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段克己《蝶恋花·闻莺有感》阅读参考答案及赏析
段克己《蝶恋花·闻莺有感》阅读参考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①
鹈鴂一声春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词人。金亡,避乱龙门山中,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词作多写子金亡后,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②鹈鴂:即杜鹃,鸣于春晓,有“杜鹃啼血”的说法。③桧:柏树的一种,即圆柏。
1、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结合巧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词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杜鹃在春晓鸣叫,暗含一种伤春情绪。阳光明媚,绿草花木充满生机,蝴蝶翩翩起舞,但花下笙歌一曲未完,流莺便声声催着春天离去。春光易逝,传达出对春光的留念,寄托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2、这一句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老桧耐霜自励岁寒之节,表现了作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词的上片以暮春景物起兴,寓情于景,表达暮春时节,自身年华易逝的无尽伤感,而结尾两句使得词中的情感不至于流于感伤,且有一种向上之意,提升全词格调。
赏析
《蝶恋花·闻莺有感》在用词上亦十分工细。“暖日明花草”的“明”字,既写了日光明媚,又兼示花草艳丽。“流莺”的“流”字,暗示了节序的流转变迁。其语言的容量是耐人寻味的。
鹈鴂又名杜鹃,多鸣于盛春时,其鸣悲,所谓“杜鹃啼血”。鹈鴂鸣于春晓时刻,暗示一种伤春情绪,首句即为全词定下淡淡哀愁的基调。
蝴蝶双飞,春光明媚,药草繁茂,人们在花丛中笙歌宴饮,正是一派欢愉景象。可是在这美好的时刻,流莺飞来了。这流迁的鸟是在催春归去(老)呢,此时此刻,多愁善感的诗人得到的竟是这样的感受。
下阕是这种伤春情绪的'进一步深经。枝上残花,兆示残春已露倪。这时“飞絮”又是那样无情,好像故意撩人愁思。这里“飞絮”形象是从贺铸《青玉案》词“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化来,贺词以飞絮设喻,描摹愁之乱、之多、难以排遣;这里则是拟人化,好像飞絮故意引逗人的春愁。有所本而有所变,是中国传统诗歌写作的一大特点。最后两句则是点睛之笔,是全诗情绪的转折、升华。桧树又名桧柏,是松柏的一种,这里取其高洁之意。在世俗的春光扰攘之中,只有老桧树洒脱超然,春来春去,世人没有注意它,它那常青的节操也没什么影响。至此,诗的内涵骤然丰富了、深刻了,也更显示了作者的观察力。
这词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上阕言,大好春光中,流莺正在催春归去。下阕言,当人们为春之流逝烦恼时,老桧却超然物外。作者就将这种生活中的矛盾繁锐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探求精神的伤春情绪。
第2篇:《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
《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
《白田马上闻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前言】
《白田马上闻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李白的内心幽情;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
【翻译】
黄鹂啄食着紫色的桑椹,在五月的夏日下躲在茂密的桑叶里歌唱。我外出不记时日,还以为现在是春天。蚕已经老了,要吐丝了,我仍然在外奔波;白田的女人们已经开始缫丝了。听到这缫丝的声音就想起妻子,赶马跑快些,免得听着伤心;摸摸心脏,痛心啊。
【鉴赏】
关德在《题石林词》一文中,对李白下了这样的评语:“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这首词风格婉丽,该是早期之作。
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起首三句描绘自己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在这儿,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这是静中见动;一“自”字写出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用来衬托作者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
“渐暖霭”三句,光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李白就曾有诗赞道:“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这里先写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无限”两句,怀想伊人倚楼凝思,但见烟波苍茫;两人相去千里,纵有万般深情,又将凭谁采取苹花,以寄相思之意呢?真如柳宗元所说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了。“但怅望”三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消。柳永《玉蝴蝶》词末几句境界与此相似:“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由曲及人,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对远方伊人的惓惓深情。
第3篇:《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
《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由网友 “江湖骗予”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
《白田马上闻莺》翻译及赏析
《白田马上闻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前言】
《白田马上闻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李白的内心幽情;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
【翻译】
黄鹂啄食着紫色的桑椹,在五月的夏日下躲在茂密的桑叶里歌唱。我外出不记时日,还以为现在是春天。蚕已经老了,要吐丝了,我仍然在外奔波;白田的女人们已经开始缫丝了。听到这缫丝的声音就想起妻子,赶马跑
第4篇:《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
《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
篇一:王洗的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 王士祯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 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 “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12.(1)答:“碎”字,写春花被莺燕的啼鸣揉碎,貌似责备莺燕,实则描写出春景已残、春花凋零的凄凉之景,衬托出闺妇因离愁别绪而痛楚心碎的情感。【答题要点:指代义、情感义、修辞义;花碎→心碎,如能答出用了夸张更好】
(2)答:①拟人手法。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乞求它放晴而未许,又说春
第5篇:《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
篇1:王洗的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 王士祯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 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 “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12.(1)答:“碎”字,写春花被莺燕的啼鸣揉碎,貌似责备莺燕,实则描写出春景已残、春花凋零的凄凉之景,衬托出闺妇因离愁别绪而痛楚心碎的情感。【答题要点:指代义、情感义、修辞义;花碎→心碎,如能答出用了夸张更好】
(2)答:①拟人手法。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乞求它放晴而未许,又说春光知道郎君的去处,嘱咐春
第6篇:白田马上闻莺原文赏析及翻译
白田马上闻莺原文赏析及翻译
白田马上闻莺原文赏析及翻译1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古诗简介
《白田马上闻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在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以及羁旅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翻译/译文
黄鹂啄食着紫色的桑椹,在五月的夏日下躲在茂密的桑叶里歌唱。
我外出不记时日,还以为正是春天。
蚕已经老了,要吐丝了,我仍然在外奔波;白田的女人们已经开始缫丝了。
听到这缫丝的声音就想起妻子,赶马跑快些,免得听着伤心;摸摸心脏,痛心啊!
注释
⑴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⑵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