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1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三读”。
一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所以在指导学生初读古诗时,我除了要求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还引导学生发现古诗朗读的这两个特点。因为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读了几遍后还没有发现。于是我进行了范读,由于范读时停顿比较夸张,有几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古诗朗读的停顿和节奏。接着,我再让他们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引导他们发现古诗的押韵。虽然第一次教学时花了一点时间,但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古诗朗读的节奏和韵律,一定会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读,读出理解,读懂诗意
理解诗意应该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点。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现在一样,如“停车”、“枫林”、“白云”、“人家”等。还有一些字词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理解的字词,再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那些与现今意思不一样的词语。理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画图法。在理解“远上”、“石径”和“斜”的意思时,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一条从山下通往山顶的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图一画,学生就理解了“石径”、“斜”的意思,接着我让一学生上黑板从山脚往上看,让学生说说看的感受,学生理解了“远上”的意思。
联系前后文感悟。在理解“坐”的意思时,因为意思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进行理解。感受“诗人停下车不走”与“喜爱傍晚时候的枫林景色”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而然的,“坐”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接着,我指导学生用“调换顺序法”和“扩充意思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应该说,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
三读,感悟意境,体会情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我让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自己看到的情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远景、近景都描绘得十分具体。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让学生受到感染。还适时加以音乐渲染,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总之,通过“三读”,学生基本读懂了古诗,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得扎实、高效。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2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寒山”“霜叶”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一个片断,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小组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可以帮助第四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
(教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绕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板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了,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我读懂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
(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 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有点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呢。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 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上“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小朋友,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上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 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小朋友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小朋友,杜牧用几句短短的诗句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第2篇:二年级《山行》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山行》教学反思范文
记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委老师在关于低年级人教版小语教材的介绍中特别提到: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要主动讲,生字词稍加解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作简要回答,要把时间放在熟读成诵和识字写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
省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板块共收入了5首古诗和一首花名歌。这5首古诗都是写景抒情诗,把四季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学会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情,体会诗意。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较多,诗的内涵较深,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将教学重点放在放在读读背背和识字写字上,还注意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作一个重点。下面我以《山行》一课为例,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大自然,有一天,他作在车上在山间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地还看得见几户人家。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是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就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并且把这五彩斑斓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山行》。
二、初读古诗,感受意境
三、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
四、借助图画,感悟诗情,体会诗意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下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请大家翻开书。
孩子们打开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只描绘了后两句的画面,而前两句的画面被古诗的.内容挡住了,我便借助这一资源,激发学生读诗、作画的兴趣。
师:我们一年二班小朋友这么能干,那今天能不能自己努力,把书中被挡上的画面补充上呢?我来当画家,你们来当策划,告诉我应该画什么?能行吗?
生:能!
(孩子们情绪高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师: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的前两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应该在黑板上画上哪些景物?
生:我觉得首先要画一座很远的山,还要画白云和人家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座远山。
生:我觉得还应该画上人家。
师:那人家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
生:应该画在白云生出来的地方。
对!对!其他学生附和着。我知道,学生认为“生处”是白云“出生”。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已经学会将古诗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话了,但老师告诉大家,这里的“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漂浮的地方,瞧,就是在这里。说着,我在山间画上了漂浮着白云。
生:人家应该在白云的下面。
(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地喊起来。)
师:对了,说着,我在白云的下面画上了几座小房子。
师:那要怎样才能到达这几户人家呢?好象还缺少点什么?
生:应该有路。
师:那应该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再读一读第一行诗,你就知道了。
生:我知道了,应该是石头做的,还有点斜。
我们班最聪明的王辉阳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其他孩子还不太明白。
师:对了,“石径”指的就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斜”指的是小路的样子是弯弯曲曲的。
师:瞧,大诗人杜牧只用了14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真让老师佩服!而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读诗,把诗中的文字变成了图画,更让老师佩服!现在,我们把图画再放进头脑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好吗?
孩子们投入地朗诵起来。
【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第3篇:《山行》教学反思
《山行》教学反思
《山行》教学反思
《山行》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所写清新俊逸的小诗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以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为出发点。利用学生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再加上诗画相通的'特点,大胆让学生想象画面,说画面,将片段的意象展现出来,再让学生加以综合,展示媒体图片给
第4篇:山行教学反思
山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行教学反思1
《山行》的作者是杜牧,这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对幼儿进行这首诗的教学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故事的意境。在幼儿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后,我直接将此首古诗背诵下来,部分幼儿跟诵,紧接着幼儿开始诵读这首古诗,最后我们为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便与幼儿记忆。活动结束时,幼儿在进行自主谈话,一个小朋友跑到我的跟前问:“老师,什么是人家?”我一愣,这才想起古诗中的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原来小家伙问的是诗句中的内容,我微微一笑说
第5篇:山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