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舅奶奶-叙事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4 08:0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的老舅奶奶-叙事散文

我的老舅奶奶-叙事散文

父亲一直念叨着想去看看他唯一还健在的一个长辈,他的小舅妈,我的老舅奶奶。以前每年父亲都会去一到两趟,只是现在,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长时间的乘车。因此,我们兄妹准备利用假期替父亲去一趟,了却他老人家的心愿。临行前,父亲给了一些钱,又翻箱倒柜找了好多的东西,吃的喝的自不必说,竟然还有一大包旧衣服,我觉得父亲真是糊涂了,都什么年代了,即便是农村条件差一些,也不至于捡别人的旧衣服穿,我一直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旧衣服,怎么好意思拿得出手?但为了不让父亲生气,我们只好一股脑儿全装上车,想着到时候找个地方扔了算了。

出了城,越走越荒凉,大约一小时后,柏油马路没有了,全成了土路,山路崎岖、颠簸。同行的小侄女吵嚷着要回家,招来她爸爸一顿痛斥,她生气戴着耳机听歌不再叽叽喳喳了,车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因为刚下过雨,外面倒是没有多少灰尘,我放下车窗,吹吹风会让因颠簸而引起的恶心感稍好一些。路的两旁都是山,除了一些耐旱的不知名的野草之外,几乎没什么树木,山涧低凹处,偶尔会看见几户人家,院落周围绿树成荫,三三两两的犬吠声,给这贫瘠静默的山脉增添了几许生机。 久违的熟悉感将思绪拉回到了童年,记忆深处关于老舅奶奶的一些原本模糊的印象渐次清晰,据说她年轻时非常漂亮,出身于大户人家,家门兴旺,家教严厉。所以当跟她同龄的小女孩都不再裹脚时,她却因为母亲依然崇尚三寸金莲,而不顾她的哭叫果断给她裹脚。十六岁便嫁于老舅爷爷,那时候舅爷爷家也是方圆百里的大户人家,原本门当户对,家境富裕,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不料没几年,各种运动接踵而至,舅爷爷因遭到批斗积郁成疾,不久便离世了。其时,舅奶奶还不到四十岁,一直没再改嫁,用她那一双残疾的小脚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拉扯着七女三男十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说起来,我与她仅仅是一面之缘。

应该是三十年前吧,有一年春节,父亲指派哥哥替他去他的外家(我们管娘舅家称为外家)拜年,因为担心路途孤单,哥哥拉我给他作伴,那时候拜年的礼物就是一包点心或者一瓶罐头、白砂糖之类的,父亲早已算好了,二十多家,满满的两包礼物挎在自行车后座两旁,后座上放一块垫子便是我的座位,我们兄妹二人一大早就出发了,遇到上坡路,我们就推车走,太累了就在路边坐着歇会儿,就这样走走停停,快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虽然是个小村子,三四十户人家,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商店、小药铺,学校等应有尽有,家家门口都贴着红艳艳的春联和五颜六色的门钱,窗户上贴着各种花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挂着纸糊的灯笼,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好看极了。我们遵照父亲的指示,先从年龄最大的舅爷爷家开始挨次拜年。路上哥哥就叮嘱我,这里的习俗,无论到谁家,都得吃顿饭,,所以在每家都少吃几口,别在一家吃饱了再到别人家吃不下了,是失礼的表现,主人会不高兴。很奇怪,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一般,每家都是一碗猪肉粉条,一碗炒猪血煎饼,可都是我不爱吃的,勉强吃一两口就好,最后到了老舅奶奶家,一进院门就感觉和别人家不一样,虽然只有两口窑洞,但院子里非常干净,我们被让进了一口窑洞,窑洞冬暖夏凉,一进门一股热气扑面而至,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个很大的柜子倚墙而立,一张土炕,炕中间摆一个小炕桌,上面放着瓜子花生炸油果,简洁干净,纤尘不染。挨着炕沿边是一个火炉,炉火上坐着茶壶兹兹冒着热气。老舅奶奶对我们非常热情,赶紧让我们上炕,端茶倒水,寒暄一阵后,她出去了,不一会儿,便端来两碗荷包蛋,好香啊,终于不用吃讨厌的猪血煎饼了。也许是因为美味的荷包蛋,也许是老舅奶奶的慈眉善目,也许是她那双怪异又可爱的小脚,反正那次拜年,于众多的亲戚中我只记住了那个小脚奶奶。

在我零零落落的回忆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老舅奶奶的村子,却与我记忆中的那个村庄大相径庭,到处是坍塌的窑洞,无人居住的院落,学校、商店、药铺等的旧址都还在,却已破败的不成模样,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大片的.耕地荒芜,长着密密麻麻的野草,整个村落死气沉沉,让人怀疑是否还有人在此居住生活。还好,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老舅奶奶坐在门前的矮墙上,空洞的眼神注视着我们,走近了,我们打招呼,她认出了哥哥,哥哥给她介绍我,或许是耳朵背了听不清楚,或许是听见了也无法想起我是谁,她只是茫然地看着我笑了笑。我们想搀扶她,她却拒绝了我们的帮助,拿起旁边立着的双拐,腰弯的几乎就是九十度,颤微微地、慢慢的迈着小脚一步一步往屋里挪,黑乎乎的窑洞里,还是当年那几件家具,唯一变化的就是添了一套沙发,那种样式很古老的布沙发,很旧、很脏,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了,哥哥扯着嗓子和她聊天,好半天我才听出些门道,女儿们早已出嫁,经济上好像都不是很好,大儿子十几年前因涉嫌一起案件而逃之夭夭,至今毫无下落生死不明,二儿子在城里,前几年接她去住一段时间,她住不惯也放心不下有点残疾的小儿子,便回来了,如今,母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村子里有点能力的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如她家一样贫困潦倒的十来户人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打算回去,她却坚决不让走,一定要等她儿子回来给我们做饭,吃完饭再走,看得出她绝非客套敷衍,而是真心实意想留我们,无奈,我们只好等,不为一顿简单的饭,而是为那份热情诚恳的心意。等待的期间,我小心翼翼地提出想给她老人家拍些照片,原本想着她会拒绝,没想到她很高兴,很配合。三个小时过去了,她的小儿子,我的小表叔终于回来了,我说就给我们做荷包蛋吧,很快,就做好了,每碗里两个鸡蛋,放了点肉臊子,撒了点葱花,和三十年前的一模一样,遗憾的是却没吃出当年那个味儿,嗓子里似乎卡了什么东西,噎得难以下咽。吃完饭,时候已经不早了。我们赶紧告辞,这次,她没再强行挽留,只是坚持要送我们上车,又一步一步挪到大门外,车开出好远,我回头,看见她依然站在那里,弓着腰,拄着双拐,定格成了一幅画,背景是残破的窑洞,那么凄凉。

回来的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也没有放音乐,静静的,只有车碾过路面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像是碾过心脏,那种压抑,无以言说。

第2篇:老舅经典散文

老舅经典散文

老舅比我大不了几岁,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在我小外婆家玩,有时天晚了就和小姨睡。那时候的奶奶在我家待十天,再在大伯家待十天。奶奶在大伯家的那十天,每天早上上学时我都要把三妹背到大伯家让奶奶照看。小时候的我很瘦弱,而三妹又是个婴儿肥,我背在身上真的很吃力。但更让我吃力的是从大伯家出门后上学的路上,那两条必经之路上每一户人家都养着一条恶狗,听到脚步声就狂叫,有时还会跟着我们身后追。所以我总是想跟着大哥小哥或是老舅小姨一道上学,这样才不会害怕。但大哥小哥每次在我到了他家时都已经走了,只有老舅或是小姨会等我上学。那时候的他们给了我无法说出来的安全感,所以即使现在都是半百的人了,依然对小外婆一家人感激不尽。

老舅在小时候得过脑膜炎,然后有了后遗症,走路不太上正线,总是跌跌撞撞的,给人一种要跌倒的感觉。经常听妈妈说老舅又犯猪头疯了,长大后才明白老舅是羊癫疯,那病说犯就犯,好好的时候会突然栽倒,口吐白沬,牙关紧咬,全身僵硬。大人知道他的病情,看到他犯病时会掐他的人中一会,然后他就醒过来了。但是犯病后的几日,老舅都蔫蔫的,打不起精神来。妈妈常和我们说,若不是小外公的精心服侍,老舅不知能活多大。她总是担心有一天小外公和小外婆走了,老舅也会活不了多久。

我也很担心老舅的身体,怕他有一天犯病时没有人看到,然后老舅就没有了。

老舅和我妈的关系应是出了五福的,但是小外公、小外婆对我妈妈却像亲生的一样,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也是常常得到他们的照看。老舅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小姐是我小姨。老舅对他大姐似乎并不怎么亲,特别是和他大姐夫合不来。分田到户后,每年的双抢季节,家家都是互帮着做农活的,亲戚伙子们更是。那一年老舅去他大姐家栽秧,中午的时候,回来吃饭他并没有去他姐家吃饭,而是跑到他姐家公公的小店里赊了两瓶啤洒,说挂他姐夫的帐上,然后他就跑回来了,说不代他姐家做事了,后来就没听说过他帮他姐姐家做过事情。反倒是我家一有事情,老舅就来帮忙。他和我妈说,他把我妈看得比他姐姐还重。从方方面面看,他说的倒是真的。

那一年父亲生病,我带父亲去检查的,食道癌,以最快的速度替父亲做了手术。手术后的父亲回家过了年之后,就回到弟弟家了。那时弟弟就要迎娶他生命里的第二任妻子,家里家外有很多事情要做。父亲虽然不愿意待那里,但是考虑到他手术时子女们都花了不少的钱,他也只好住在了弟弟家。化疗期间,父亲身体恢复不是很好,我们几个带他去看主治医生时,主治医生说不好办,化疗了,也放疗了,但是一直没有效果,要我们回家好好安慰父亲,要他放宽心。但是弟弟和弟媳总是不停地吵架,父亲怎会开心得了。那一天老舅遇到了老公,就对我老公说,如果我们把他姐夫怎样了,他不会饶过我们。老舅是不愿意我父亲住在我弟弟家的,他认为父亲住在自已的家里,可以和家门口的人串串门,唠唠话,心情会好很多,对身体的恢复有好处。可是很多事情由不了我们,医生都回天无术,我们又能怎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天天地消瘦,一天天地走近死亡。

父亲走的那几天,老舅天天待在我家帮忙,来人了时他就去陪人家聊聊话,说一些父亲的事。因为久居弟弟家,妈妈家里除了前些时候备在房前屋后的木柴,就没有别的可作烧火的东西了。老舅回家担了些稻草过来,然后和我说,要我给他十块钱,我就给他了。父亲火化后安放在公墓里,家里就开始操办人情酒。可能是我们当时又是悲伤,又是忙前忙后,没有及时喊小外公过来吃酒。吃完酒后的老舅在回家的时候,转过身,歪着身子对我说,要喊小外公来吃酒。他吃的是帮忙的酒,不是人情酒。我连忙应了,说就会安排的,他才满意地走了。

那一年老公在芜宣高速上承包了一个植草坪的小工程,买了草皮子回来后要请人帮忙植草皮,理所当然要请熟悉的人来做。那时父亲身体还很好,就由父亲负责喊人做事,老舅也被父亲喊去了。在工地上,他也学着我父亲的样子,来来回回地看着人家做事,老公也不好说,父亲看不过去了,就要他别来回地跑,都是家门口的人,人家都学了他的样子,那事情谁来做。老舅就不高兴了,还说霞子在家开那么大的店,一天要赚不少钱,这点钱还算什么。父亲听了他的话,气得一句话没说,第二天就没喊他来做事了。父亲说,这是两码事,我喊你来是做事的,不是来操事的。霞子(我在家里的小名)是在家开店,她也很辛苦,赚的是辛苦钱,工地上所赚到的钱也不是好赚的,喊你老舅都喊脏的了。然而这些话也只能背后说说,如果当面说,他一定会和我父亲吵架。

后来小外公、小外婆相继过世,家里就他一个人过日子了。门口的人也很同情他,有什么事情总会想到要请他,好资助他过日子。有一个人请他看工地上的房子,他每晚都要喝酒,喝得微醉,后来工地上一个水泥灌不见了,老板找他,他说不知道,还说他总不能一夜到天亮不睡觉。老板后来又发现工地上很多东西都不见了,就问他,他都说不知道。老板心里当然不快乐了:要你来看门,结果一问三不知,那还要你来看什么房子。结果老舅被炒了,多发了他一个月的工资把他打发了。门口人悄悄地说,工地上不见了的东西很多是老舅悄悄带回了家的。

那一年我和同学一起注册了一个农业合作社,农忙时节,我们每人都分片管理,我分管的是娘家那一片承包田。播撒化肥时,要妈妈喊人,妈妈也喊了老舅。在田间,他每挑一担子化肥去田头时都要站半天。十一点还没到,他就捡捡家伙要歇工,我看看手机说时间还早,十一点半歇工,他就不高兴了,说他下午不干了,然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走了。一边还说我过劲,家里有钱还要这样拼命挣钱是为什么。他哪里知道我的苦呢,片面地以为我很有钱,但就是我有钱也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呀,岂能随便乱花。

老舅也是一个可怜人,一生孤苦伶仃,性格也很是古怪,与一般人不好相处。他说我什么我都是听了,不会和他较真,不管他对不对,我都当对的,说的不对的地方,我也只是一笑了之。他的工作也是换来换去,二舅好不容易托熟人给他找了一个工作,还替他买了五险,他居然不知足,和我说想换工作。我问他想换工作的理由,他说另一家工资高,我劝他还是别这山望那山高,能做好现在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人家工资是高,但肯定有高的`理由,比如技术,比如体力,你两样都不行,你去了也只能是打杂,整天被人呼来呵去,你能忍受得了吗?后来他终是辞了工作,在家歇过一段时间后,被人召去清理垃圾,这事我倒是觉得挺适合他的。但是他说不想干,一天要倒两次垃圾,那垃圾似乎永远清不完,累死了还有人反映说他不清理垃圾。看他家门前堆积如山的废品,他说积了一次卖,也能卖点钱,他就图这一点才去做这事的,相对来说比较自由。那一天他对我老公和妹夫诉苦,说我看到他不喊他,他很生气。还是妹夫一句话比较中听,妹夫说我眼睛高度近视,根本就没看到你,你还在那生气。老舅这才高兴地笑了。

老舅也是一个热心人,遇到哪家有大事,他总是哄起来哄。那年我一位姨搬家,老舅便去问姨搬家的日子。姨说:你能来多少,多了你哈来得起。姨是一位教师,换房子像换玩具,已经不止换一次了,也记不清多少次了。那一年妹妹家搬房子,我还没来得及通知姨,姨就和我说,妹家搬房子她不去了,因为她家也搬了房子,我们也没有去。姨家搬房子时没有通知我们,我们自然没去。老舅问她时被她呛了一句,自然也就不会去了,更没有通知别人。听了老舅的话,我们捏捏自己的腿肚子,觉得还是别去了,去少了没有用,多了我们去不起。况且姨已经退休,表弟的工作也很不错。借用她的一句话,她手里有的是钱,还和我妈妈说,哪天没钱用了,和她说一声,她会给钱给我妈妈用的。我妈即使再没有钱用也不会开口和姨要钱用的,何况妈妈还有我们三个女儿,我们姐妹三个再穷也不会让妈妈开口找姨要钱用。外婆在时,比较偏爱我妈妈一些,觉得妈妈嫁到父亲家来,家底子苦,又拖儿带女的四个小家伙,逢时过节都会吵着要姨替我妈妈做衣服。后来外婆过世了,姨对妈妈的态度一落三千丈。她和她那闺蜜好的伙穿一条裤子,闺蜜家姐妹兄弟的人情,姨家家都到,而且人情都很大,哪里像对我妈妈的态度。我们心里也是亮堂得很,自然不会让妈妈在姨的面前低声下气。

小外公小外婆都走了,大舅和大舅妈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会从东北回来住到下半年北方送气时再回东北,一连几间的房子里就老舅一个人住着。我去他家时,他正在门前弄从自留地里拔回来的萝卜,看见我便拿出一个塑料袋装了要我带回来。见他一片盛情,我只得拿了,拒绝反会惹他生气。在他家门前门后转了几圈,小时候的样子已经全没有了,房子都重做了,厨房里也用砖头垒了一个灶台,上面用瓷砖贴了,清清丝丝的。锅里有几个碗泡在水里,抺布堆在一边。和厨房连着的是卫生间和洗澡间,墙上和地面都贴了瓷砖,只是卫生间的门口放了一只盛了满满小便的大便桶,走在边上,一股刺鼻的味道令人窒息。和大舅家连着的巷子里塞了整整一巷子的杂七杂八,前后都是满满的。用的东西和不用的东西,都随意地放着,越积越多,以至于有的地方都无路可走。老舅对他的家很满意,他说从没想过自己还能住这样的房子,现在一个月也还有二千多元的工资收入,到月就有,生活上不用操心。屋后的地里种了青菜萝卜,也有卖菜的人开了电动车卖菜,想吃荤菜就买点鱼肉,蔬菜地里有的是。家里家外虽是零乱得很,但是日子过的也是蛮惬意的。

老舅知足了。

第3篇:老舅的散文

老舅的散文

在满目的翠绿中、终于铺展开了老舅生命里的大红地毯。穿着簇新挽着如花似玉的新娘,和天下所有的新人一样幸福的接受着人们的祝贺。

那一刻,他挺直了一米八零的身板,象一棵参天的白杨树,洒脱、帅气,略闲疲惫的神情自信地充满着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虽然与身边这个尚还稚嫩的脸庞有着几多的不和谐,但很快就被那炸响的鞭炮、和期待很久的热闹场面所代替了。这一天让我们等的太久了……老泪纵横的母亲终于喜笑开颜了。

为了这一天,多少年来母亲紧衣缩食,惆怅的心思从来没有舒展过,眉梢紧锁着一个离家的游子诉不尽的悠悠乡愁,

和对弟弟的愧疚。

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时,就常常听起母亲泪水涟涟的说起不得不离家的往事。幼小的脑海里便经常有一个瘦弱的身影浮在我的脑海里。没有经历过贫穷的年代,也没有经历过因饥饿而产生的那种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老舅优美散文

老舅优美散文

老家有一句谚语:“立夏小满,盆满钵满。”,意味着已经进入夏季的多雨季节。而昨夜那场雨,来得确实有些突然、有些猛烈,像是天河决了口,瑶池穿了底,哗啦啦地倾泻了大半夜,直到四更天,她那狂暴的气焰才渐渐收敛。

时值拂晓,一阵阵凉风从山口那边奔袭而来,横扫了多日来残留的热浪,令人顿感清新凉爽。太阳被厚云遮盖,晨曦再也没有显露出来。近处,蒙山暗岭,难辨是云还是山,河水漫过了稻田,塌了好几处高高的土坎;远处,山岚环抱,好似山脚连着海,山顶连着天,曾经干涸的晒场也在一夜之间增加了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水潭。

这一天我起了个早,从爷爷住的老屋出来,到村口的桥头等班车,第一次翻山越岭去一趟长陵,在一个叫长安的地方去看望我的老舅公和老舅婆。

天空终于发白,东方泛起几朵红红的云霞,大山经过龙舟水的洗礼,显得分外的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奶奶-叙事散文

奶奶-叙事散文

村里每逢遇到了重大喜事都要以放电影的方式来庆贺一番,这个时候可以说简直是我们的节日,身在教室里,我的心早就已经飞到打麦场上,看是不是还是公社电影队那两个一高一矮的电影放映员。问问他们晚上要放什么片子,有没有打仗的。按我当时的年龄特别喜欢枪林弹雨的片子,打的激烈与否,部队的多少,片子中有没有飞机大炮,成为了判断电影好与坏和喜欢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比我和二祥大几岁的孩子,志贤他们也喜欢战斗片,但是他们更关注有没有外国电影,因为就连苏联的革命电影《静静的顿河》里也有亲嘴的镜头。

让我喜欢的电影有很多,《南征北战》、《三进山城》、《黄继光》、《战上海》等等,特别是《战上海》看过之后,其中一句台词汤司令到,成为了大家的口头语。一位新来数学老师上课,老远从窗子里看到她从学校外面径直向教室走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老舅的经典散文

老舅的经典散文

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医院给老舅下了病危通知书,心里不禁一颤。

老舅是地道的关中农民,有着关中人的勤劳和朴实的作风。外祖母去世时,母亲已经出嫁,家里只留下双眼失明的'外祖母和年仅十几岁的老舅相依为命。

听母亲说,当时农民要靠挣工分养家糊口,她干完我们家的活,还要帮老舅给村里割草,不是老舅干得慢,而是他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工。老舅硬是靠自己的努力盖起了一间半土房,并娶了我舅母。

两个表弟的相继降生,为老舅带来了无限喜悦,也成了他奋斗的动力。他开过面粉厂,跑过运输,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肉鸡,他在农村到处打零工。土里刨金的他虽没有挣太多钱,但生活还算殷实,盖起了三间崭新平房。他的两个儿子也算争气,相继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听村里人说,老舅曾在村里风光了好一阵子。一是老舅孝敬长辈,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老舅的优美散文

老舅的优美散文

老舅大我八岁,个头却不高。我八岁的时候老舅十六,也就长了十三四岁孩子的个头,但却聪明得很,是我儿时最亲近和崇拜的人。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去姥姥家。姥姥家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小龙湾。每当获得妈妈的允许去姥姥家,便头天晚上就开始折腾,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亢奋得跟中了邪似的。第二天天不亮就和大我一岁的哥哥早早上路了。走出县城的土围子,一直向西,一条土路,偶尔见几挂大车和三三两两的人赶路上县城的,到乡下串亲戚的,还有一伙一伙去县城外摸鱼的,捞鱼的,截鱼的,抓蝈蝈的,逗蜻蜓的,剜野菜的,采地耳(地上长的类似木耳的一种菌类植物)的,抓唱雀的,抓蛤蟆的……成群结队的孩子们,走不了几里地,就会隐约望见那棵高大的老槐树,树下就是姥姥家了。

姥姥有很多儿女,这很多的儿女又有了很多我们这样的孩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的老舅奶奶-叙事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老舅奶奶-叙事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