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路遥《人生》读后感
路遥《人生》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遥《人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虽不谙世事,倒也常常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但终究自觉尤欠思想,苦于无处得解。终于在蓦然回首间,觅得《人生》于灯火阑珊处。
一如路遥先生一贯风格,《人生》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淡如水,但小说却是一波三折,迭起波澜。不知是否巧合,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不流于华丽堆砌,终要归于平淡,可又不是那么顺当。人生本是如此。
书中主人公高加林是个有知识有才华有理想的青年,却被村支书的儿子顶替了民办教师的职位,无奈只有当回农民,他的内心痛苦不堪,他倔强的性格使他不愿屈服于村支书的不光彩的行为。他将内心的苦闷诉之于毁灭性的劳动,借以转移精神上的痛苦。但同时他仍未放弃梦想。这是他的第一次选择。
人生如梦,美好不期而遇——他与善良美丽的巧珍恋爱了。爱情滋润了他的心田,巧珍陪伴他走过了这段最苦闷的日子。而此时的加林并未放弃他的理想。终于,转机来了,加林的叔父高玉智调回大马河任职。他的下属为讨好他,安排加林到县里当了通讯干事,而他也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自己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风风光光的他此时高兴的如狂似醉。而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做了第二次选择。
真正重要的是最后一次选择。是他在人生岔道口的选择。就在这时聪敏大方,脱俗出众的黄亚萍闯入了他的生活。志趣相投的黄亚萍有意与他到大城市生活。面对远大前程与甜美爱情的艰难选择,也正是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私欲战胜了良知,他背弃巧珍选择了那既属于他又不属他的生活。这是第三次选择。但生活永不会一帆风顺,不久加林被告发走后门遭到开除。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包括金子般的巧珍也嫁为人妻。高加林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回到了现实。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始终心怀理想,没有人可以否认他追求理想的想法,但他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武断的选择了眼前的那道“彩虹”。可彩虹终究只是彩虹,通往未来的桥需要自己铺设。
其实,人生事事难料,选择也无所谓对错,我们也不必过分薄责高加林的过失。因为未来永远无法预测,不然我们也无需选择。选择不可鲁莽,不可盲目,要深思熟虑,仔细推敲,审慎地下决定。有的决定决定一生。西汉班超心怀壮志,投笔从戎,为国征战,终成一代名将。那是他谨慎思考后的决定,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文学方面难有成就,于是毅然放弃。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果断的抉择建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但当时间这块试金石证明选择错误时,也要及时悬崖勒马,重新思量人生之路。
选择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但更重要的是选择后的坚持以及敢于承担后果的勇气。保罗·柯艾略曾说过:“凡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都不会有捷径。”人生的道路如此漫长,怎能没有几日风雨?一旦认定选择,就不要畏缩,更不能后悔,后悔只能羁绊你前进的脚步。我十分佩服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拿得起,放得下,面对破产,他没有沉沦,没有陷于后悔而不思进取,如今重又卷土重来,辉煌更甚昔日。所以人生不是不允许犯错,只要诚实承认自己的错误,加以修正,及时调整方向,理想终会实现。
高加林的悲剧的确是他个人的选择的错误,但正如路遥先生在书中说的:“社会不能逃脱它的责任。我们应该廓清生活中无数数不清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这个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渠道供高加林一样有才华的年轻人选择,而不应被村支书那样的人阻塞了他们腾飞的道路。
人生的未知性,它的无数选择,它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绘就了它的缤纷多彩,雕琢了这样的纯粹唯美。冯小刚的电影《童梦奇缘》有这么一句台词: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无需重来。站在人生的岔道口,少一分彷徨,多一分淡定,少一点草率,多一点思索,少一些犹豫,少一些果敢,选择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把握人生,把握命运,坚定勇敢地走好奇妙人生每一步。
第2篇:路遥《人生》读后感
人生路漫漫
———读路遥《人生》小感
一个寻常却又不寻常的故事,一个陌生却又倍感亲切的故事,以人生冠名,却是点点滴滴的人生路„„
人生之路跌跌宕宕,坎坎坷坷,谁也不能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面对人生路上的一个有一个岔道口,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高家林可算得上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有志青年。他本在县上教书,日子也算过得去,但同村高明楼的儿子三星毕了业,加林就被他顶替了。他回到了农村,却真的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在这里,他所有的理想与抱负似乎都那么遥不可及,他陷入了一种极度的矛盾中。
巧珍的出现,爱情的降临,又燃起了他对生活和这片土地的热爱。白天干活,晚上偷偷地和巧珍谈情说爱。有了爱情的滋润,他的生活还是甜蜜和幸福的。但当他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夹着公文包,他又陷入了挣扎。和一个农村女孩恋爱,是不是真打算在农村呆一辈子?是不是在一步步走向自我放纵和堕落的深渊?但也只有巧珍那甜美的温柔能让他翻江倒海的心恢复平静。
人生的转折点出现了,高加林。生活也就是这样,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时真的让我们措手不及。加林的叔叔调到县上工作了,但他拒绝给加林“走后门”。自以为精明的马占胜却已为加林打点好一切,就这样,加林成了一名记者。
重新回到城市的怀抱,可以说是加林梦寐以求的。他很快就融入其中,甚至对巧珍也有些淡忘了。
黄亚平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都变得不平静起来。在学生时代本来就有共同语言、甚至互相欣赏的他们,只因加林回到了农村,一切都没有了下文。而现在,加林也是城市的一员了,于是,他们开始了所谓的“romantic”式的恋爱。加林
将他心爱的巧珍置之不顾了,亚平也对爱她的克男提出了分手。然而,所谓的浪漫,却是一场很苦很累的恋爱,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什么„„
巧珍放手了,她不会牵绊加林前进的脚步,赌气似地嫁给了对她去暧昧已久的马拴。至少,马栓不会将她抛弃。
空气中似乎已经弥漫着悲哀的味道,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总是让人感觉不爽、捉摸不透。
加林“走后门”的事被揭发了,他那“ro mantic”式的爱情也随之接束,好短暂。也许轰轰烈烈列、看似美好的事物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加林又回到了农村,那生他养他的的土地。而我愿意相信,并且也应该是这样,加林会像一只雁,终会在他理想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但他,却永远的失去了一生的挚爱,这毋庸置疑„„
第3篇:路遥人生读后感
路遥人生读后感
《人生》这部小说中,摆在高加林面前有过无数个选择,而他也就是在这些选择中最后走向了悲剧的收场。不只是高加林,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无数次选择,也正是对问题不同的选择塑造了我们一个个鲜活而各异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极力刻画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中的挣扎刻画的不够,这也许是为了让读者对高加林最后的决定不那么的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学问、有抱负,这在当时的少女们心中应该是典型的白马王子形象,这样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爱慕这并不奇怪。然而对于高加林巧珍对他的感情他却是在一无所有时才真真醒悟过来,他总是为巧珍与他之间的感情涂抹上名利与阶层的色彩,如果不是因为教师职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对刘立本和高明楼的报复,他是否会正眼瞧巧珍,是否会心甘情愿的与乡下没读过书
第4篇:人生路遥读后感
人生路遥读后感4篇
路遥人生,人生一生。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读路遥人生的感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路遥人生读后感篇一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
第5篇:路遥《人生》读后感
《人生》是路遥的一本优秀中篇小说,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反响热烈。由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为同名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已经是路遥的巅峰之作了,但没想到路遥再接再厉,创造出了更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凡的世界》。这固然与路遥深厚的文学素养、写作功底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中下层人民艰苦生活的深切体察和呕心沥血的写作有关。以下是小编带来路遥《人生》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路遥《人生》读后感篇1
“当爱面对现实”这是我读完路遥先生的《人生》后,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如果现实是一片海,高加林(以下简称“高”和刘巧珍(以下简称“刘”)曾经同在海的此岸,而黄亚萍(以下简称“黄”)和张克南(以下简称“张”)在海的彼岸,这两对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书写
第6篇:路遥《人生》读后感
再读《人生》
又一次温读《人生》,又一次热泪满眶,又一次领悟那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读人生,让我对未来的未知充满了恐惧,同时又有一种希翼,所以对于现在,我有一种淡然。就像我知道每一种选择都有着他内定的规律,或者尊与现实或者尊于心灵;就像我知道每一次选择我都会坚定的走下去,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条人生路。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满地遍花的羊肠小道,像铺满鹅卵石的小桥,可能还有的设计让水漫上去,等等。可这些终是旅游式的消遣,就像我们偶然通宵达旦的与朋友狂欢,真正称得上路的还是那些结结实实的水泥大道。
其实孙少平就是高家林未来的写照,一个有韧性血气方刚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汉。无疑孙少平是完美的,是让每个读者都赞
第7篇:路遥《人生》读后感
《人生》一书叙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路遥《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路遥《人生》读后感一
简单的故事,明朗的线索,所谓的跌宕,名著《人生》即是如此。剥掉它华丽的外壳,呈现于人前的只有一个裸露的,懦弱的高加林,起码我是这样认为,就是我唯一的收获,不得不承认高加林能干,正直,热血,但这丝毫都无法掩饰他是人生指尖懦弱的颤栗者的事实。他懦弱,并不是指他行为上的逃避,而是指他面对抉择的犹豫,软弱。正是由于他的懦弱,他躯壳表面浮夸的热血被一点点的吞噬,甚至于埋葬了他的爱情与事业,最终成为一具被懦弱之丝牵引着的人生木偶。或许你会说这是时代结出的悲哀之果,但作为幕布的时代何以能够左右真正的演员呢?时代只是客观存在的背景,是高加林自己在一次次懦弱的挣扎中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