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六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越无数座山。
《生命的意义》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片段。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时的所见所思,热情赞扬了保尔热爱生活、忠于人类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念。《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十则》是文言语录。课文中所选各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语言精练,含义丰富。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人生大问题。
2.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课时安排:
《走一步,再走一步》2课时
《生命生命》1课时
《在山的那边》1课时
《生命的意义》1课时
《童趣》2课时
《十则》2课时
第2篇: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分析:
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柳笛和榆钱》里,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1《春的消息》„„„„„„„„„„„„„„„„„„„„„„„„„„„„„2课时
2《燕子》„„„„„„„„„„„„„„„„„„„„„„„„„„„„„„„2课时
3﹡《柳笛和榆钱》„„„„„„„„„„„„„„„„„„„„„„„„„„„„2课时
4《古诗二首》„„„„„„„„„„„„„„„„„„„„„„„„„„„„„„2课时
5《阳气》„„„„„„„„„„„„„„„„„„„„„„„„„„„„„2课时阅读链接《走进春天》„„„„„„„„„„„„„„„„„„„„„„„„2课时
综合学习一„„„„„„„„„„„„„„„„„„„„„„„„„„„„„„„1课时
口语交际《春的消息》„„„„„„„„„„„„„„„„„„„„„„„„„„„1课时
我的小笔头„„„„„„„„„„„„„„„„„„„„„„„„„„„„„„„3课时
综合测评„„„„„„„„„„„„„„„„„„„„„„„„„„„„„„„„3课时
第3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 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
第4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第一个识字单元”。“我上学了”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活动。第一个识字单元,包括五篇识字课文,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第一篇课文直接展示出我们要认识的汉字;第二篇课文用一首儿歌教我们识字,《口耳目》通过图文结合和读诗歌的方法教我们认识人体各器官及4种姿势,《日月水火》用图文的方法介绍常见的自然事物,对韵歌则用对子歌告诉我们自然景物的对韵。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说你做”。“语文园地
第5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时间:2014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知识结构: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
第6篇: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
第7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激趣
导入
(导)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个性化修改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自主
学习
(学)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课本第67页第6题。
合作
探究
(议)巡查巡视课本第67页第8题。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评价
释疑
(示)选取典型作业进行点评上交作业
总结
提升
(升)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参见学生课本相应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
第8篇: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1
一、各单元目标及要求
第一单元以人生轨迹为专题(记叙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二)各课基本内容
《藤野先生》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文章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