将要,快要。

固:本来。安:怎么,哪里。亡:失去,丢失。

(1)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2)这则寓言写的是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3)给这则寓言加个合适的题目:《》

3、写出以“笑”字结尾的四字词语。2分

___________笑__________笑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笑

4、填成语猜人物。5分

大()神通火眼金()明察秋()腾云()雾 A、看到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_____________B、你能再写四个与他相关的四字词语吗?()()()()

5、选词填空。4分

苦笑狞笑哄笑讥笑冷笑微笑 ①面对敌人的威胁、拷打,方志敏()两声,正气凛然地说道“我无可奉告!” ②欣赏赵本山的小品,礼堂里总是发出阵阵()。③林冲在山神庙内听到了奸人的(),忍无可忍,就杀死了仇人,上了梁山。④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不能(),而应当真诚地指出。

二、句子练习。10分

1、按要求写句子。7分 ①唐僧无奈地对悟空说:“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到,尽量避免不发生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攻打楚国取胜希望很大,()其他国会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填关联词)

2、毛遂自荐。3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假如你有机会来演一个角色,你最想演谁?说说你的理由,特别要谈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最后说说你最想演他(她)的哪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18分

1、《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妖精三次分别装扮成,但都

被孙悟空识破了。课文出自明代____________(谁)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这部

小说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我最喜欢读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歌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的作品。词中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的渔翁形象。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的开卷诗。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几个人物,如:刘姥姥、_____、_______。

波()壮()()()雄伟()峰()立连()不()突()森()疲()不()知()知()百()百()草木()()风声()()()出()没()()无敌运筹()()兵贵()()()先()后若无()()鱼()而()见死()()愚不()()()七()八 气喘()()轻而()()响()云()模模()()()胜千里出其不()攻其不()围 魏()赵声东()西四面()歌()背受敌突然()击不()不忙杂草()生()精会神色彩明()以()万一永()人间()筹帷幄水平如()奇()罗列形()万千缓缓()过迷()不解面()菜色

狼()虎咽骨()如柴()地而起刻()铭()手()足()()()起舞()()联翩()()大笑此()彼()()()自得()()盗铃()()玲珑千载()()名不()()引蛇()()()头()气()风()雨 以身()()面()耳()扬眉()()自作()()()头()足全神()()变化()()当之()()()()风顺半途(()弱不()()情不()()十拿()()专心()()大公()()()山()野 一应()()面面()()摩()擦()张()李()粗()淡()日()月()良药()()同()同()不厌()()万众()()一鸣()()振奋()()胆小()()马不()()()重道远 大雾()天雷声大()电光()()美轮美()()胜于无 按图索()()精图治翠色()流 投笔从()()凶一时()负胜名 低头()节

第3篇:《治国安民》文言文专项练习

《治国安民》文言文专项练习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得徭役不兴2.征求无已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朕所目见:

2.夫治国犹如栽树:

三、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四、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五、找出文中与“君能清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0—12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n):不要辱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二文言文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文言文专项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