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二年级一班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自开学到现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展了一个月的时间,说实话,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是刚开始我们都觉得无从下手、一头雾水,好在我们各班任课老师在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积极地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势如破竹,蓬勃发展。下面我就说说我在我们班开展合作教学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说取得的成绩。
1.划定小组,确定小组的成员。我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性格、身高、视力等多方面综合权衡,确定小组成员,并为每个成员编号,以便于管理。
2.制定了小组评价机制。任命小组长为记分员,小组长负责根据小组成员在听讲、纪律等方面的表现给他们相应地加分或者减分。小组长每天给成员计算一次总分,评出一名小组之星。一周结束,计算每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总分,评出冠军小组和亚军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我们班上个周的冠军小组得分是阳光组,得分是51分。亚军组是团结组,得分是48分。
3.初步规范了学生的课堂语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比以前更规范了,更有集体意识了。比如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主动地说“我代表某某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完毕,哪个小组还有补充”、“请大家跟我看课文的第几段”等等这样的规范性语言。4.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识记生字的环节,我让前后两名同学互相检查字词,一个读一个听,或者在小组内轮流开火车读词语,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对于一些适合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个别小组在全班展示,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再就是一些有价值的、学生解决起来有难度问题,放手给小组讨论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化的苗头,通过课堂观察来看,小组讨论时只有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表意见,而其他成绩较差的成了旁听的角色。小组交流汇报时每次也是固定的几个同学起来汇报,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
3.合作点的设计还不够灵活。目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问题上,4.小组长的责任意识不够强。经常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课堂上有些同学听讲不认真,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发言不积极,小组长经常置之不理。就拿每天把小组成员的得分登到墙上的表格这件事来说,老师提醒了就去做,不提醒就不去做,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
总之,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较差在低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去引导学生,并持之以很,相信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实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班上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2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现在,我国教育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轰轰烈烈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大力发展有效、高效课堂。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现出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特点。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我认为应该构建一种与时俱进且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人文性两者共同要求对学生应该采用孤立的教育和评价方式,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无论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都是提高教学和教育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评价方式。可以说,鼓励机制的建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成长期,他们的心理、生理方面比较脆弱,人文性的评价、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让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健康且迅速的成长。生理学的角度如此,教育学的角度也是这样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和谐的交流关系,科学人文的鼓励性话语,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评价机制不适应现代教育,一味的鼓励教学,也不能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我们该将怎么办呢?
古人云:过犹而不及。凡事都要有个度,一味的批评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满堂的表扬声致使学生失去了是非观。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真正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主张:抑扬有度,因生施评。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说整合以上两个极端的评价思想,但它并非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效果基础之上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桃村中学孙谭华
从松山听课回来以后两个月的时间里,近日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要不要将外出学习的课堂照搬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呢?这是不是适合我们的课、我们的学生呢?下面是我在近一段时间在历史课任务分配、问题讨论及新授课讲课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想法。
1、历史课任务分配实践。我们可以将一节课的历史内容分解成与小组数相同的几个问题,每组一个或两个问题,可以教师指派,也可抽签分派,看哪个组答得最快最准确。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问题列在黑板上,学生看书、讨论归纳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将答案板书出来,其他小组到黑板上修改补充,然后教师讲评;第二种是教师出示问题后,学生看书、讨论,将答案整理归纳,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后教师讲评。
2、合作学习的讨论实践。我们可以将每节课中最重要
第4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优秀)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自今年春天开始,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在大家眼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意义重大,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以往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参加“仁乐杯”教学大赛我对自己的赛课进行了如下反思: 1.课前,我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情况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四人至六人为一组安排学生的座位,且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这种临近组合的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随机,分散的分组讨论,它是在公共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以往我的教学,就是采取随机的以座位就近的四人小组的分组讨论,而造成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合而不作:(1)优生组出现自顾自的做法,反正我能,我已经会啦,你们要练习可以,该我做的一定到位,没有让小组成员得到充分的合作练习。(2)要么男女生互不理睬。(3)优生做,中差生静观。(4)整个小组无法